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立足湘南,建设省域副中心

2019-07-10   心好懒人

根据《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明确的区域发展策略,将强化衡阳在湖南省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副中心地位,立足湘南、依托衡阳城镇群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发挥连贯南北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快东西向联系通道的建设,加强与沿海各经济区多方面联系,提升衡阳的经济发展动力,建成外向型的经济网络。

总体发展目标:省域副中心

规划期内,将衡阳建设成为湖南省面向珠三角、海西及北部湾等沿海地区的区域副中心城市,湖南省综合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国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城市,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尊重山水环境与彰显历史文化、宜居宜业的新衡阳。

落实和深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融入国家区域发展的整体态势,加强与环长株潭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互补合作,在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区域协调。充分发挥衡阳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成员以及“国家级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政策优势,立足湘南,服务湖南省域的整体发展。

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56%

2020年全市预计为750-770万人。届时,为城镇化速度平稳增长、质量提升阶段。城镇化水平达到56%左右,中心城区外5-50万人口规模的城镇成为本市城镇人口集中的另一个主体,城镇体系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城镇空间结构:“一区、一轴”

依托中心城区,构建衡阳城镇群,扩大中心城区的直接腹地,提高中心城周边的经济和人口密度;对接湖南省域发展格局,重点发展沿京珠高速、京广线沿线周边所集聚的各种等级规模和不同特色的城镇,构筑支撑衡阳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城镇发展轴,由此形成“一区、一轴”的城镇空间格局。

“一区”即结合衡阳市中心城区周边云集、三塘、西渡、南岳、大浦、咸塘等重要城镇,构建环中心城区的城镇群,壮大区域内的人口、经济密度,协调重大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旅游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升中心城市区域竞争力。

“一轴”为充分借助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湘江构成的综合型交通经济运输走廊,强化耒阳次中心的地位,建设石湾镇、大浦镇、泉溪镇、云集镇、向阳镇、遥田镇、小水镇等区域城镇发展轴上的主要节点城镇,接纳中心城区和次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全市确定9个重点中心镇

规划确定的9个重点中心镇,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包括了耒阳的小水镇,常宁的松柏镇,衡南的向阳镇、三塘镇,衡山的白果镇,衡东的石湾镇、大浦镇,祁东的白地市镇,衡阳县的界牌镇。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目标

市域范围强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线路、风景名胜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其中,中心城区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南岳镇、新市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常宁中平村等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同时积极挖掘申报市域名镇名村。

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6处。

市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如衡州花鼓戏、衡阳渔鼓、衡阳皮影戏等地方戏曲,扶植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如二月八庙会等。

市域风景区的保护:国家级衡山南岳风景名胜区、岣嵝峰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地区都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应作为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保护。

8个县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

耒阳市区:衡阳次中心城市,以建设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基地和市域煤炭-电力生产与供给基地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建成湘南现代工业和商贸中心之一,重要的交通枢纽。

南岳区:定位为全国性的旅游中心地。重点发展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分区。

西渡镇:以现代工贸为主的衡阳市中西部地区重要城市。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生活消费品制造等轻工业,进一步完善商贸、科技和文化功能。

洪桥镇:以现代工贸为主的祁东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贸中心。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形成以非金属矿采掘、有色金属冶炼和建材工业为特色的工业体系。

常宁市区:以现代工贸为主的常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挥矿产资源和农产品的优势,壮大冶金和建筑材料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城关镇(洣水镇):以现代商贸为主的、衡东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经济走廊和市域一级城镇发展轴上重要的城镇,完善和提高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构筑以有色金属、化工和饲料工业等产业为重点的工业体系。

云集镇:以政治、文化、科技为主的衡南县中心城镇,衡阳市的新兴卫星城镇、现代化园林城镇。

开云镇:以现代商贸、旅游配套服务为主的衡山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南岳区旅游接待服务的重要补充,发展旅游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低污染产业,严禁各类活动对风景区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市域旅游发展:一轴、两中心、两片区

以京广交通走廊为市域旅游发展主轴,以南岳和岣嵝旅游区、衡阳中心城区为两大旅游中心,辅以两片历史人文旅游片区和市域特色旅游圈,对接大区域旅游发展框架。

一条旅游发展主轴面向华中南地区,对接湖南省旅游发展黄金走廊,依托京广线交通走廊,串联市域旅游中心及特色旅游片区。

两个旅游发展中心里,南岳和岣嵝旅游区是以宗教和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中心。衡阳中心城区是以湖湘文化、红色文化、都市休闲度假、旅游服务为特色的旅游中心。

两个历史人文旅游片区分别为,耒阳片区以造纸文化、休闲观光、红色文化为特色。常宁、祁东片区以历史名胜旅游和休闲观光为特色。

特色旅游圈由南岳景区、洣水-锡岩洞风光带、王船山故居、祁东观光农业区、岐山-织女湖景观区、常宁天堂山与瑶乡风情旅游区、岳北“红色”旅游区、耒水上游风光带、耒阳蔡伦故里等一系列特色景点组成。

城镇划分为6类职能

《总体规划》中以各个区域的综合型城镇为枢纽,以工业、商贸、旅游和其他特色型城镇为发展动力,形成不同类型、互相协作的城镇职能结构。规划期末,通过发挥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强化城镇密集地区、次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与中心城区的经济联系,完善综合型城镇的职能,提升工矿型城镇的产业结构,以及培植新兴城镇,在市域形成较为鲜明的城镇职能体系层次。

市域城镇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工矿型、交通枢纽型、商贸型、旅游型6类职能。

1、综合型城镇:共22座,为衡阳中心城区、耒阳市区、常宁市区、祁东县城(洪桥镇)、衡东县城(城关镇)、衡南县城(云集镇)、衡阳县城(西渡镇)、衡山县城(开云镇)、新市镇、罗桥镇、白地市镇、白果镇、高湖镇、归阳镇、黄市镇、西岭镇、步云桥镇、井头镇、洪市镇、花桥镇、泉溪镇、栗江镇。

2、工贸型城镇:共18座,为小水镇、金兰镇、大浦镇、向阳镇、三塘镇、石湾镇、新塘镇、夏塘镇、荫田镇、金桥镇、蒋家桥镇、演陂镇、渣江镇、甘溪镇、车江镇、咸塘镇、东湖镇、江口镇。

3、工矿型城镇:共24座,为松柏镇、界牌镇、泗门洲镇、三都镇、南阳镇、哲桥镇、遥田镇、柏坊镇、白沙镇、盐湖镇、三角塘镇、过水坪镇、黄土铺镇、官家嘴镇、太和堂镇、马迹镇、杨桥镇、茶市镇、鸡笼镇、泉湖镇、近尾洲镇、谭子山镇、硫市镇、关市镇。

4、旅游型城镇:共6座,为南岳区、洋泉镇、庙前镇、曲兰镇、杨林镇、荣恒镇。

5、交通枢纽型城镇:共4座,为公平圩镇、风石堰镇、长江镇、冠市镇。

6、商贸型城镇:共40座,为竹市镇、龙塘镇、永济镇、烟洲镇、板桥镇、胜桥镇、官岭镇、新河镇、白鹤铺镇、鸟江镇、粮市镇、河洲镇、灵官镇、石亭子镇、砖塘镇、集兵镇、杉桥镇、金溪镇、三湖镇、台源镇、萱洲镇、新桥镇、吴集镇、草市镇、霞流镇、白莲镇、蓬源镇、廖田镇、宝盖镇、铁丝塘镇、洪山镇、柞市镇、茅市镇、松江镇、双桥镇、店门镇、大桥镇、库宗镇、石市镇、岘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