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清平乐》中的刘太后,她与宋真宗的爱情故事可歌可泣

2020-04-17   李夫子说史

最近一段时间有一部很火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上线了,好评如潮,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去年一部大火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不过这部电视剧说得是唐朝,而今天李夫子要跟大家聊的电视剧讲述的则是宋朝的故事,这部电视剧就是《清平乐》。说起“清平乐”,可能很多文史爱好者的第一印象就是那首辛弃疾的词,不过辛弃疾是南宋人,而今天这部剧的故事背景则是北宋年间!很多朋友观看之后都反应看了七八集,从服化到演员都没毛病,就是剧情发展有点慢了。“狸猫换太子”在宋朝确实是个大事,但是说穿了也不复杂,男女主的爱情戏大家也不关心,估计大家更想看看晏殊、韩琦、范仲淹、欧阳修等多位大咖同朝当官,又是怎么样的一个神仙打架的局面。

真实的刘娥

剧中由王凯饰演的宋仁宗应该吸引了一波迷弟、迷妹们,但是今天咱们和大家聊一聊另外一位大咖,就是和宋仁宗临朝称制的“刘娥”刘太后。说起中国历史上政治圈的三位女强人,那就非唐代的武则天、汉朝刘邦的老婆吕雉以及宋朝的刘娥刘太后莫属。他是宋真宗的老婆,也是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大女主。其实《宋史演义》当中有一句话对她的评价特别中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四川妹子入皇门、一路逆袭可不问,把持朝政十多载、后世评价是非存。平民出身嫁二婚身份的刘娥如何成为皇后?她的一生究竟经历了哪些生死大事?作为一名女强人,她想不想当宋朝的武则天?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到底跟她有啥联系?今天李夫子就跟大伙聊一聊一路逆袭的川妹子刘娥。

电视剧《清平乐》,刚开始的年号是“天圣年间”,其实这“天圣”两个字的“天”字,拆开就是“二”和“人”两个字。这个年号就是“二人圣”,说明当时管理大宋天下的是两位,分别是太后刘娥,以及还没有亲政的宋仁宗赵祯。那说起刘娥大家可能没什么印象,她就是民间传说中“狸猫换太子”的受益者,其实压根就没什么狸猫换太子,剧中说的也很明白,刘娥没儿子,老皇帝宋真宗偶然宠幸侍女,该女子意外怀孕生下了一名男婴,这个男婴就被刘娥抱走了,根本就不需要拿狸猫换孩子,直接就是明抢。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了大宋天子,宋仁宗赵祯,因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皇家也拦不住流言蜚语,于是刘娥从宋朝之后的口碑就比较差了,甚至变成了想夺取宋朝天下的一代奸妃。

刘娥的出生背景

但事实情况压根不是这样。刘娥的故事,咱们还得从她悲剧的童年开始讲起。正史《宋史》当中记载,说刘娥祖籍是山西太原,爷爷是将军,父亲是刺史,可是因为战争爆发,原来官宦家庭的女儿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后来被好心人收养,在四川长大,是个地地道道的川妹子。不过《宋史》里面的记载,大家看看就可以了,除了在四川长大之外,其他说法都不靠谱。所以刘娥是不是将军和刺史的后代,我们没法证明,但是李夫子个人的倾向她不是。很可能是后来人给太后脸上贴金。

关于刘娥的出生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她之前嫁给了四川一个叫“龚美”的银匠,其实她和龚美的关系也有那么一点说不清道不明。《宋史》当中原文的记载是这样的,说“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摧之入京师”,意思是一个姓龚的男人,带着一个姓刘的女孩在京城打工,刘娥和龚美是养父女关系,或是夫妻关系都说的通。而且据说刘娥擅长打拨浪鼓。一个银匠拉风箱炼银子,另外一边美女刘娥玩拨浪鼓招揽生意。这个画面大家自己可以想一下,这个关系你可以细品。

刘娥与宋真宗的爱情故事

这段时间《清平乐》比较热,可能很多朋友都可以在网上看到讲刘娥、讲宋真宗的故事。在这里要给大家澄清一下,为什么每个作者讲起来的感觉都不太一样?其实是因为一些史料的原始资料真实性太差了。史料当中比较真实的记载是当时还在做太子的宋真宗巧遇刘娥,那真是“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这一下太子就跟丢了魂似的,最终使出浑身解数,抱得美人归,从此咱们的太子踏实了,天天心里想的只有他的爱妃,对刘娥是宠幸有佳。

