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计,全球大约有3亿人受到哮喘的影响,而且受影响的患者数量不断攀升,到2025年,受影响的人数有可能再增加1亿人。随着疾病负担的增加,有效的预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CHEST杂志最近发布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哮喘的预防干预,本文为您总结如下。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预防哮喘的早期策略应为限制过敏进程。“过敏进程”是指始于婴儿湿疹和食物过敏,进展为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在学龄前对空气中的过敏原致敏,最终导致发展成过敏性鼻炎(AR)和慢性哮喘。哮喘预防策略,包括避免过敏原和过敏原免疫疗法,对过敏进程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
避免过敏
文献已经报道了致敏作用与哮喘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通过随访127名因严重喘息住院或在急诊就诊的婴儿,观察这些婴儿在8岁时哮喘的患病率,研究开始时有17的婴儿对过敏原敏感。到8岁时有过敏反应的婴儿患哮喘的风险是未过敏同龄人的12倍。有研究显示,无论过敏化状态如何,出生时接触狗与哮喘风险降低相关,表明仅有致敏作用可能不足以引起哮喘,可能还涉及其他因素。
>>>>
变应原免疫治疗
除了避免过敏原预防哮喘外,还可使用过敏原免疫疗法(AIT)。在一项公开试验中,对接受变应原特异性舌下免疫治疗(SLIT)的患者进行了肺活量测定和乙酰甲胆碱引起的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表明,与过敏但未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相比,SLIT在5年内对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最近的荟萃分析对AR患者的免疫治疗进行评估,免疫治疗2年内,可显著减少哮喘的发展。目前尚不清楚免疫疗法治疗益处是否普遍存在。需要严格的RCT研究确认哪些患者将受益于免疫治疗及持续多长时间。
>>>>
吸入糖皮质激素预防哮喘
童年有持续性哮喘的患者肺功能异常和气道重塑。童年时期FEV1 / FVC比值受损的程度是预测成年期哮喘缓解的最重要指标。儿童期气道反应性下降也是哮喘缓解的预测指标。需要评估对哮喘高风险的儿童进行提高肺功能的干预措施对哮喘预防的作用。
在一项“预防儿童早期哮喘”研究中,对2-3岁的高危儿童使用氟替卡松治疗两年,并观察1年。在治疗期间,治疗干预可增加哮喘无发作天数并减少哮喘加重。但是,停止治疗后,没有证据表明治疗可以改善肺功能或改善哮喘的发展。这项研究及其他评估高危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的研究,并不支持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改变病程。
>>>>
妊娠期使用补充剂
孕期可能是特应性反应和哮喘发展的关键窗口期。怀孕期间补充维生素C已被研究证明可预防哮喘,对孕期吸烟的母亲后代有益。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孩子肺功能终身下降且哮喘的风险增加。一项针对孕期吸烟者开展的双盲RCT评估补充维生素C的作用,结果显示维生素C干预组出生的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肺功能得到改善,气喘减少。
产前补充维生素D也已得到评估。维生素D对胎儿和婴儿期的肺部和免疫发展可能有重要作用。在污染环境下可以改善呼吸道炎症,并有助于哮喘的二级预防。Bolcas等研究报告,在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中,维生素D可以预防哮喘发展。在意向性治疗分析和根据孕期维生素D水平进行的分层分析中,母亲孕期补充维生素D对哮喘发展、喘息反复发作或两者均无效果。
也有研究表明产前补充鱼油可预防哮喘。一项回顾性和荟萃分析显示,准妈妈和婴儿的鱼摄入与儿童哮喘的发展呈反比关系。但这种干预方法对预防哮喘能否普遍受益还存在争议
>>>>
改变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暴露可能会影响哮喘的发展。文献表明,在农业聚集区,接触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可减少哮喘和过敏性疾病。但是,对具体是哪种微生物及多少微生物了解的仍然很少。对患和不患哮喘的儿童房屋灰尘样本研究表明,细菌丰富度与曾经患过哮喘呈负相关。该研究在灰尘样品中检测到的658种属的细菌,大量的乳球菌属被认为是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其他12个属(主要来自放线菌)则被认为具有保护性。摄入、吸入和皮肤接触多样性细菌可能是免疫成熟不可或缺的因素,并且可以预防哮喘。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中最多样,最大的微生物环境,包括大约40万亿细菌。有哮喘风险的新生儿表现出肠道营养不良。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异常与哮喘具有联系性。因非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的儿童,剂量反应与哮喘诊断增加相联系。已有研究评估补充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可预防人类哮喘。荟萃分析结论表明,孕妇、哺乳期女性和/或婴儿服用益生菌可以预防特应性皮炎,但不能预防其他过敏性疾病,例如哮喘。在高危婴儿出生后的六个月内进行的一项双盲RCT试验,对其补充乳杆菌,并未显著降低哮喘的发生率。
气道微生物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也已经被研究。Bisgaard等发现,由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新生儿鼻咽定植与患哮喘的风险更高相关。
>>>>
预防早期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引起的气喘往往先于哮喘的诊断。婴儿期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与童年喘息有关,到6岁时患哮喘的风险增加了一倍多。
与RSV相比,早期鼻病毒(RhV)感染可能是哮喘发病机制更强的诱因。据推测,RhV会破坏气道上皮,上调IL-25和IL-33,并促进2型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一项队列研究显示,在婴儿期,因RhV和气源性致敏原引起的喘息,在6岁时均为哮喘的独立风险因素。但是,到3岁时,与致敏性相比,RhV引起的喘息与哮喘的关联性更高。在出生后的前三年因RhV引起的喘息与6岁时哮喘风险增加近10倍有关。在出生后的第三年RhV喘息的队列中,有近90%的患儿在6岁时患有哮喘。研究者得出结论认为,在早期病毒诱发的喘息中,RhV最能预测哮喘。
>>>>
未来进展
1. 抗炎和生物免疫疗法预防哮喘
阿奇霉素(一种具有抗炎特性的抗生素)被认为可预防反复发作的喘息和哮喘。概念验证性研究发现,因细支气管炎住院并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婴儿在第二年喘息减少。
奥马珠单抗是目前正在研究的预防哮喘的免疫调节剂。学龄前被认为是免疫和肺系统成熟的“关键时期”。目前正在开展“预防高危儿童哮喘”试验(NCT02570984),研究有哮喘倾向的学龄前儿童使用2年奥马珠单抗治疗是否可以预防哮喘的发展。奥马珠单抗与IgE结合,抑制IgE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FcεRIα的结合。它可能抑制特应性疾病的发展,同时针对多种过敏原,并减轻病毒感染对哮喘发病机制的影响。
2. 使用生物标志物预测持续性哮喘的发展
生物标志物被用于哮喘的个性化治疗,并预测哪些短暂性喘息会发展为持续性哮喘。一旦更全面地了解,生物标志物和遗传学研究可能有助于预测哪些婴儿患哮喘的风险最高。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
Maciag MC, Phipatanakul W, Prevention of asthma:targets for intervention,CHEST (2020), doi:https://doi.org/10.1016/j.chest.2020.04.011.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caHx3EBnkjnB-0zpFM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