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笔下最出名的武器,开一代先河

2019-10-25   最新体察

就是小李飞刀,圆月弯刀和拔刀术。其实这三种刀法都属于所谓的因果率武器,古龙以惊世文笔描述出本来不可能图像化的形象,所以电视剧再怎么拍也拍不出这种文字里的味道。图像这个词,是康德到维特根斯坦都用的哲学概念,意指概念过度到具体想象出来的景物之间的过度概念,所以从定义上来说,就是只有文字能表达的形而上概念,不但电视剧拍不出来,连动画片也不可能真的拍出文字里的味道,就像燕十三的第十五剑,剑圣的剑二十三一样,你无法具体看见他真的多牛掰,但反正就是牛掰到不能再牛掰,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律武器的意思。甲能一脚踢死苍蝇,很牛逼,但被乙秒了,乙看见丙退避三舍,丙看见丁瑟瑟发抖,丁被猪脚一个屁崩死了,所以猪脚牛掰到不能再牛掰了。只要作家嘴硬,没有枪头也能捅死人,就是这个意思。在这个动不动就宇宙毁灭的网文时代,之所以还有武侠小说的一席之地,也就是因为经典武侠创造了太多这种形而上概念意义上的牛掰形象,扑街写手其实都是在撸大神的羊毛。其实作家左手打右手,玩来玩去都只是笔下的文字游戏而已。不过大多数人相信什么,什么就是游戏规则,而大多数社会人都是屁股决定脑袋,这么个简单的事实而已。

小李飞刀是李探花人格的象征,将一个人全部的精气神融在一把飞刀上,自然例不虚发。所以只有李探花的飞刀,才是真正的小李飞刀。

圆月弯刀全名,如意天魔、连环八式,每式三十六招,每招一百零八变,即是这套刀法总共有三万一千一百零四种变化!尽窥刀法之极!其招中套招,紧扣连环,第一刀劈下,就让人再也没有喘息的机会……,但这不是最高境界,这门刀法最高的境界是把所有的变化融于一刀之间,在最合适的时间出刀,在出刀之间,就已经计算好你所有的变化,所谓刀出必杀,因为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你懂的刀法再多,也只能出一刀。所以只有到了丁鹏手里,圆月弯刀才是真正的神刀斩。

作为一种出刀的起手式,拔刀术是任何刀法大家甚至初习刀法的新手都会的基础刀式。

但,傅红雪的拔刀术已经不是这样了,他在黑暗里苦苦练习一式拔刀术,最终超出刀法的藩篱,是神刀了!拔刀术不厉害,厉害的是傅红雪的拔刀术!是他从小从早到晚每天都要练习上万次几乎已经成了本能的招数。

这是一个天赋奇高的刀客,将自己所有的一切灌注所凝聚的一式,神刀!

虽然武功只是小说家言,但何尝不是作家对自己文学之道的阐述?就像金庸阐述的独孤求败的剑道,何尝不是他自己对文学之道的理解?这两位真人PK动手打架未必厉害,码字却是张三丰级别的绝代高手,不但是天下第一高手,还算的上继往开来的大宗师。

日本刀向来刀剑不分,其实如果把武士刀也称作刀不是剑的话,东海白衣人也不比这三位差,所谓东海白衣人是类于中华英雄里无敌,,或者叶孤城,西门吹雪一样的人物,舍刀之外,再无他物。据说他老爹本是天下第一聪明人,却因为什么都有兴趣,结果样样稀松,所以生出一个同样天才的儿子后,只教他一样东西,刀法。甚至看完整本书,连名字也没有,在白衣人战死的前刻,古龙这样写道.

