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正如我们无法逆转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倘若真有返老还童的本领,那,人生又该如何书写?是不是所有的过往与当下,都统统会成为了时间长河里的沙粒?
忘了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的《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电影了,初印象,大概只是停留在比较奇幻的故事架构上,虽然,故事内容的根本,还是立足现实,但因为违反生命常理的人物设定,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少心灵上的冲击,不过,当我再次回看这部电影,早已经摆脱了故事表面的叙述,继而更加深入品咂着故事的核心价值。
人物自传形式的电影故事结构,却采用插叙的叙述方式,完整的勾勒出了一个年龄与身体不相符的逆生长故事,而最值得赞赏的是,故事的着眼点,并不在新奇的捕捉上,而是利用这种违反生物常识的成长轨迹,反向的窥探着每个人的人生,从而,在不断错过中,体会着生老病死与迎来送往的感悟。
我们总是在身体强壮的年纪,拥有着并不成熟的心智,可是,在年老体衰的时候,却参透生活般宠辱不惊,于是,我们渴望着心智与身体正比的发展,所以,《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电影,正好满足了人们这种蠢蠢欲动的渴求心理。
可是,反过来的人生发展,就真的没有遗憾了吗?的确,我们都想越活越年轻,可是,在电影中展示的,却完全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轨迹,本杰明的成长路上,始终处在孑然一身的状态,孤独伴随左右,他从来没有因为身体与心智的并行,而给人生增色许多。
到最后,我们才猛然明白,无论人生的成长是否能够倒转,生老病死终究有序,而我们,只是时间长河里孤独的行者,一生修行,平静放手。
作为《本杰明·巴顿奇事》的导演,大卫·芬奇这次的风格没有那么紧张暴力,整部电影格调稍显舒缓,而且,在主题的探讨上,他也摒弃了以往深入彻底的社会道德层面,这种转变的拍摄风格,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奇幻的题材,现实的落脚点,情感上的挑逗,都让《本杰明·巴顿奇事》显得与众不同。
电影是从回忆入手的,当行将就木的黛西躺在病床上时,她让自己的女儿给她阅读着那本不知道看过多少遍的日记,而所有故事的发生,都从日记上的文字拉回到了过去的时光,这种插叙的叙述手法,可以说在电影中贯穿始终,可能,会让人在观看的时候稍显凌乱,不过,其内核却勾勒着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战胜利庆祝的夜晚,医院里的一个孕妇生了一个怪胎,自己也难产死了,婴儿的父亲没有遵守好好照看婴儿的约定,慌乱中,将婴儿丢弃在某所房子的台阶前,幸好,一个黑人妇女奎妮收留了这个怪胎,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了。
和大多数美国电影一样,但凡有黑人出现,总会是一种善良的救世主形象,毕竟,美国社会中缺少什么,就总在强调什么,《本杰明·巴顿奇事》在这点上,也不免落入俗套,不过,奎妮的出现,却是本杰明人生发展的重要见证人,一个垂垂老去的躯体中装着一颗婴儿的灵魂,当肉体和灵魂出现脱轨状态时,他的成长轨迹便完全与常人相反。
本杰明在幼儿时期,和奎妮居住在收养老人的房子里,他的童年,原本应该是充满童真与乐趣的,可惜,因为身体的老化,他只能坐在轮椅上,然后和其他和自己长得一样的老人们待在一起,过着被人照顾的悠闲日子,还得见证着一个个生命的离去,而生离死别的过程,总是很容易让一个人很快成熟起来。
电影用这种逆向的成长过程,让本杰明用孩童的眼光窥探生死,却用老人的眼光窥探青春,身体里住着的错位灵魂,接触着本不该这个年龄段接触的东西,荧幕外的我们,也在试图了解着本杰明的人生,可是,最终发现,其实,无论身体和灵魂是否错位,我们总在不断错过,又总在不断失去。
这部电影中,对于爱情的描述是比较突出的,但是,我并不觉得这是一部讲述爱情的电影,因为,故事中的本杰明,一大半的时间都在流浪,幼儿时期,因为身体的衰老,于是,只能让自己的心四处流浪,成年后,身体慢慢强壮,于是,他开始让自己的肉体流浪。
虽然,很多人说,本杰明有点像阿甘,我倒认为,本杰明是阿甘的另一个反面,阿甘不用主动争取总会有好运跟上,可是,本杰明却一直在为自己争取着,争取着让这种错位的成长慢慢回到正轨上来,可惜,事与愿违,他就像是时间流逝中的弃儿。
“我们认识吗?我现在觉得,就像我曾有过一生,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它的样子了”这是本杰明身体回到少年后喃喃自语的一句话,此时的本杰明,如同出生时的那样,周遭熟悉的一切记忆,慢慢的都归为零,而所有经历过的或是还想经历的事情,在这一刹那,毫无保留的还给了时间,人生终究归于平静。
开始与结尾成为一体,首尾一相连,起始亦是终。
所以,我并没有为黛西和本杰明的爱情而感动,却会为身体里住着一个老人灵魂的失忆少年而流泪,正如电影开头的那个倒流的时钟,人们渴望着时光倒流,本杰明却希望时间正常行走,这样,少年时可以尽情玩乐,青年时可以挥洒热血,中年时可以追逐梦想,老年时可以享受安逸,只是,这一切,都在错位的成长中,一次次的错过,错过,也许就真的错过了。
生活中,有的人渴望快点长大,有的人希望慢慢变老,可是,这些终究无法一下子实现,于是,当这部电影出现的时候,或许,我们刚开始会羡慕本杰明的逆生长,可是,越往后看,就越觉得,其实,生命有序还是挺好的,至少,我们可以在既定的年龄段做着既定的事情,不至于,因为身体与灵魂的错位,而让自己始终处在流浪状态。
电影利用时间给我们开了个玩笑,却让我们随着本杰明的逆生长,过了一把不一样的倒转人生,然后,通过荧幕内外生活的对比,慢慢感悟着生活的馈赠,慢慢体会着人生的发展,当结尾处,涌入房间的洪水,朝着那个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倒走时钟冲去时,我想,最初设计这个时钟的人,只是想让时间倒流,并没有想让成长倒流。
在《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电影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肉体和灵魂总是不融合的孤独,也许,我们和本杰明只是走的路不同罢了,细想一下,我们不也是总在失去与错过吗?
趁着年轻时,享受激情,趁着年老时,晾晒回忆,在最好的年纪尽量选择正确的事情,不用后悔,不用悲伤,更不用渴望时间的倒流,因为,我们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孤儿,那就好好享受人生的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