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先生常年在非洲经商,3月20日回杭州后就居家隔离了,可就在3月28日晚上,他发烧了,体温最高达到39.5℃。从国外回来,又发高烧,会不会是得了新冠肺炎?他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并入住隔离病房,可先后两次新冠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既然不是新冠肺炎,那他得的是什么病呢?
考虑到罗先生经常往返非洲刚果金经商,当地居民有疟疾发病情况,属于疟疾流行区,罗先生除了发热,还有发冷、出汗等症状,伴随头痛、头晕、四肢乏力、眼痛等症状,经过区、市、省三级疾控中心对血液样本进行镜检及复核后确定为疟疾,而且是比较凶险的恶性疟。找到了病因,针对性治疗,罗先生的体温很快降了下来,病情得到了控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为输入病例。
目前新冠肺炎的国内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国外病例暴增,输入性病例成为目前疫情防控的重点。而疟疾是输入性病例中最为危急的疾病,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可能会危及病人生命,需要引起广泛重视。
当前,全国新冠肺炎防控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阶段,同时,2020年是我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年,4月25日是“世界疟疾日”,今年4月26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疟疾日”。及时发现、报告、诊断和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是实现消除疟疾的关键。
为促进社会和公众在防控输入性新冠肺炎的同时,提高防控输入性疟疾意识,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确定为“消除疟疾控新冠,同防输入再传播”。
中华按蚊是目前杭州市唯一的传疟媒介,近年媒介监测资料显示:中华按蚊主要分布在杭州的郊区和农村,7-9月份捕获的蚊子中,中华按蚊的占比为7.38%。杭州市各级医疗单位每年均开展疟疾“三热”病人血检工作,输入性疟疾病例得以及时发现,进一步控制了疫情的传播,已连续11年未出现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了。但由于还有传疟蚊子,所以输入性疟疾引起的本地传播的风险也仍然存在。
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杭州市疾控专家再次提醒大家,尽量减少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和健康习惯。同时,我们在防控新冠的过程中,也不能疏忽掉其他的急性传染病“疟疾”。
虽然此例输入性疟疾患者出现了与新冠肺炎类似的发热症状,也是从外地回来的,但是这两种疾病在致病原因、主要症状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
那么,下面这张图就教会大家如何区分输入性疟疾和新冠肺炎。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目前全球每年有40余万人死于疟疾感染。疟疾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边缘地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是疟疾的主要流行区。
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是疟疾的高流行区;
疟疾的典型症状是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出汗;
恶性疟较为凶险,如不及时诊治,容易引起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患者:曾经去过疟疾高流行区,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应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并提醒医务人员自己的流行病学史;同时请患者和陪同家属在就诊过程中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防止传染病流行,切实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
对医务人员: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时,务必对有出国务工或旅行史的发热患者开展疟原虫检测,以免耽误患者病情!如有需要,请咨询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温馨提醒:医务人员在接诊国外回来发热患者时需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