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不仅会害了娃一生,还会让自己老年过得不幸

2019-07-22     西红柿妈妈

文|西红柿妈妈

王阿姨的丈夫早逝,留下3个孩子,大儿子明昊18岁,大女儿16岁,小女儿10岁。王阿姨微薄的工资无法养活一家人,业余时间她接了一些服装厂的加工活,天天做到深夜。亲戚朋友都说幸好老大也成年了,可以接替爸爸当上家里的顶梁柱了。

可是明昊却是个“超级巨婴”,他小时候体弱多病,王阿姨特别心疼他,不让他干重活。六七年代的家庭都是要烧煤炭的,住楼梯房,家里的男孩都会主动承担搬碳上楼的活儿。然而,王阿姨家从来都是两个女儿一起抬上楼。

后来明昊顶职到了王阿姨单位工作,赚的钱自己都不够花。他结婚生子后,都是王阿姨补贴他钱,他从来没有给妈一分钱的生活费,还要王阿姨辛苦地帮他带孩子,他和他老婆基本不管孩子。

王阿姨好不容易把三个子女抚养成人,花甲之年却要抚养孙子。明昊迷恋赌博,是个“光输皇帝”,她担心儿子没钱,媳妇不给好脸色,总是悄悄用自己的退休金贴补儿子。她每天吃着咸菜,却给孙子做大鱼大肉。有时实在交不起孙子的学费,也只能自己偷偷找朋友借。

“你不欠孩子的”,朋友们希望能唤醒王阿姨。其实,很多中国家庭都上演着这样的故事,父母倾其所有,孩子却只会越来越索要无度。

一、过度溺爱孩子,百害无一利,还不快醒醒!

1、孩子永远长不大,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王阿姨一直以来都给明昊做了最好的安排,当父亲去世了,妈妈很需要帮助时,明昊不但不能伸出援手,反而连独立都做不到。

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帮他把心都操完了,长期下去,孩子缺乏责任心。特别是没有责任感的男孩,更是致命的弱点。孩子缺乏尝试和体验的机会,根本长不大。只能做个啃老的超级巨婴罢了。

2、孩子不懂得感恩

孩子从来都是被爱,不懂得收获与付出之间的对等关系,不懂得感恩。相反,根据人类心理的自然博弈特点,一个人总是在接受被爱,他认为大家爱他才是正常状态,一旦有人对他不好,他会视为大逆不道,甚至心生怨恨。这样的孩子,在家父母可以百依百顺,在社会上,怎能分得一杯羹?

3、溺爱下,孩子自私而挑剔

家长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养成了“唯吾独尊”的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还会特别挑剔,稍有不顺,就妄加指责。试想这种孩子长大后,未来能走多远?

4、溺爱下,孩子成人后自然成为了“啃老族”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的孩子,抗挫能力、独立能力较差,性格自私而挑剔,他们没有勇气面对社会,难以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父母无私付出,孩子渐渐成为依赖,“啃老族”都是被溺爱他们的父母一手培养出来的!

二、如何防止孩子成为啃老族呢?

1、教会孩子付出才有收获。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他们好。只有他们付出,才能有回报,而且付出了也不一定会有平等回报。

2、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尊精神。啃老一族,是一种有奶就是娘的心态,他们不能独立,毫无自尊可言,只会享受挥霍的幸福感。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强烈的自尊心,才不至于让孩子长大嬉皮笑脸地做着用自尊换来的“啃老族”。

3、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无所不能”。从小凡事都依赖父母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就成了“啃老族”,所以父母从小就不要当孩子的善后部队,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孩子懂得感恩。啃老族是最没有感恩之心的一类人,王阿姨为明昊付出了这么多,明昊若有一丝感恩之心,也不会让老母亲一把年纪过得这么凄苦。

5、培养孩子的抗挫心理。有些大学生毕业后,往往因为第一份工作受挫,从此天天宅在家,成了“啃老族”。父母从小就应该让孩子看到更多社会的真实面貌,能够以正确的心理面对挫折。

6、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父母有金山银山都会被好逸恶劳的子女挥霍一空,话说富不过三代,父母留给孩子再多的财富,不能用这些财富培养他们更多的生存技能。

《圣经》中写道,稳固的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父母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放开手让他们自由成长,拒绝溺爱,只有自己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u6oGGwBmyVoG_1ZnPz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