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很多人错误理解了互联网的概念,华为要理清思路端端相连

2020-01-07     昌达财经课堂

未来世界信息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任正非在2014年4月16日的专家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不是指网络,一定不要把互联网时代理解成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了人们的基本需求,网络只是一个承载工具,端到端连起来,老百姓也是互联网的组成部分。

经历27年的发展,2014年华为站上了世界通信设备之巅。荣誉的光环刚刚升起,互联网大潮便汹涌袭来。2013年,小米手机的出货量为1870万台,占华为出货量的四成不到,收入却是华为的60%,利润是华为的两倍,净利润率更是华为的3倍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有机会的移动终端业务上,行业巨擘却不及业界新秀。

华为总体虽然依旧强大,但有人说华为开始走向衰老,认为华为已经陷入“创新者的窘境”之中,即华为内部可能很早就出现了互联网时代的“颠覆式创新”,但由于与主营业务冲突,这些创新的点子很可能被“扼杀”在了摇篮里。缺乏新鲜的思想,越是庞大的企业倒得越快。因此,“廉颇已老,华为已死”的论断频频地在网络平台中浮现。

任正非并不这么看,不是所有企业都必须将互联网当作主业才能生存下去。当然,任正非也清楚地看到,华为现在走的道路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改正。就华为手机的问题,任正非在面对华为消费者BG时就严厉地批评道:“你们说电商要卖2000万部手机,纯利润是1亿美元。一部手机赚30元,这算什么高科技、高水平?

现在你们赚个几亿美元就开始牛起来了,拿自己的长板去比别人的短板,还沾沾自喜。坚持走一条正确的路是非常困难的,我希望消费者BG不要在胜利之后就把自己泡沫化,不要走偏了……终端没有黏性,量大而质不优,口口相传反而会跌下来……别让互联网引起你们发烧。”手机是要继续卖的,但利润要提高,别的业务照做不误,这便是华为的路子。

与此同时,任正非也希望华为人明白一个道理:互联网时代并不是网络时代,不是在互联网上卖个东西就掌握互联网精髓了。任正非认为:“互联网的特性是对标准化、数字化的内容传输的便利性和规模化。它是促进实业在挖掘、消化信息后的改进,互联网时代被认为是网络公司,有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真正的互联网时代是网络支持和工具改变了实业。”

从历史角度看,之前的3次工业革命,不管是蒸汽机还是电力,都曾在产业和社会生活中起过革命性的作用,但这些技术革命并没有颠覆社会生产,而是以更高的效率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进步。网络这个工具与蒸汽机、电力一样,带来的是整个世界生产方式的改变。网络是联系各个群体之间的工具,通过网络交织成的“网”就是广义的互联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任正非强调华为人首先应该理清思路。网络只是这个时代的工具,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在任正非看来,网络不应该成为一种补充手段,在必要的时候应该成为营销的主力;但也不应将传统渠道一刀封杀,在网络优势不明显的领域,它就应该作为一股补充力量发挥“捡漏作用”。

以手机售卖为例:荣耀2、荣耀3C等系列上市时,这些产品本身就针对年轻用户,年轻人对电商平台更容易接受,因此对于这一类产品,华为只走电商渠道;主打高端人群的P6手机则是先走传统渠道,当主攻期过了之后,便被转移到电商渠道继续发售,通过电商渠道补传统渠道的“漏”。这种按需分销的策略既保护了两种渠道的成长,也容易取得更好的成绩。

理清思路之后,要打通“端到端”,端端相联结成网。任正非指出,华为公司一定要做到“端端相联”,并且“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整体管理构架的进步,系统地、建设性地、简单地建筑一个有机连接的管理体系,要端到端地打通流程,避免孤立改革带来的壁垒”。

任正非所指的“端到端流程”,其实就是从客户需求端出发,到满足客户需求端去,提供“端到端”服务,输入端是市场,输出端也是市场。公司的设备用到哪里,就把服务机构建到哪里,贴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任正非认为,华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要继续打通端到端,因为跨领域、跨部门端到端主干流程的集成,以及与结合部的贯通,仍是华为目前客观存在的短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3P-gW8BMH2_cNUgM4j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