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咖啡,除了爱好,还是为了分享美好的风味。
重回咖啡一线的3个月里,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
——不要去试图改变消费者的咖啡观
咖啡是属于餐饮服务行业。而咖啡馆,不仅要跟咖啡馆争,还要跟奶茶店、快餐店、便利店去争。所以,咖啡是一个门槛很低,又很高的行业。而往往这种门槛低的行业,想要做好甚至赚钱却难上加难。
对于当前的中国咖啡市场而言,咖啡馆一直是迭代率很高的一个门类。江湖上一直流传着“8亏1平1赚”的传说。
那除了咖啡馆,整个咖啡产业中还有什么可以做的东西在吗?我们一起来探!
01
门店怎么玩.
大部分人创业,还是把目光聚焦在门店上。不过也对,一般人能够接触到的也就是门店这一块。其他产业链上的一些环节,要不不知道,要不是接触不到切不进去。
那么新的一年里,门店还能玩出怎么样的变化呢?
1.咖啡不是主营业务,但是特色业务
咖啡门店可以继续做,但不要把咖啡当成主营项目去做,可以当做一家店的特色业务去做。可以提高店面的坪效和附加值。
思考一下什么业务与咖啡的性质契合,可以很好地容纳在一个空间中?
这需要从自己的人脉、圈子考虑什么资源是可以整合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寻找到优势资源,顺势而为我觉得会比单纯开一个本身没有根基的门店强的多!
2.跨界合作店
很多行业都开始跨界到咖啡,除了Prada、Tiffany之外,Burberry、Armani、GUCCI 、LVMH 等知名奢侈品牌也都涉足了咖啡领域。那么反过来跨界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玩法呢?
The Tiffany Blue Box Cafe
3.咖啡细分专营店
目前咖啡馆大部分都是意式咖啡+部分手冲咖啡+轻食(部分店)+甜品+其他饮品的形式
主要还是第三空间形式上的传统意识形态的店面。
如果换个角度思考,把意式咖啡、精品咖啡都当做一个单独品类去做,是否能够做到进一步细分?
精品咖啡中,手冲、虹吸壶这种都属于热咖啡的做法。
那如果把冰滴、冷萃、氮气咖啡单独拿出来,以精酿啤酒的思路去做一个专门经营冰滴、冷萃的专门店,有可能吗?
并且,抱着全时段的状态,融合一些酒吧内容在内,是否有的搞?
对于意式咖啡来说,所有的咖啡制作全部基于Espresso,那可以继续挖掘深度的咖啡特调饮品需求,而且已经有了成功案例作为参考,是否可以再进一步?大家可以一起开动脑筋想一想
02
咖啡媒体/门户.
咖啡其实是很大的一个产业链,里边包含很多可以做的内容。但目前中国却没有一个权威的大型门户或媒体在做这方面的信息和内容的整合。
虽然我们可以在各个自媒体平台,看到很多关于咖啡的视频、文章。比如咖啡沙龙、精品咖啡生活这样的媒体在做一些国内外的咖啡知识、咖啡产业报道。
但影响力还不够强。
比如一些专业比赛的报道、信息不够及时。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产量等等信息响应不及时。导致很多信息过于分散。对现阶段中国咖啡产业的宣传和对咖啡的科普不是很全面。需要有心的人们自行收集才能得以发现。
因此,如果有一个专业、全面、及时的咖啡产业的门户网站和媒体就显得很重要。
这种门户的成立,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的创业者可以办到的事。但我想,这是一个趋势,整合信息的趋势。值得去做!
03
咖啡工具类产品.
说到工具类产品,现在很多咖啡冲煮设备上就自带相关APP,比如泰摩的黑镜、Acaia。都可以通过蓝牙连接相应的APP,对咖啡冲泡时的参数进行统计,方便调整参数。
这类工具APP是跟设备绑定的。不具备传播(或只在同设备间用户传播)的能力。
因此我觉得咖啡现在需要一个可以用来分享、社交的工具。
这个工具里可以让每个人记录自己冲泡时使用的设备和冲泡的参数。包括水温、粉水比、使用的豆子、处理法等信息。最后甚至可以描述一下风味。
这些东西,可以分享出去,别人可以查看,也可以利用LAB的功能,查看你附近的同好朋友,加个好友,弄个群,相当垂直的一个爱好社群,是不是有的做?
04
软硬件系统.
软硬件系统,我这里要说的就是门店的收银系统。虽然很多大厂都已经做了,比如有赞、美团、客如云之类的。市占率都还不错。但我用过几种。基本上属于难用、难维护的感觉。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出身的人来说,看着、用着都是极度不爽的。
因为这些系统都是大而全的想要覆盖餐饮服务行业的所有领域。但每个零售服务业业务逻辑、核心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很难一个大而全的系统可以满足所有行业领域。
因此,细分领域的垂直深入就变得更加重要。
一个针对于咖啡行业的收银系统、ERP、外卖系统就是一个新的机会。
最后还是希望新年里想要在咖啡领域一展宏图的朋友们,多一些维度的思考。咖啡领域不光有咖啡馆,还有很多可以做的!
希望在不同领域各位都可以如愿以偿,事业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