金玉之合,彰显文化底色。走进郏县姚村的那一刻,我忽然领悟了金与玉的和合之理和“有眼不识金镶玉”这句俗语之道。
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始于明初,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村书记带我走进金镶玉博物馆,这座坐落在乡村里的国宝——丰富的作品,以五大名瓷、玻璃、紫砂器、金、银、铜、锡为主要原料。经过雕刻、镶嵌等几十道制作工序,把传统文化中象征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珍禽异兽等图案镶嵌于器皿之上,栩栩如生,浑然天成,令人赏心悦目,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强烈的艺术魅力,是研究中原文化和民间艺术发展的重要载体。 2021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申报的金镶玉制作技艺(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才是高手在民间。郏县姚庄回族乡的村民祖祖辈辈喝茶时,用的瓷器难免会有破损,但因生活习惯,不舍得扔,手艺先辈们就尝试用镶和锔两种工艺组合而成,修补一些破损的陶瓷器,再用一些好看的装饰物来掩饰缺陷,使之愈加精致、华贵,增加了观赏性,久而久之,经过镶金包银的工艺品,便逐渐流行,并当做珍品出售。
金镶玉,顾名思义就是在金器上镶嵌各种美玉,这种特殊的金、玉镶嵌工艺为我国所特有,且历史悠久制作精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和玉象征高贵与纯洁,一如诗仙李白所赞“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所以金镶玉寓意“金玉良缘”,堪称尊贵吉祥与超凡脱俗的完美结合。
黄金和玉石的结合,寓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玉良缘”,象征着尊贵与吉祥,体现中国玉文化的端庄雅致之气。
史料记载,万里茶道是一条国际古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向北延伸,途经蒙古国,抵达俄罗斯,此后又延伸至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总长1.4万公里,是欧亚大陆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其参与人口之多、行经区域之广、商品流通量价之大、对历史文化影响之深,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地处中原腹地的郏县姚庄回族乡占据万里茶道核心驿站位置,来往亚欧的商贩常在此歇脚。始于唐、盛于宋,千百年来,姚庄回族乡茶肆林立,劳动人民在闲暇之际常来品茶听唱。一年四季,南来北往,宾客如云。喝茶有益身心,延年益寿,该乡相继获得“中国茶食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喝茶时,陶瓷茶碗、茶壶难免破损,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先民经过摸索实践,发明了独具特色的修补方法:镶锔两种工艺组合,修补后再用好看的装饰物来掩饰缺陷,使之愈加精致华贵,在恢复使用功能的同时又增加了观赏性,价值更高。久而久之,经过镶金包银的工艺品逐渐流行起来,并被当作珍品出售。
随着文旅产业的不断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已经成为人们来郏县旅行的必选之一,金镶玉也走进了大众视野,镶嵌于器具的鹤寿延年、龙腾盛世、孔雀富贵、二龙戏珠、群龙过海等,还有象征着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的名花异草、珍禽异兽等,栩栩如生、浑然天成,成为郏县非遗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郏县金镶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港澳台地区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和大众赠送好友的必选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