白衣人面容再次冷漠而炽热,喃喃道:“方宝玉……你就是方宝玉。方宝玉道:“不错,我就是方宝玉,我必能胜你。”白衣人淡淡一笑,道:“你能么,但愿你能……”他笑容中突然露出一种说不出的厌倦之意,似乎是因为这种话已听得太多

白云下白衣人悠悠而叹:"你永远不会知道,你我这样的人活在世上,是多么寂 寞…。"

其实老白看小说,就像老饕吃东西,文字华丽不华丽无关紧要,关键是那些简单的文字里有没有藏着作者苦心营造的一种神韵。说不清道不明,甚至可以说仅仅是一种感觉。

其实万物皆是此理,感情也是如此,生物存在的基础仅仅是文字一样的基本盘,没有一种神韵,则完全没有什么看的下去的味道。与其胡吃海喝,还不如清粥淡茶的爽利,话虽然简单,但理还就是这个理。

放在感情这个框架里,所谓的神韵大概就是传说中傻瓜才相信的两情相悦,可遇不可求的爱情了吧。

古人说,行行出状元,时势造英雄,其实任何职业都是一场战略游戏。虽然空口白话全然无用,但无用即大用。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不利兮追不逝,虞兮虞兮奈何兮,这个年月,已经不是创业的黄金年代了。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三条基本定律之一,表述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孤立系统自发地朝着热力学平衡方向──最大熵状态──演化。所以生命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秩序就是逆熵,而一切有意义的经济经营活动,本质也不过就是如此罢了。很难武断说一种秩序好或者坏,却可以判断一种秩序高效或者低效乃至失效,码字本身就是成本最低的秩序经营。

一字名之,即是道,刀道,商道,码字之道,本质都是一样的一种活法态度,无非用心二字罢了。

小市民最现实的生活无非材米油盐,其他的布尔吹上天,其实和小市民也关系不大,能玩玩文字,已经是个人能力的极限了。

子曾经曰过,逝者如斯夫。也就是说,啥都是扯淡,不管做什么,时间都是像河水一样不停的溜走。早晚都是完蛋。

作为所谓市场经济的前沿城市,一个萝卜一个坑,混口饭吃要打破脑袋抢个坑,就是这么现实而已。人和人见面,除了问一句,吃了吗?其他的事情其实都是毫无意义。

文字如光华梦幻,现实里活得太无趣,所以寻求心理平衡罢了,有人肯花钱听戏,就有唱戏得吃这碗饭,如此简单得事实罢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前显贵,人后受罪,都只是为了吃读者大爷一口饭,不是谁都能练成角,但唱不出味道得都改行或者饿死了。所以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得开局,再难也得顶上去试试再说。

看戏如看书,小白混成老白,难免心如止水,看什么情节都不激动,上台干活,下台吃饭,戏里已经看过千山万水,现实的人生却是如此无聊,懒得折腾,虽然无趣,但人真实的状态就是如此

哲学虽然抽象,却是理论上的万王之王,真的看明白了,真的能统筹很多看起来无关的知识概念,以康德的框架,我的这些文字充其量也就是未经处理的杂多罢了。康德说,世界的信息原料都是无意义的杂多,只有把感性的原材料归与先验的逻辑框架内,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知识。链接知性和感性的就是想象力。康德归纳了十二种处理杂多的图式,码农会发现有很多程序语言的痕迹。以这样的思维工具,既可以统筹天南地北的学习,也可以规划写作的秩序。

只是这把年纪,已经没有想象力存在的客观物质基础,难免也就不得不活的无聊现实。切断想象力,隔离了感性与理性,如同切断了多巴胺这种感官的生理基础。

所谓实体,他的定义就是在时间里能恒定存在一定量级的存在。作为一种概念存在,就算没有空间属性,也不可能没有时间属性。

红尘里的是非得失爱僧,在时间面前,都黯然失去意义。

没有梦的长夜虽然无趣,但这就是生活的真实。

小说这种成人的童话能吸引人,也仅仅是因为文字还能带给人一种回想的梦境罢了。

所以人得欲望更多得是心理和文化需求,现实里得肉身反而是一种大汗淋漓得枷锁,佛家所谓皮囊罢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

生存的意义只剩下了生存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