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糖厂|有糖有故事,这里有属于老一代珠海人的“甜”,也将拥有“新颜值”

2019-06-02   金湾发布

沉默的机器,遍布灰尘的红砖厂房,写着“糖厂”字样的墙壁,透过玻璃折射进来的光线,一切似乎都那么寂静,静得像时间在此凝固。

但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似乎由远及近,一步步在靠近。

从市区到红旗糖厂,珠海大道一路到红旗路右转,再沿着水流而上,占地约 5.8 万平方米的糖厂旧址就出现在眼前,这里仿佛是游离于时间以外的空间。红旗糖厂在2018年3月被列为城市更新项目之一,文创园等一系列规划将在这里展开,红旗糖厂这家曾有几十年历史的企业正在面临着新生。

有故事的厂房

红旗糖厂位于珠海市中部,北侧与斗门区隔鸡啼门水道相望,东距珠海市中心城区约 20 千米,南至珠海机场 10 千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如今的老糖厂人提起红旗糖厂的辉煌历史,还是会念念不忘那个“年产值曾达 1.2 亿元”的数字,红旗糖厂曾是红旗镇的经济支柱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为“珠花牌” 一级白砂糖。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珠海先是有了平沙糖厂,而后又成立了五山糖厂、白蕉糖厂、红旗糖厂、乾务糖厂,蔗糖产业一度成为珠海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红旗糖厂建于 1960 年,蔗糖厂的繁荣带动了农户种植甘蔗的积极性,蔗田犹如海浪一般迅速席卷了珠海的农村、田园。珠海地情网资料显示,1962 年 1 月,珠海西区开始筹建日榨 350 吨糖厂,1964 年 5 月开始扩建为日榨 850 吨,1975 年 12 月扩建为日榨 2000 吨。当时,每逢 12 月至翌年 3 月间,当甘蔗收割时,珠海西部的水道上几乎都是一条一条运输甘蔗的船,头尾相连,成为一大景观。珠三角糖厂大多临水而建,为方便运送原料和材料的船只停泊,红旗糖厂挖水塘作为港池,运蔗船靠泊后,吊车、斗车等将甘蔗放于传送带或轻便轨道上,通过抓斗、过磅等一系列工序再进入原料处理间或仓库。

20 世纪 80 年代后,整个珠三角被工业化浪潮挟裹着在时代的洪流中奔涌向前,甘蔗林逐渐被工厂、鱼塘、楼盘取代,蔗农也因种甘蔗太辛苦又不挣钱,而逐渐抛弃蔗田到工厂或外地打工。据统计, 2004 年珠海甘蔗种植面积萎缩至不足 7.5 万亩。这导致糖厂开工严重不足,只能压缩产能,开工的时间也锐减至两个月,一年中大部分时候机器只能闲置,亏损也日益严重。红旗糖厂是较早受到冲击的糖厂,2003—2004 年间开始逐渐停榨、停产。

下岗老员工们一时间无所适从,在社区社工的帮助下,成立了糖厂糖史保育队,对三板社区的糖业文化进行保育和传承。他们接待来自各地对糖厂时代文化非常有兴趣的各种团体,更积极主动到其他社区宣传糖厂文化。

推广保育队大部分员工都年过半百,他们的人生历程,已经和糖厂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他们年老了也依然继续着糖厂的“事业”。糖厂对于这支保育队成员们来说,不仅是曾经工作的地方,还是不能忘怀的事业,各有不同的岁月回忆,但都有着一种相同的动人情怀。

珠江三角洲甘蔗制糖工业遗存量大面广,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经济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展现了南方工业遗产的地方特性和时代特征,在全国工业遗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意义。甘蔗制糖业适应珠江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和地域特征,推动了以蔗基鱼塘为代表的基塘农业和上下游相关产业成长,对广东乃至全国经济增长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甘蔗糖厂记录了从民国时期到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甘蔗制糖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广东近代工业起步、学习苏联东欧、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的全过程,糖厂作为典型的大院型社区,也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糖厂的逐渐没落,让珠海制糖业这一段曾经辉煌的历史逐渐尘封,现在的人们无从得知这座城市成长的历史,只能从那些建筑和老人的述说中去寻找过往甜蜜的历史。

如今,红旗糖厂外不远处存留一个以此命名的公交站牌,可以通过街面院墙看到当年这一带的繁华景色,老旧厂房的复古颜色叫人百看不厌。而街道上也会有历史印记的门面,让人驻足一读。

