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被共享充电宝扣了14元的那一刻,我慌了

2019-08-27     贞观



长按左侧小程序码进入购买页面


经历过2018年资本退热潮的共享经济,在舆论场上的热度也冷却了很多。

最近关于共享经济的消息,是市面上几家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最贵的5元/小时。特地问了一下最近用过共享充电宝的朋友,钟楼附近[街电]2元/小时,大雁塔附近[小电]2元/半小时,含光路附近[怪兽]充电3元/小时,雁塔西路跟前[来电]1.5元/小时,使用的场景大约在餐厅、书店、商场这些地方,共享充电宝领域的“三电一兽”几乎都有不同幅度的涨价。



大雁塔附近【小电】的使用记录,4元/小时。

和许多城市一样,西安市场上第一次出现共享充电宝的身影,大约在两年前,1小时内免费,超时后1元/小时,最高一天10元/封顶,随借随还的模式很容易就赢得了用户。

2018年,共享经济的明星产品小黄车一面喊着“活下去”一面被爆出押金难退,摩拜则以27亿卖身美团。仅西安就有不少鲜活的案例,不到半年就人去楼空的酷骑单车、半路偃旗息鼓的途歌TOGO,以及前段时间跑路的长租公寓品牌乐伽,宣布无力履行合同关停营业,留下被坑了一圈的房东房客互相撕扯,看得一众吃瓜群众眼花缭乱。

看过了太多共享经济烂尾跑路的消息后,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的消息多少有点出人意料。经过2018年的资本冷却期,共享充电宝似乎再次引起了投资者的青睐:怪兽充电在今年4月份完成一笔3000万元融资,上一笔融资是在1年半之前。聚美优品财报显示,陈欧投资的街电截止2019年上半年累计用户量已达1.07亿,目前已实现年度盈利。



一面是共享充电宝宣布扭亏为盈的消息,一面是集体涨价给用户带来的抗拒心理。你还会继续使用共享充电宝吗?共享充电宝会赢到最后吗?

01

回顾共享充电宝出现在西安街头的时候,恰好是共享经济最火爆的2017年。彼时以小黄车和摩拜为首的共享单车已经让人们见识了“共享经济”的魔力,手捧资本的创投们用敏锐的眼光试图捕捉到下一个“独角兽”,共享充电宝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那时候,从共享汽车、共享衣服、共享厕纸、共享雨伞以至共享男友一大波共享概念层出不穷。

经过“百电大战”后活下来的“三电一充”如今占据了9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据艾媒咨询《2019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增长将达到3.05亿人。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街电、小电、来电、怪兽充电为主导的格局。其中街电、小电科技、怪兽充电、来电科技的用户份额分别为40.5%、23.6%、20.9%、11.7%。

图 | 艾媒咨询《2019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

这当中,尤以2017年5月初,聚美优品斥资3亿元投资街电项目最为瞩目。虽然在前期经历了残酷的资本绞杀,但以共享充电宝的用户体验来说,已经悄然更迭了几代。

[来电]最初主打的大柜机式共享充电宝,最多可以内置100台充电宝设备,如今这类大多被小柜机替代,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大机柜的成本比较高,还受制于它的占地面积太大,只能应用在购物中心、商场的一些场景内,在布点上也很受限制。



图 | 网络

升级换代后的小柜机,内置9-12个充电宝,相对来说成本低,应用场景广泛,饭店、咖啡馆、书店这类门店的角落都能覆盖,运营商大多与布点的商家采取合作分成的形式,不用承担租金,商家需提供电源和确保设备不被人为破坏,这样的双赢模式更容易激发商家的积极性。



起初为了拓展盈利渠道,充电宝还兼营卖充电线的业务,后来设备自带充电线又淘汰了这种模式。被共享经济教育了好多回的用户,早已接受了免押金模式,免押金的充电宝很快替代了需要交押金的充电宝。此外,能否随借随还、甚至让别人代还这项需求则是市场拓展到一定程度时的新优势。真正在细节上,一根圆或是扁的充电线的损毁率,也能成为与竞争对手博弈的点。

