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啊,最近各地幼儿园终于陆续开学了。
号里很多妈妈都发来了好消息。
CC的幼儿园正在等待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检查,顺利通过的话,马上也要开学了!
一说这个话题我就美得合不上嘴是肿么肥事?哈哈哈~
不过,家里娃已经开学的妈妈们,俨然木有想象中那么开心,就像这位妈妈说的一样:
开心不过3秒,先前在家已经相看两相厌了,以为开学就能母慈子孝,果然是我太傻太天真,宅了一个疫情娃俨然成了一个懒蛋,连续一周了,娃每天都因为早上起床挨训!
谁说不是呢?娃放养了半年,早就放飞自我了,想要重新约束,他也得过渡适应不是?
所以,今天咱就唠唠,孩子起床、睡觉这件事。
叫孩子起床不简单,这样太伤娃!
你有木有发现,叫娃起床也是门学问?叫不对,娃闹你也不痛快,一大早就没好心情。
这几种方式你可曾熟悉?
“起床啦———”大吼大叫激烈地喊醒。
杀伤值:
行动至上,掀被子、拍打粗暴地叫醒。
杀伤值:
唐僧念经式的反复唠叨。
杀伤值:
“赶紧起来了!快点!”
“再不起来要迟到了!”
“快点的!”
这几种我觉得不仅80后经历过,甚至之前的60、70以及现在的90、00、10后们也都经历着这等“摧残式”的起床叫醒方式吧。
如果你也有,那么请立即停止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杀伤性叫醒”这个概念——即用粗暴的叫醒方式,让孩子立即恢复意识。
以上几种做法就属于 杀伤性叫醒。
其实, 孩子的起床是一个过程,从醒来的那一刻开始,大脑需要完成一系列程序:
环境安全检查潜意识切换神经系统启动四肢苏醒。
潜意识接收“醒来”的指令,先检查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如果安全感很充足,潜意识就交接给意识,意识再逐渐控制大脑,启动神经系统。
当孩子大脑逐渐清醒后,会给四肢下达命令:伸展、坐起、揉眼睛、掀被子、下床......
也就是说,这一系列过程,需要在安全的环境里、一定的时间内、按照个人的速度按部就班地进行。
若是其中一个环节被打断,接下来一系列的启动过程也会遭到破坏。
《健康时报》指出,“杀伤性叫醒”往往会剥夺安全感,人在极度不安、恐慌、焦虑的环境中醒来,就会出现一些防御行为。
比如攻击叫醒人后,会眼光呆滞、冷漠麻木或者情绪崩溃,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起床气”。
日本工业健康国立研究所的研究也表明,人在睡眠时身体最放松,毫无戒备。若是此时被杀伤性叫醒, 人将会因为一时无法适应而产生保护性的应激反应。
比如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心率骤急,长此以往,极容易引发慢性疾病,如精神压抑和睡眠障碍,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那么怎样才是叫孩子起床最好的方式呢?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一位妈妈叫娃起床的方式,堪称教科书级别。
——创造自然醒环境
@先用微弱的光亮和轻声的早安唤醒孩子
花果的妈妈若松智子轻轻地推开女儿的房门, 边轻声和女儿打招呼“早上好!”边拉开了房间的窗帘,让光亮透进房间来。
来看这位妈妈的小细节,她并没有开灯, 甚至拉开的窗帘仍然保留一层纱帘,不让灯光和太阳光刺激到孩子的眼睛。
这点我特别有同感啊,每次我妈叫醒我时都是瞬间把窗帘扯开,强光瞬间就进来了,瞬间让人郁闷。
@用温柔的话语鼓励孩子
继而走到床边,轻柔地掀开被子,俯下身摸了摸孩子的小脸,把安抚玩具拿开,帮助孩子清醒。
花果醒来后,揉着眼睛,有点小情绪。此时智子给她打气:“加油加油”,花果揉了揉脸,小情绪消失了,接受了起床的事实。
@让孩子逐步接受起床
接着,智子牵着花果的手,一起走出卧室,和已经起床的弟弟以及其他家人打招呼。
这一系列的举动不仅让孩子的身体有一个逐步苏醒的状态,也是让孩子有个逐步接受的过程。
之后花果自己洗漱收拾,趁妈妈给梳头发,还做了一套简单的思维训练题,帮助大脑恢复活跃。
吃完饭,妈妈牵着两个娃从容地去上学啦!全程不超过半小时!
