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少年科学院”走进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遇见“神奇”的DNA

2019-12-09     科学+

DNA,围绕一个中心轴盘绕的双螺旋结构。它组成了生命的序列,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

或许你已经在很多地方看到过这个双螺旋结构的模型描绘,但亲眼观测真实的DNA,又会是怎样的体验?

昨天上午,“科学+少年科学院”的活动中,15组亲子家庭走进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这儿遇见了“神奇”的DNA。


目前中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

活动一开始,浙江省农科院公共实验室负责人徐盛春研究员先给家长和孩子们介绍了公共实验室的概况。作为一个集科研、服务、科普为一体的开放性公益平台,浙江省农科院下属的公共实验室目前共拥有900余平方米的标准实验室,组建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理化分析、影像学四大平台。

在谈到大家都很感兴趣的转基因话题时,徐盛春研究员表示,我国对转基因作物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农业部早就有发布,我国批准投入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两种,一个是棉花,一个是木瓜,“所以大家不必担心会在餐桌上吃到转基因食品。”

“老师,蛋糕上的抹茶粉是不是就是这么来的?”

参观完公共实验室,就到了孩子们最期待的动手实验环节,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亲手参与DNA的提取实验。戴上棉手套,将自己摘取的叶子放入研钵,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入-196℃的液氮,然后就开始研磨。实验室顿时充满了一片捣锤声,其中还夹杂着各种七嘴八舌的问题,“老师,那我的头发也可以这样做吗?”“老师,我这样做对吗?”……示范操作的研究员身边围满了一个个好奇的“小脑袋”。

由于液氮的温度极低,叶片迅速变硬变脆,充分研磨之后就变成了绿色的粉末,看起来还有点像我们吃的抹茶,一个小朋友认真地问研究员,“老师,蛋糕上的抹茶粉是不是就是这么来的?”惹得老师们忍俊不禁,“不是哦,我们将叶片研磨是为了破坏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这样可以让DNA释放得更充分。”接下来,小朋友们还观察了基因扩增操作和琼脂糖凝胶电泳PK毛细管电泳。

(只有-196℃的液氮,可以快速使叶片变脆)


(实验研磨后的叶片粉末,是不是真的很像抹茶粉?)

一个多小时的实验观察下来,孩子们依然“乐此不疲”,围在那些平时不太常见的仪器边上。原来,听起来很“神秘”的DNA提取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难,还有小朋友拉着农科院老师的白大褂不放,“老师,我还想再来一次!”

(沉淀的白色絮状物,就是提取的DNA)


科学+少年科学院

经典品牌再升级深耕青少年科普

孩子的好奇心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之一,为了更好地培养浙江孩子的好奇心和科学思维,都市快报科学传播中心团队在浙江省科协的指导下,将经典的科普品牌“科学+”做了新的衍生——“科学+少年科学院”。

接下来,配合“科学+”项目,快报将持续做一系列少年科学院活动。通过带领公众造访浙江科研院所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探访创新型实验室,以“动手+动脑(hands-on,minds-on)”,玩中学、学中玩的模式,潜移默化地开展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锻炼。希望通过系列亲子科学活动,让浙江的孩子们都能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来源 | 都市快报(记者 翁丹妮),版权归“都市快报社”所有。

出品 |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科学+”融媒体联盟

编辑 | 吴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V_-6G4BMH2_cNUge0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