裹挟着资本一道竞争的,还有产品的质量和运营能力,尽管在资本的追捧下,这些细微的变化很容易被忽略掉。

02

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的模式十分相似,也符合创投们对优质项目的判断,“刚需、高频、小额、大众”,最重要的是,充电宝更低的成本,单位时间内达到一定的使用次数后,回本周期甚至会快于单车,账也算得过来。因此,早期融资速度一度“5倍于共享单车”。



图 | 网络

这种本质上靠撬动用户碎片化需求的分时租赁业务,被当成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受到资本追捧。由于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跑马圈地不断积累市场份额几乎成了唯一的路径,无一例外的都会陷入一种循环:

前期以低价吸引或者各种优惠券补贴来抢夺用户,当市场份额累计到一定程度时,依靠庞大的用户高频使用的租赁费用来实现盈利。无论哪种共享产品,产品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运营成本是固定支出,当租金收入跑不赢这部分前期投入,一旦资本褪去,就面临无法造血倒下的可能。

一面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购买设备及运营支撑市场扩张,一面要靠低价来不断获取市场,这也是许多人质疑共享经济能否持续下去的矛盾点

以小黄车为例,运营商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小黄车供用户使用,后期的调度和自行车的维护也需要投入资金,早期的无桩停放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共享单车的模式甚至一度救活了已经开始转向高端市场的自行车厂商。

只是后来太高的损毁率、遍地的共享单车“坟场”、以及去而不返的押金最终消耗掉用户的耐心,直到最后共享单车依然没能找到适合的盈利模式。



图 | 网络

如果再套用到共享汽车、长租公寓这些“重资本”的共享领域,无一例外的被巨大的运营成本拖垮。比如途歌TOGO就曾被曝欠下汽车厂商的费用、地勤维护人员的工资,最后到挪用用户押金跑路。

03

7月17日,Trustdata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市场总体实现了稳步增长,至今用户规模达到1.5亿人次,逐步渗透商场、餐厅、机场及休闲娱乐等主流消费场景。与此同时,共享充电免押金订单已占到95.4%,逾期率低于0.5%。

图 | Trustdata《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

事后总结来看,遍布于室内的应用场景使得共享充电宝的损毁率要明显低于共享单车,也不需要面对共享汽车那样的停车问题。而随着订单量的稳步提升,可控的前期投入及运营成本,使得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正在变得可能。

寻找更多元的盈利方式替代过往单一的租金收入,也成为共享充电宝的另一个优势,由于投放点位大多在人流量大的商圈,目前线下线上的广告收益也成为一个共享充电宝的一个新的盈利点。

早先曾经有人讨论过共享经济的概念,说共享经济本质上是租赁经济,是一种B2C,而不是C2C。与技术革新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不一样的是,共享经济并没有改变过往的供需关系,这种借助网络化的轻运营模式,省略了中间的渠道成本,但最终发现,共享产品的质量和运营能力仍然是决定能不能走下去的关键因素。

厮杀到最后的“三电一兽”暂时还没有像当年摩拜和小黄车、滴滴和美团那样大打价格战,而是在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后,适时提高订单价格,毕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共享充电宝能够走到哪一步,有行业领域的专家分析过,还是取决于电池技术的变革,如果有一天,手机的待机时间可以轻松扛过一天,共享充电宝这种即使需求也许会瞬间消亡。

至于涨价后的共享充电宝会不会被用户抛弃这个问题,有成都商报在微博上做了一个调研,投票的最多的一项是“真正需要的时候,还是会用。”

在潜移默化中,共享充电宝已经改变了你的生活习惯。

作者:图图

贞观作者

版式设计:霹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eII1mwBJleJMoPMDl_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