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郏县之一:走进三苏园,跟随东坡笔下的诗词去畅游(上)

2023-10-02   朱文鑫

原标题:图说郏县之一:走进三苏园,跟随东坡笔下的诗词去畅游(上)

国庆长假,我没有选择出国,也没有去上广深,而是选择“跟着诗词去旅行”,是的,首选的第一站,是河南郏县三苏文化园。正逢“双节”长假,来郏县三苏园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旅行博主雁行江湖说,我第一次走进郏县,是为三苏园慕名而来。在雷主任的引领下,一早,我们走进了三苏园。

深秋的郏县,处处是丰收的喜悦,沿途,许多宽敞的院落、广场、甚者乡镇的宽阔的马路上,农家金黄的玉米,花生,还有芝麻等农产品,映衬出一片片丰收的景象。从县城出发,不到半小时就到了三苏文化园。雷主任说,三苏园地处的“小峨眉”山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安息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诗歌创作基地、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市县三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河南省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景区主要由东坡湖、广庆寺、三苏祠、东坡碑林、东坡艺苑、东坡中年布衣塑像、苏仲南夫妇墓及梁氏墓、三苏陵园和三苏纪念馆等景点组成。这里有奇声“金娃迎宾”、奇树“思乡古柏”、奇景“苏坟夜雨”;在这里可以感受“大江东去”的豪迈、“千里共婵娟”的深情。

深秋的三苏园,格外清爽,漫步在三苏园,像是穿越到了宋朝,跟随三苏的脚步,聆听着他们父子笔下的诗词,感悟他一生坎坷,尤其是他曾多次在地方为官,足记踏遍全国各地,而这位旷世奇才最终选择了途径地河南郏县作为他永久的休憩之所,令人敬仰。

三苏园景区位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山下,这里因安葬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两兄弟的遗骨及其父苏洵的衣冠而闻名,为历代名流雅士、文人墨客所景仰,是凭吊千古文豪的圣地。

公元1101年8月,得赦北还的苏轼因旅途劳顿病重而逝。一代文豪就此陨落,按照苏轼生前遗愿,其子苏过扶着父亲的灵柩来到河南郏县安葬。这片饱经沧桑的大地,接纳了命运多舛的游子。后来这又成为苏辙的归宿和苏洵的衣冠冢所在,三苏的鼎盛文风从三苏园吹送而出,这就是地处郏县西北处的三苏园景区。

早在1963年,三苏园区就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主要由东坡湖、广庆寺、三苏祠、三苏纪念馆、东坡碑林、东坡中年布衣塑像、金娃迎宾道、苏仲南夫妇墓、梁氏墓和三苏陵园等景点组成。

在这里,你可以聆听他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广阔境界,你可以感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大气磅礴,亦感悟“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委婉。

三苏园中“三苏园”建筑布局别具一格,而东坡碑林收集了苏东坡的经典诗词,浓缩了他的诗词名句。从中可以感受苏轼经历过离别、死亡、陷害和他也经历过相聚、新生、相助的每一次人生经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底事,来往如梭”。“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每一句,都记述了一段情一个心思。

苏轼路过庐山,感慨风景奇妙: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名句。

有心的人,看一草一木,皆能体会到其中的哲理。苏轼诗中的道理,学会了,一生受益。“人间有味是清欢”。“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1079年,苏轼被贬到黄州,他和朋友夜游赤壁,写下千古流传的《赤壁赋》。他能写诗词,古文也是最佳,除了《赤壁赋》,苏轼还有更多优美的古文,其中的名句,不输诗词。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