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管理理念:高效组织无不追求绩效精神,领导者可以这么做

2019-11-21     昌达财经课堂

德鲁克语录——组织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绩效上。绩效精神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建立高的绩效标准,不论是团队还是个人都应如此。

管理者的"终极使命"——绩效

在德鲁克的理念中,管理者的"终极使命"是绩效。所谓绩效,就是指成绩和效益的意思。用在经济管理活动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

作为管理者,他须对最终的绩效负责,因为,绩效是组织发展的关键,考察一个组织是否成功,就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

因此,管理者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如果管理者没有追求高绩效,那就意味着企业能不能达到目标,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不能提高效率。

所以,德鲁克在企业中强调树立一种绩效精神,即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应围绕着如何让企业最大化地实现绩效这个目的展开。而管理者应当将每个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

管理者如何追求绩效?

既然绩效如此重要,管理者该如何去追求绩效?

一、 制定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

即管理者应有不断提升和改进企业、部门和员工三个层面的绩效的思想。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管理者最好能制定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诊断、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等几个部分来对组织的绩效做基础的管理。

另外,管理者应当对组织机构需要培养哪些能力才能取得高绩效具有非常清楚和明确的方向。

二 、管理者要注意沟通

在追求绩效的过程中,沟通非常重要。因为,在实施绩效管理体系时,无论哪个环节,都需要管理者同员工进行沟通。

例如,在第一个阶段,即制定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为了能让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达到的要求,就应当同员工探讨绩效目标和所安排的计划。

这样,员工通过参与,就会从内心产生认同感,也就更会努力去实现绩效目标。

并且,在指导员工实践目标时,管理人员若能及时同员工沟通,及时解决他们在资源、经验、方法上的困难,就能让他们获得最直接的指导,顺利完成目标。

三 、让管理者和员工积极参与绩效的实现

只有管理者同员工目标一致,给予员工关心和支持,并让员工和管理者都能看到这种关心和支持时,整个组织才可能协调行动起来,共同去追求高绩效。

但是在很多时候,在绩效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领导大都是在指示员工,而没有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这样很难赢得员工在心理上的归属,从而难以收到实际效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e76lG4BMH2_cNUgiPs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