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鲸拉粑粑画面太美被全程无死角跟拍!"当事鱼"强烈控诉

2019-12-19     科学+

大家好,我是一头来自南大洋的鲸鱼。最近,因为我们几个兄弟在澳大利亚的海里“随处大小便”,竟然就被人类分分钟送上了热搜,不仅对我们拉粑粑的过程进行了全程无死角跟拍,还对我们绿色的粑粑颜色指指点点,真是惨无人道啊……我们鲸鱼不要面子的吗!

身为一头鲸鱼,因为这种“拉屎撒尿”的小事儿被送上热搜,其实我们也不太吃惊。毕竟,你们人类对我们鲸鱼粑粑的追捧已经持续了上百年——对,龙涎香知道的吧?我说的就是它,现在在人类社会可是一种价比黄金的存在哦。

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的龙涎香

据说,中国人很早就详细记录过鲸鱼的这种“黄金粑粑”,只不过那时候人类偶尔会把我们误认为“神龙现世”:“……每至春间,群龙挐集于上,交戏而遗涎沫,番人乃驾独木舟登此屿,采取而归……其龙涎初若脂胶,黑黄色,颇有鱼腥之气,久则成就大泥……间焚之,其发清香可爱。”

鲸鱼拉粑粑很奇怪吗?一些海洋哺乳类动物,比如海豚尤其是大西洋鼠海豚,都会边游泳边拉便便,人类何必如此大惊小怪!但是对于我们鲸鱼来说,我们不仅能拉粑粑,粑粑的颜色和形状还很漂亮绚丽!从深粉色到暗黄色,从亮红色再到黄绿色……我们的粑粑可以五彩缤纷

鲸鱼红色粪便


鲸鱼粪便

但是也请不要误会,我们鲸鱼的便便跟你们印象中的固体便便不一样,它们是絮羽状的,通常不会沉到海底——这样说,是不是感觉更飘逸了一些?加之我们的体积大饭量大,导致排的便量也大(说是世界上最大的便便也不为过),所以会让我们的便便看上去像水中的一团雾,很是好看。

鲸鱼粪便的“团雾”


鲸鱼排便过程

事实上,拉粑粑只是我们将自己体内的毒素排出的一种方式,就跟人类一样。如果鲸鱼哪一天出现了“便秘”问题,那么体内堆积的有毒物质就会侵蚀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最终得病而亡。

鲸鱼和海豚都会拉便便

与此同时,虽然我们平时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海洋深处,但拉便便我们会特意浮到水面,通常我们上完“厕所”之后会使劲儿摆尾巴,尽可能把这些浓郁的“絮羽状的粪团”搅开——不是我吹嘘,这种“保护”在海里最大能扩散到差不多2.5米直径圆那么大呢~身在其中,就跟乌贼喷出墨汁保护自己一样,我们也能在水面很好地隐藏自己,所以说这也算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鲸鱼拉便便时需要快速浮到海面

平日里,我们鲸鱼不太挑食,大到乌贼小到浮游生物我们都吃,但是最常吃的食物是一种叫磷虾的食物——一种身体平均1-2厘米长的红色透明小虾。因为它富含铁元素,所以通常我们的便便都是深红色、深粉色的。当然啦,这个颜色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这次因为“游泳的时候拉便便”而上了新闻的那位蓝鲸兄弟,它拉的便便就是黄绿色的。

从海洋俯视鲸鱼排便后的海面


北印度洋附近发现的鲸鱼粪便


据说,西澳大利亚鲸鱼研究中心的研究员Curt Jenner对此还特别兴奋,在他看来,作为一种人类知之甚少的濒危物种,我们鲸鱼被拍到拉黄绿色的便便真的是太难得了,就连摄影师Ian Wiese都感慨,虽然这不是他第一次拍到我们排便,但是看到这种黄绿色的鲸鱼便便还着实是第一次。其实这很好理解,你们人类不是有一句俗话叫做“吃什么拉什么”嘛,我们便便的颜色也是会随着每天吃的东西的种类、排便的时间而有所不同的,所以有些人类科学家会通过研究我们的便便成分,进一步推测我们进食的海域,监测整体海洋生态是否还健康。

黄绿色的鲸鱼粪便,比较少见

几年前有一位斯里兰卡的女博士叫Asha de Vos,她曾经在北印度洋附近发现了我们一群蓝鲸兄弟的便便——在此之前,人类普遍认为我们是在水温相对较冷的海域里觅食,然后再去相对温暖的海域去繁衍生育,但是Asha博士的发现说明,不是所有的蓝鲸都要这样“两地奔波”,有些种类也会在水温较高的海域进食——虽然这只是我们鲸鱼家族中的一小类。

通常,海洋中的营养物质会从海水表层慢慢沉淀到深海,形成水温低的深水区营养反而十分丰富的现象。人类科学家把这种营养物质的迁移过程叫做“生物泵”,把营养物本身称为“海洋降雪”。如果没有我们,这些沉寂于海底深处的营养物质可能要过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才可能再次重见天日,但多亏有我们拉便便,这种循环的过程可以被大大缩短。

“鲸鱼泵”

具体来讲,我们在深海捕食营养丰富的虾和鱼,拉便便的时候再浮到海洋表面。因为我们的絮羽状便便不会沉底,它们漂浮在海面,为浮游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营养,让水质相对“贫瘠”的海域变得肥沃。这不仅给其它的小鱼小虾提供了赖以生存的食物,也能帮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的科学家甚至通过研究发现,南大洋表层海水中高达24%的铁元素都是由我们“鲸鱼泵”贡献的。

至于开篇所提到的龙涎香,事实上,并不是所有鲸鱼的便便结石都能成为龙涎香,它们主要来自于抹香鲸的粪便。

不同鲸鱼的饮食偏好有所不同,抹香鲸对食物的偏好比较“重口”,爱吃乌贼、章鱼这种大型的头足类动物,所以时不时它们会被食物的齿舌和角质颚搞得“消化不良”,导致便便里混合了一些半固体半液体的结块。拉不出来的便便堵在了直肠,鲸鱼也很难受的,所以就会努力通过肠壁加速给这些结块“脱水”,让它们的体积小一点儿,这样才方便排出。

久而久之,这个粪块儿越积越大。如果我们幸运地把它拉出去了,那多数时候这些“粪结石”就会和我们的便便一起漂浮在海面,或者偶尔被冲刷上岸让幸运的人捡到,成为你们人类高价采购的“龙涎香”;如果一直没能把它排出体外,我们的生命可能就会因为“便秘”而受到威胁……

不过站在人类的角度来看,他们也会通过查看是否有头足类动物的残肢来鉴别龙涎香的真假——看来,并不是所有的结石都是坏处,有时候也会挺有用呢!

古人认为龙涎香是“龙”的产物,实则是鲸鱼的粪便结石。

再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刚被我们拉出来的时候,这个“龙涎香”一点儿也不香,反而还跟便便一样臭。只是随着在空气里放久了,这些粪块也就变得愈发干燥,颜色愈发黑,在氧化降解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叫做“龙涎香醇”的成分。这时候,这些“粪结石”才是你们人类真正意义上说的龙涎香。

从误认为我们鲸鱼是“龙”,到摸清鲸鱼便便会“涎浮水面”“ 黑黄色,颇有鱼腥之气,久则成就大泥”这些特性,再到如今通过航拍器抓拍到我们鲸鱼拉粑粑的全过程……人类,真是聪明啊!



来源 | 科学加客户端

文字 | 北京科技报社记者王雪莹

编辑 | 吴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b1nIG8BMH2_cNUgPy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