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这是著名诗人贾岛为黄鹤楼做的诗。黄鹤楼作为天下江山第一名楼,在整个中国享有盛誉。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如此出名的建筑,是出自湖北省武汉市。众所周知,武汉的历史十分悠久,它在长江文明中占据很大一席。
武汉位属江汉地区,与远古的长江文明有很大的联系。早在数万年以前,古时的武汉就有人类活动,只不过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几乎没有留下文字可供考据。熟悉武汉历史的人知道,古时的武汉有很多美称,最出名的莫过于“九省通衢”、“天下四聚”,那么这些称呼是如何来的,除了这些,古时的武汉到底在中国占据多大的地位?
古时武汉的历史足迹要从长江流域的江汉地区说起。江汉地区的先祖据说是神农氏的后代,而随着神农氏后人的到来,江汉有了很大的改变。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在武汉已经发现了近十处新时期时代的遗址。从这些零碎的遗址和残留的物件中我们可以追寻到远古时期古武汉人民的生活足迹。我们发现遗址中有陶器、稻种、房屋的残留碎片,由此可以想象远古的武汉人民曾经在此建立房屋、种植水稻、磨制陶器的场景。古武汉占据人类文明中重要的一席,也是古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那么,曾经是古人类活动地点之一的武汉,是如何慢慢兴起的?武汉在约三千五百年前的商朝就有记录,武汉的盘龙城遗址就是证明。不过,那时候武汉还未开发,属于一个蛮荒的小镇。直到西汉时,才被列为江夏的县地。经过汉朝的发展,武汉到了东汉末年逐渐有了县城的规模。当时,朝廷在汉阳、武昌兴建了城堡,并委派了官员在江夏任职。后来东汉灭亡,孙权接手了东吴。为了为了增强边防力量,孙权在武昌修建夏口城,同时他又下令在城内修筑了瞭望塔,并把塔所在的城楼命名为“黄鹤楼”。这便是鼎鼎大名黄鹤楼的由来。
经过汉朝、三朝的发展,武汉已成为交通要塞,是长江沿岸的重要区域。隋唐时期,武昌、汉阳已成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这两个城镇也是成为了长江区域重要的商业城镇。而武汉江城的名称也是源自隋唐,主要是李白一句“江城五月落梅花”而得名。自隋唐后,武汉一直是历代州府治所。直到公元前1281年,武汉辖下的武昌成为了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首次成为省级单位的治所。
明朝末期,武汉下辖的汉口镇新兴,该镇成为长江以北的重要口岸。汉口镇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又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全国较为重要的水陆枢纽,因此武汉也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如今,武汉成为中国知名的城市,它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让很多来此旅游的人难以忘怀。这座城市凝聚着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凝结了现代文明的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