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房奴与幸福农村人

2019-08-28   胡景晖

想必大家都听过钱钟书老先生《围城》里面的一句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城乡人口的流动,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重要因素如果可以流转起来,人口在城乡之间转化将给我们的经济带来重大的腾挪空间,我们的制度创新、扩大内需、供给侧改革、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进一步均衡城乡之间的发展,在提高我们的居住水平的同时又能平抑房价,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认为,8月20日LPR改革一方面促进利率市场化和透明化,另一方面推动利率改革,降低了利率和融资成本。虽然做出一定的变革,但房贷利率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由此体现出我们“房住不炒”的坚决态度。

在25日央行就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变革情况做出公告,首次购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二次购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60个基点,同样“因城施策”也给地方一定的主动权,优惠利率不存在了,拿到的实际贷款利率只高不低。新的机制更主要是去压缩银行利润空间,通过利率市场化向市场和实体经济获取更廉价的资本,只释放给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不会再大水漫灌,流到房地产。这样的一个政策会进一步加剧下半年房地产开发商的压力,降价促销成为了唯一的选择,所以长期来看平抑房价,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

同样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土地制度改革,26日人大通过土地管理法的修订法案,其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这次土地管理法修改的最大的亮点。其中内容删除了原土地管理法第43条,任何单位或个人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使用国有土地的规定。经审核通过集体经济意外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使用农村建设用地,并且可以进行二次流转,并对农村建设用地使用范围走出了明确指示。

胡景晖表示,农村宅基地在市场可做20年的出让,让农村土地更加活跃。农村宅基地目前的土地续存总量相当于已经通过招拍挂进入市场、作为土地储备和已经开发成商品房销售的所有的城市用地的总和,如果农村宅基地入市相当于过往30年的商品房开发可以重新再来一次,并不存在什么土地稀缺的问题。

很多进入城市发展起来的农村人也不愿放弃农村户口,很大原因就是宅基地和自留地能作为生活无忧的保障,同时政策中已经明示允许已经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

随着未来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民将获得更多的红利,伴随着1亿农村人口的进城,守住18亿亩耕地,加上土地的流转,让农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有具有巨大的内需动力和调整的空间,推进供给侧改革,进行大胆地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让中国经济在未来40年、50年保持同样高增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