刘娥和宋真宗的爱情故事,发展应该是真的,但太子对她的宠爱算是开启刘娥和命运斗争的第一步。宋朝的皇后身份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看重出身,也有几位平民皇后,但是刘娥的身份确实是有点卑微了,算不上良家女子。所以从她进入王府的那天开始,就很不容易。比如太子的乳娘秦国夫人就看不上这位二婚的川妹子,苦口婆心的劝太子,可是太子不听,于是直接向太子他爹宋太宗告了一状,“皇上您管管您儿子,自从狐狸精刘娥来了之后,咱们太子的身体都快垮了。”宋太宗一听这还得了,还把我儿子的身体快掏空了。抓紧把刘娥赶紧给赶出去,皇上生气了,太子也紧张,为了女人耽误自己转正,太划不来了。但是另外一边是自己的真爱女人该怎么办?最后只好折中把刘娥暂时安顿在了王宫指挥室张耆家里。

这事把张耆吓得够呛,太子老婆住我们家,我以后还是睡办公室吧。谁成想这种格局,他维持了十几年,一直到10多年后,宋太宗去世,太子继位,刘娥才转正了。宋真宗欢天喜地的把刘娥迎进了宫,封为美人,有情人终于踏实的在一起了。刘娥进王府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这会已经30出头了。但是万幸宋真宗对她是真的有感情,刘娥也不是一个单纯凭借颜值的女人,她是一个非常智慧的女强人。进宫之后,宋真宗先把她晋封为二品修仪,很快又封为一品德妃。景德4年,就是公元1007年,父亲当年给他取的郭皇后去世之后,宋真宗就开始精心谋划着怎么样才能让刘娥当皇后。

一般女子当皇后最缺的就是皇上的宠爱,而刘娥当皇后最缺的是出生问题。当宋真宗向大臣们提意见,让刘娥当皇后的时候,大臣们是一片反对,大家希望立沈才人为皇后,因为皇后不仅是皇上的老婆,君为臣父、后为臣母,士大夫们是很讲究皇后出身的,人家沈才人出身宰相家庭,地位高、身份好,封她为皇后,不管是从道德伦理还是政治角度来说都是实至名归的,而刘娥怎么看都差点意思。大臣们和皇上的意见不统一,宋真宗就干脆暂时不立皇后了,直接拖着。这个事一直等到5年之后,宋真宗把一切手续礼仪从简,只是把封后诏书传到了中书省,来了一次低配版的快速封后仪式,大臣们最后也没办法,刘娥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仓促当上了皇后。看看刘娥的经历,不难发现,她完全是从鸡窝里边飞上枝头当凤凰的。这种人她不可能只靠颜值或者只靠手段这一招走到今天这一步。

刘娥聪明又好学

刘娥在李夫子的印象当中是一个挺完美的妻子,刚开始她的文化水平应该不高,但是往后你会发现刘娥处理事情越来越周全妥善,不像一个没文化的人能做出来的事,肚子里没点东西,你怎么可能管理国家,让文武百官心服口服?剧中不是也有刘娥劝傻傻的皇后多看书、多学习的桥段吗?这个应该是刘娥自己的亲身体会,不得不说正午阳光的剧情细节还是值得玩味的。

《宋史》当中也有一段关于刘娥学习能力的评价,说“刘娥后天很聪明,悟性又高,人又警觉,熟读史书,每次听到朝廷里面发生的事情都会默默的关注、记下来。”每次宋真宗退朝批改奏折,半夜就会把折子里边记录的天下事和刘娥分享,顺便问问她的想法。刘娥就把这些内容用心记下了,还会把同类型的案件告诉宋真宗,通过这些事情她积累掌握了不少处理国家大事的方法和技巧。什么事就怕用心二字。 刘娥就是一个特别用心的人。

刘娥处理政事

大约从天禧4年,就是公元1120年开始,宋真宗得了中风,他只能躺在床上不能上朝了,于是就把政事交给了刘娥。宋真宗在床上一躺就是好几年,这期间作为皇后的刘娥,不但要照顾生命垂危的皇帝,还要教养年少的太子,更要决策天下大事。但是她没让宋真宗失望,台上的宋真宗奄奄一息,台下还有些人开始搞阴谋诡计,电视剧《清平乐》里边讲到了,刘娥废除了寇准等一帮能臣,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方面就是因为寇准反对刘娥扶正,另一方面寇准有一个小问题爆出来了,他把还没有议定的朝廷大事提前泄密,所以被罢免,紧接着宰相位置由丁谓接任。

太监周怀正想要秘密废掉刘娥,杀了丁谓,拥立太子,结果是先被人告发,被刘娥反杀了。这些里里外外的变故并没有击垮刘娥,反而让她积累了经验,把太后这个位置越做越稳了。乾兴元年,就是公元的1022年,宋真宗病逝,太子继位,这就是剧中王凯饰演的皇帝。由于宋仁宗当时只有13岁,是个小孩子,所以宋真宗临死前就在遗诏中说“尊后为皇太后, 军国重事, 权取处分”,意思就是军国大事就由皇太后刘娥处理,所以刘娥由皇后变成了皇太后,从幕后走到了前台,成为了大宋王朝的真正决策人。

