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限是2020年,也就意味着,再过一年多,事业单位改革即将全面完成。现在无论是毕业生还是社会大众,很多人都想进入这个体系,不仅工作稳定,待遇也比较好,而且社会地位也很高。改革主要是为了精简人员,然而在事业单位中除了在编人员,还有就是的临时工或者合同工、劳务派遣工,他们会成为精简人员编制的首要对象。其次根据相关的岗位职责进行精简。那么啥岗位最易被“裁掉”呢?
而这就需要根据事业单位性质划分,相关岗位设置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岗位。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是:科学合理、精简效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要求是: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事业单位岗位的具体划分,通常划分成三种类别,分别是: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技能岗。
事业单位三种岗位各有特性,如果非要比较哪个岗位最有危机感,按照危机从最高到最低排名,如下:工勤岗>管理岗>专技岗。
工勤技能岗的级别有两大类,分别是技术工岗和普通工岗,普通工岗不分级别,通常适用于事业单位中司机、电工等岗位。技术工岗依次分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工勤岗每往上晋升一级,需要在原来的岗位上任职满5年。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满足工作年限基础上,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行业考评;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满足工作年限基础上,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工作时间不定),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工勤岗难在身份问题,虽然现在不再唯身份论,工勤岗符合条件可以通过竞聘、民主推荐等方式转到管理岗或专技岗,享受相应的待遇,但受限职称和岗位职数,僧多粥少,工勤人员转岗成功的寥寥无几。涉及到单位转制,比如转行政,工勤人员因为是工人身份,无法参公,无法转行政,更不能提拔,只能分流到其它事业单位安置,要说事业单位最苦逼的人,当属工勤人员无疑。
管理岗比工勤岗好多了,毕竟是干部身份,但管理岗也有管理岗的烦恼,最大的问题是上升通道太窄。管理岗位的级别分为1级—10级,通常适用于事业单位当中的主要负责人、各机关负责人以及各科室或者办公室人员等。管理岗位级别分别是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和干事员。新入职的事业单位人员通常会从干事员做起,逐级升迁。在升迁过程中,除了副处级升正处级和副厅级升正厅级需要在原来岗位任职满2年,其他岗位晋升都要在原来岗位任职满3年。事业单位一般都是以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为主的,按规定技术岗要占70%以上,管理岗大约20%,由于职数有限,管理岗提拔相对较难,在县一级,有的一辈子就是9级,即便是市一级,能够混到8级、7级的都不多,至于6级,对绝大多数事业人来说,几乎等同梦想。
专业技术岗相对而言要好很多,专业技术岗的级别通常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具体划分为13个等级,通常适用于教育类事业单位中的教师、医疗护理类事业单位中的医师和护士等人员。
专业技术岗当中的正高级职称包括1—4级;副高级职称包括5—7级;中级职称包括8—10级;初级职称包括11级—13级。初级职称一般没限制,中级稍微努把力,大多也能搞到,但是要上副高以上职称,受比例影响,就比较难了。即便评上了,也不一定有岗位聘。多种矛盾的交杂,技术岗也不见得好混,只是相对管理岗、工勤岗稍微公平点而已,毕竟吃的是技术饭,没那能耐你也干不了。
说来说去,事业单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多少都会有受限,如果要进体制,最好考公务员,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上升通道都比事业编人员要畅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