珠三角许多老糖厂的再利用过程,往往更多关注地块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糖厂遗址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未能保留制糖工业遗产的特征,只重视主要建筑的保留,忽视对制糖设备、工艺流程的呈现和几代糖厂人的集体记忆。红旗糖厂转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概念刚被提出,便在网上引起了许多老珠海人的热议。

期待新景象

红旗糖厂对于出生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珠海人来说,不仅是一味“珠花牌”白砂糖的甜蜜,更多的是童年的记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味甜已经是生活中的蜜糖。即将转型为文化创意园的红旗糖厂将会是怎样的新局面,也让不少人期待。

2018年7月,《珠海特区报》刊登公示,珠海市红旗糖厂申请对珠海市金湾区三板山西南面的糖厂旧厂房进行拆建类城市更新改造。金湾区红旗镇将重点推进糖文化创意园建设,总投资超过 3.5 亿元,计划将其打造成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糖文化创意产业园。

红旗糖厂的改造是“塘糖小镇”项目规划的一部分,塘糖小镇是基于水乡特色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塘”是指桑基鱼塘的“塘”;而“糖” 则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甘蔗种植业,尤其是利用“塘基”种植甘蔗的水乡独特农业生产方式所孕育出的“糖”文化。“塘糖小镇”项目规划包含红旗糖厂糖文化创意园、三板生态湿地景观区、沙脊基塘农业体验区、广发休红旗糖厂休闲渔业垂钓区、广益水乡民宿休闲区以及四村沿河十里花堤等旅游景观项目,每个片区都因地制宜地突出规划建设主题。

塘糖小镇效果图

早前公布的设计方案,将最大限度地保留可利用的建筑及富有年代记忆的红砖外墙,打造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旅游创意园区,赋予其一个新旧交融的糖厂文化形象。设计方案将以创意园的中央公园为基地,连起园区的几个片区,形成一个旅游循环圈。

目前,国际知名设计公司伍兹贝格在操刀红旗糖厂总体规划项目,提出将红旗糖厂及周边打造成集现代文化、旅游、休闲、商业功能于一体的创业艺术聚集区。伍兹贝格的总体规划,不仅展示着珠海曾经繁盛的制糖产业所传承下来的令人引以为傲的历史遗产,也将通过可适性再利用给即将新建的红旗糖厂赋予未来新的使命。

糖厂博物馆 效果图

红旗糖厂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打造一个属“三产”融合的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典范,即利用红旗糖厂的旧厂房和村的生态农业资源,打造以 “糖”“塘”文化为核心,并集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小镇项目。此开发项目占地面积为 78,877 平方米,将在未来 10 年间分三阶段完成,项目建成后将包含一所精品酒店、一间巧克力工厂、一处婚庆主题中心及初创公司办公区、一所糖厂博物馆以及各类餐饮店和零售店。

由工厂改造的精品酒店效果图

伍兹贝格理事合伙人陈磊说道:“很荣幸为当地居民带来一个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和展示其辉煌制糖产业历史的场所。我们的核心设计策略是吸引各类人群,从当地居民、原糖厂工人到游客、家庭及儿童等,并赋予他们以文化启迪 , 使这里最终成为一个展示新旧历史的橱窗,为珠海的后世子孙建造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坐标。” 从充满活力的零售街区、创意十足的工厂区到宁静淡雅的婚庆湖及湿地木板路,不同类型的主题区给游客们带来截然不同的游历体验。沿途的壁画、门面装饰和雕塑品记录着过往的历史,吸引游客驻足,传递人文教育。该项目核心区域是一处中央公园,周边设有其他景观布景,如一条繁花锦簇的花园走廊、一处雕塑公园、一处耕种体验园以及由现存池塘和原工业滨水区改造而成的优美水景区和湿地区。

伍兹贝格的设计策略是尽可能保留或重新利用现存建筑,再引入能够完整表达其工业美学意境的新建筑和景观。为此,他们对超过 40 间现存建筑的遗产价值、规模及空间质量进行了评估。原工厂的红砖烟囱将成为该项目最高点的视觉地标,新建筑的高度仅限定为 2—3 层,使其与烟囱和谐融合,并区分于原有高层建筑。设计公司还通过可持续性设计策略来实现项目与当地环境的和谐共存,包括太阳能屋顶、雨水收集、地热温度调节以及推行自行车和水上观光的士等低碳交通出行方式。

和谐融合新旧之间,创造富有互动体验的新景象,是红旗糖厂不久的将来的模样。

在保留的红砖灰墙间,“糖”文化底蕴可以延续,传统文化记忆也可以保留。我们也期待以建筑为载体,使空间和人之间发生互动,让红旗糖厂迸发新的活力。


来源:《山海间回眸百年——金湾地名故事》

部分图片来源珠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