对比我们的火急火燎,不断催促,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这种创造自然醒环境的方法,也得到了英国爱丁堡大学睡眠中心艾里斯·艾德辛科斯基博士的认同。
对付CC我现在的招术是:起床前5分钟,轻声放点CC喜欢的舒缓的音乐,让她在音乐中醒来;
对付DD我现在的招术是:轻轻地摸摸DD小脸蛋,问小脸蛋有没有睡醒啊?拉拉小胳膊,看看醒了没?用游戏逐渐驱散孩子的睡意。
目前,这两种办法是可行的,妈妈们可以尝试一下。
不过,如果孩子早上起床格外困难,恐怕就不只是“早起”的问题, 起床难的背后,也许是睡得晚!
早睡比想象中的还要早
疫情期间本身就作息混乱,再加上出门释放洪荒之力的机会减少,很多孩子睡觉普遍都很晚, 起不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睡够。
先来看看不同年龄的宝宝需要的睡眠时间。
就拿3-5岁上幼儿园的小豆丁们为例,学龄前阶段,晚上最佳的睡眠时间是10-11小时。
如果想7点钟醒来,在保证足够睡眠的情况下,那么TA就应该9点左右睡着了。
加上很多孩子睡前都有一套例行的程序:洗漱刷牙、脱衣服上床、讲故事......
那孩子大概在8点左右就要开始睡前流程,8点半左右就要 上床 准备 睡觉了。
如何培养孩子早睡呢?
对很多贪玩的孩子来说,从来没有“玩够”这件事。如果你乐意奉陪,他情愿跟你从天黑High到天亮。
所以,规律作息,早睡早起这件事的培养, 还是取决于家长的坚持。
如果宝宝已经习惯了每天的晚睡,那么可以逐渐的提前,每天提前半小时,慢慢达到早睡的目的。
家庭成员的作息最好也能适当配合。如果客厅里热闹地嗑瓜子、看电视、侃大山,你想单独把宝宝弄进房间哄睡,基本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宝宝进入睡眠程序时,家庭成员就要减少动静,房间的灯光也尽量关闭或调暗, 给宝宝营造一种“全世界都静悄悄”的入睡氛围。
虽然鼓励早起,但早上6点前不要叫醒孩子
前几天有位妈妈留言,说娃跟着奶奶睡,作息也与老人如出一辙,7点睡、5点叫起,从不担心赖床。
虽然鼓励早睡早起,但对年幼的娃来讲,起太早也不是好事哦。
我们知道睡眠时 脑垂体会分泌生长激素,分泌得越多,就越有助于孩子生长。
按“晚8点—早7点”的规律作息看,分泌最多的两个时段, 是在21:00-23:00和5:00-7:00, 晚上10点前后到达顶峰,早上6点左右还有一个小高峰!
如果起的过早就可能错过清晨这个小高峰。
孩子的睡眠习惯非一日而养成,所以也不能太玻璃心。
而且C妈还要嘱咐一句,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标准只是参考,不能以此要求每个孩子。
CC跟小表弟,就完全不一样。
CC是那种觉特别少的孩子,4岁多就不怎么午睡了,一玩一整天,晚上8点多就睡了,第二天7点多就起了,如果硬让她午睡,那晚上就迟迟睡不着。
如今小表弟到了差不多年纪,夜间睡眠俩人差不多,但白天他还需要睡2小时午觉。
前几天俩人去姥姥家玩了3天,因为太想跟CC玩,小表弟也不肯午睡了,早上也跟CC一个时间起。
3天后,CC小姨接他回家,从下午4点一口气睡到了第二天上午10点,整整18个小时!
真的太缺觉了。
同样年纪时,两个孩子的睡眠 每天就能差出2小时,可见作息表绝对不是普适的。
咱们需要做的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尽量地去贴近科学作息。
你家娃复学了吗?你会第一时间送娃回幼儿园吗?复园的娃又出现了啥新毛病,快来跟C妈唠10块钱儿滴!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儿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