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做事总是拖拉,家长“河东狮吼”也没用,不如用好这四招

2020-06-13     西红柿妈妈

原标题:面对孩子做事总是拖拉,家长“河东狮吼”也没用,不如用好这四招

文|西红柿妈妈

图图有个绰号,是妈妈给他起的,叫“拖拉机”。妈妈也有一个绰号,叫“河东狮”,是图图给妈妈起的。

早上,妈妈叫图图起床,已经是第三遍了。这一次,妈妈的声贝明显提高了很多,图图坐起来抱着头依然不愿意动。妈妈喊第四遍、第五遍的时候,图图才慢腾腾地开始穿衣服。

图图的磨蹭和妈妈的吼叫,几乎每天都要在家里上演。妈妈觉得图图吃饭慢、写作业慢,就连上厕所都很慢。图图觉得妈妈每天都在喊,她的声音越来越洪亮,都快赶上女高音了。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爸爸妈妈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慢慢都变成了“河东狮吼”。可是再大声怒吼,孩子的状况似乎也没有什么好转。

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拖拖拉拉原因一: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早晨,快要迟到了。妈妈让孩子赶紧背书包,孩子却拿起书包旁边的玩具玩起来了。此情此景,真是让人火冒三丈。

孩子慢吞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他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走了,所以妈妈交代的任务往往是完成不了,也完成不好。

孩子拖拖拉拉原因二:父母太着急。

我们有些做父母的,是非常急躁的脾气。我的指令发给你了,然后孩子就要赶紧做出反应。但是,孩子的生理节奏和大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孩子的心智不够成熟,身体的小肌肉也发育不够完善,所以孩子的动作和思想协调能力不是像大人一样快的。我们觉得孩子慢,其实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

孩子拖拖拉拉原因三:天生慢性子气质。

有一部分孩子,不管是说话还是行动确实比同龄人都要慢很多。外向的孩子活泼机灵,内向的孩子害羞、稳重。孩子天生是内向、做事稳重、底细的性格,爸爸妈妈还是应该适应孩子的个体差异。

孩子总是拖拖拉拉,父母应该怎么办?

对策一: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做事总是慢吞吞,有的父母嫌弃孩子慢,就总是包办代替。孩子吃饭慢,我们还是喂他吃更节省时间。孩子穿衣服慢,我还是快点给他穿好比较省心。爸爸妈妈的包办代替,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慢。

改变孩子慢吞吞,首先要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自理能力强了,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所以,平时我们还是要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学习生活自理能力。

对策二:增加孩子和别人交往学习的机会。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去幼儿园和学校呢?因为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除了学习知识,还会有很多其他的收获。

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是可以互相刺激学习的。比如,一起拼搭积木,谁拼得更快、更好。孩子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优点,促进自己的成长。

对策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孩子有一些行为的问题,也许他并不是故意的。我们作为父母,应该耐心地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一点点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有的孩子为什么越催越慢,因为孩子觉得衣服是给妈妈穿的,慢了妈妈要发火。作业是给妈妈写的,写得慢妈妈很生气。妈妈催得越多,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越没有责任心。

让孩子练习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让他承担几次迟到、写不完作业的后果。孩子尝到了苦头,也许就会慢慢快起来了。

对策四: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

妈妈给孩子的负面的评价,很容易给孩子贴上标签。我们叫孩子“拖拉机”、“磨蹭大王”,孩子会觉得我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懒得去努力去改变。

还有一部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会越来越强。爸爸妈妈的批评和斥责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是催我,我偏要慢吞吞的。

我们不要总是批评和否定孩子,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和赞美,让孩子有信心和勇气去追寻更好的自己。

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改掉一个坏习惯,更是非常艰难的。我们要有信心、有耐心,和孩子一起改掉坏习惯,成就更好的自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1iyrXIBd4Bm1__YX8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