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一条微信推文携着传闻中的“新一轮杭州区划调整与2050规划展望”猝不及防砸到眼前,一石激起千层浪,吃瓜群众纷纷开始惊叹“余杭要拆了?”、“萧山和滨江要合并?”……
文章的信息来源真实与否,透明君不做评述。但对这篇文章返本溯源,的确能够找到这样一则提到了行政区划的新闻:
11月22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中提到:“探索推行扁平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省管县体制机制,提高中心城市统筹资源配置能力,有序稳妥推动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开展嘉兴强化市域统筹、推进市域一体化改革试点。”
“中心城市”指的是谁?
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省份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尽管在浙江省内,杭州的确是当仁不让的中心城市。但《决定》中提到的“中心城市”是否指杭州还没有官方的明确回复。
作为“老大哥”,辐射带动能力是中心城市的重要指标。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的一位博士研究员认为,杭州要进一步增强自身辐射力,就需要扩展自己的辐射范围。
本世纪杭州行政区划“大变动”
将周边部分区县市纳入市内版图,类似做法古来有之,国内以北京为例许多城市的发展也是如此。杭州本世纪以来的几次“大变形”同样采取这种模式。
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的杭州行政区划变动,首先是2001年萧山和余杭的撤市设区,从那时开始,城市在“吃胖点,再吃胖点”的路途上越走越坦荡。
萧山区钱江世纪城
然后是2015年的富阳,2017年的临安,临安作为“第十区”撤市设区后,杭州的市区面积已经突破了8000平方公里,甚至超越了上海,是包邮区圈内舍我其谁的“大”城市了。
杭州是否有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
然而面积扩展十几倍这好些年里,杭州的城市结构、各个板块的功能和经济区划也已经变了许多,没有随之进行调整的行政区划,与现阶段杭州的经济区划、功能分工的匹配度已经出现了参差不齐。
苏醒的钱江新城
抛开《决定》的指向性,只从杭州自身的需求出发,行政区划的调整也是有必要的。合理调整,才能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方便调动资源共图城市发展。
典型案例就是今年4月份钱塘新区的挂牌成立。曾经下沙与大江东分属江干和萧山,但两者有着产业、人才等作为纽带,顺势整合到一起,更能起到1+1>2的作用。
有人预言,钱塘新区的设立将会是杭州本轮行政区划调整的前奏。
一些合理猜想
合理的行政区划调整固然伴随着许多好处,但调整也非一蹴而就的,每一次调整的背后都伴随着大量的考察走访、推断论证,可谓道阻且长,断不可能草率做决定。
目前,官方尚未公布过任何“杭州行政区划调整实施方案”,而传闻中的传闻中的“新一轮杭州区划调整与2050规划展望”发布者也已经对文章做删稿处理,只能请各位不信谣、不传谣,但理性讨论并不妨碍。
梳理一遍网友关注的焦点和最近两年各区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对于杭州未来的行政区划调整方向,我们也能有一些自己的猜想。
滨江区有可能扩容吗?
今年8月底,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正式挂牌成立,滨江区在富阳区借了一块“飞地”。
连奥体都有一半分在萧山区界内,想要大展拳脚的滨江区,地不是很够啊!
杭海新区可能并入杭州吗?
论融杭的积极性,海宁谁也不服,而杭州其实也已经钟情海宁已久。
过去的三十年里,杭州每十年就向东一步,如今再往东,就是沪杭通道上的海宁、嘉兴。
10月23日,杭州钱塘新区与海宁市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海宁“杭海新区”纳入钱塘新区战略规划范围。
淳安、建德、桐庐设区?
如文中所说,国内以北京为例,许多城市在发展道路上会采用撤县、撤市设区的方法,以达到更便于管理、调配资源、带动周边发展等目的。
淳安、建德、桐庐都隶属于杭州市,目前还没有撤县、撤市设区。
西优、南启、北建?
以运河为轴,崛起的城北
杭州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里,东整已经体现。
而以未来科技城为核心的西优、湘湖和三江汇流区块的南启、大城北的北建,还未在行政区划调整上反映出来。
吃瓜网友中,对未来科技城独立城区的呼声,的确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