刘娥成台前决策人

那么问题来了,太后和皇上一块处理朝政,这一个办公室怎么能做俩领导呢?刚开始宰相丁谓就建议说“太后,咱们以后开朝会的时候,皇上坐在承明殿,您重新选个地方听报告可以吗?”这个意见明显是在弱化刘娥,刘太后当场否决,最后定下的规矩是宋仁宗和刘太后每5天上一次朝,皇上在左边,太后在右边,皇上自称为“朕”,太后自称为“吾”,从此这川妹子刘娥开始了长达11年的垂帘听政。

总体来说,刘娥是一位合格的扶正太后,其实你看她把小皇帝宋仁宗培养的这么好,就知道刘娥没有动坏心思。她要是真的想篡权,当武则天,只会把宋仁宗当作傻子一样养着,干嘛要求宋仁宗跟着自己一起处理政事的同时,还网罗天下名师,教他用心学习呢?甚至刘娥还特意在崇政殿的西厢房给宋仁宗安排了一个专门读书的地方。其实从宋仁宗的人品咱们也能看出来,宁愿自己吃点亏都害怕下人受责法,这样的好孩子家教是不会差的。再说了,这宋仁宗又不是刘娥的亲儿子,皇上自己不知道,刘娥心里还不清楚吗?

关于宋仁宗发现自己的身世,这一点和剧中演的不太一样,真实的历史情况并不是八王爷乍乍乎乎的当着宋仁宗的面告诉他说“侄儿,太后不是你娘,你被骗了。”真实情况是刘娥把知情的王爷们的儿子全部收养在宫里,谁敢乱说话,你可得小心自己的亲儿子。宋仁宗一直等到刘娥去世之后,这一下才算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刘娥在世的时候根本就没人敢提。总体来说,刘娥刘太后当朝11年,表现还是不错的,停止了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这把军费省了下来,而且边关贸易打开,宋朝还能再赚一笔,只不过宋朝的面子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损失,每年要给人家一点钱、一点东西,但是里子有了。

从政策方面,你说刘娥做的有问题吗?也有那么一点小问题,这太后的权力太大了,就有膨胀的时候。女人嘛,都爱买买包、盖盖楼,这些事刘娥就奢侈了一些,但是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面,刘太后的大脑是非常清晰的。比如有一个姓方的一个小官,就上疏说“建议刘娥仿照武则天为刘氏祖宗立庙,”一瞬间就遭到了刘娥一顿臭骂。太常博士程琳给刘娥献上了一幅《武后临朝图》暗示:“您看看,前面有武则天称帝,刘太后您也可以学学她。”刘娥当场就把图扔在了地上,就说我是不会做辜负祖宗的事的。

但随着宋仁宗的年龄增大,要求皇太后还政于皇帝的呼声从来没有间断过,有的甚至给皇上联名上书。占这一派的就有咱们熟悉的大咖范仲淹。明道二年,就是公元的1033年,65岁的刘娥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近了,强势的就完成了自己最后一个心愿,穿着天子专属的衮服,头戴倚天冠,在太庙进行了祭祀,接受了群臣赠与的“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的尊号,随后就还政于宋仁宗了,实现了权力的顺利交接。没多久,她就因病去世了。

宋仁宗身世真相大白

刘娥去世之后,立马有人跳出来告诉宋仁宗“皇上,刘太后不是您亲妈,李妃才是你的亲娘。”还有人甚至就说李妃是被刘太后毒死的。这一波波留言让宋仁宗心里全乱了,关乎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其实论谁都着急。所以宋仁宗在情急之下打开李妃的墓开棺验尸。李妃是宋仁宗的亲生母亲,这点没错,宋仁宗确定之后追封李氏为皇太后,谥号“庄懿”,后来又改成了“章懿”皇后,可是刘娥并没有坑害李妃,李妃在去世之前的身份其实都非常低,她能被封为宸妃,这也是刘娥安排的。而李宸妃的葬礼,刘娥不仅没有潦草处理,而且是特别关照。史书当中记载,打开棺椁之后,李妃的容貌像活的时候一样光彩照人,身上的穿着和皇太后是一个级别,这是因为刘娥的特别关照,用水银养着,身体才没有腐坏。刘娥虽然不是宋仁宗的亲妈,但是对宋朝、对宋真宗完成了辅佐功劳,对宋仁宗也是精心培养。对于和自己有过纠葛的李妃,在对方生命的最后也算是厚待。看到这样结果的宋仁宗这时感慨的说了一句名言“人的话,岂可尽信啊”。

纵观刘娥的一生,虽然可能也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但从大的方面来说,她并没有犯什么大错,对比吕雉和武则天,李夫子认为刘娥更加的称职与优秀,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怎么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