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他乡做故乡

2019-09-25   史志花开

作者:孙秀立 诵读:李杨

八月的天,时而晴空万里,时而淅淅沥沥。我们踩着青砖,撑起伞,于烟雨中行走在平阴县洪范池镇书院古村,看清泉潺潺,赏绿苔悠悠,享受古村的宁静与质朴。

村口,矗立一块巨大书形条石,上面镌刻“书院古村”。书院古村,东靠天池山,西依平阴县洪范池镇,因明代中丞刘隅曾在此建书院而得名。进入村庄,如世外桃源般淳朴、幽静。一条清澈的石渠蜿蜒环抱着村庄,颇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几棵柳树扎根泉下的石缝中,枝繁叶茂,树影婆娑。沿石渠前行,石渠分出一条细细的渠沟,分叉交错,呈水路立交之势。渠旁巨石上书“古渠浣纱”,红色木牌上有详细介绍:岸渠方便了当地人们洗浣,十有九日少妇童女穿红着绿于欢声笑语中浣洗,立石以咏其景。



书院泉古称东流泉,是平阴一带历史最久的泉。约在1500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记录了它的存在:“天池山下有泉,名东流泉”。水中有绿苔水草飘浮,鹅鸭在水中戏游。水旁有村民放于水中的啤酒、饮料等,还有一木墩,上面放一菜刀,猜测是洗菜做饭之用。相传,当年东流书院的主人刘隅宴请亲朋好友时,厨子做好菜肴,用木托板托着放入水道中,菜肴顺流而下被下游的仆人接住端到桌上。先别说那饭菜味道如何,单凭看着眼前这道菜是顺着泉水飘来,便有大快朵颐的欲望。

顺着泉水绕行,进入古村。山里的天,孩儿的脸,不时会有雨滴飘落,众人撑伞而行,走在这悠长悠长的古老村巷。雨水洗涤过的村落平添几分古朴典雅,有老旧的房屋出现在眼前,空气中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也有现代化的红漆大门进入视野,与那些老屋交叉、并排,使人同时欣赏过去和现在的隔世时光。在雨中沐浴过的鸟儿欢快地鸣唱,熏风习习送来的各种花香沁人心脾。



一座土屋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似曾相识的感觉。木门上着锁,这把锁看着好亲切,小时候爷爷奶奶住得房子也是这样的木门,也是这样的锁。我总是趁爷爷奶奶不在家时,打开锁,溜进去。那把钥匙压在门旁边的砖头底下,我拿了踮起脚尖轻轻地将钥匙插入锁孔,手稍稍用劲往右旋转,“啪嗒”锁开了。随着木门“吱扭”一声打开,我探一下头,望望四周,确定家里没人,悄悄把门关上。我放轻脚步,进入里屋,轻轻解开装着粮食的袋子,把手伸进去,再伸进去,五指拐弯,在里边会摸到苹果或者鸭梨,那是奶奶藏在里边的。然后我一顿狼吞虎咽,最后还不忘把粮食用手抚平,消灭“罪证”。我不知道奶奶有没有发现口袋里的水果少了,也许她知道是我做的,也许不知道,反正爷爷奶奶从没说过。

望着这木门,我忍不住上前轻扣门栓,我似乎走进了院子,似乎看见了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看见爷爷正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抽着旱烟,奶奶拿着簸箕,挑拣着簸箕里的豆子,听见奶奶叫着我的小名说:“快进来,快进来。”阳光照在他们的脸上,是那么的慈祥。院子里有奶奶喂养的鸡鸭鹅,鸭子嘎嘎叫着,母鸡咕咕低头觅食,一只公鹅在追赶着一只母鹅。奶奶种植的辣椒被太阳晒红了脸,黄瓜鲜嫩欲滴顶着黄色的花儿。爷爷种的“死不了”开满了院子,牵牛花顺着电视杆爬到了屋顶,它们开得正艳,散发着芳菲的清香……如今爷爷奶奶已不在,小院儿也不在,只剩记忆,敲疼我的心。



青砖缝隙中,“挤”出株株绿草朵朵鲜花。它们或高或矮,或粗或细,或火红或翠绿,温暖着我的眼。那面土墙,又让我想起儿时拿一根木棍,边走边在墙上划,看那一道道白色的划痕出现在墙面上,心里满是阳光。走在或大或小、或光滑或粗砾的石砖上,恍若隔世,给人时光倒流的感觉。“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玩得尽兴的孩子,忘记了做作业,忘记了吃饭的时间,对于父母回家吃饭的招呼置若罔闻。当炊烟袅袅升起在村落的上空,当父母的呼唤声响在耳畔,玩不够的孩子恋恋不舍的要回家了。乡村的日子在一缕缕炊烟,一声声呼喊里流逝。古村就像一位等候游子归家的老妇,带着微笑,历经沧桑,愈加苍老。

这里是多少游子魂牵梦绕却回不去的地方,这里又是曾拼力走出大山后想着回来看看的地方。溪流在脚下流淌,鸟儿在枝头歌唱,花儿在村野绽放,清新的空气在肺腑徜徉。最喜脚下的路,或宽或窄、或厚或薄、规则不一的石头,给脚底做着按摩。在城市里待久了,来这里看看,这里就是许多人的诗和远方。那山,那水,那老屋,那山石,那青砖,那石磨,点醒我的梦,激发我的灵感。那一张张淳朴的面孔,那一间间低矮的老屋,老屋旁那一丛丛一簇簇叫不上名字的花草,它代替在外的游子守候着故乡,守候着老屋,也等待着归家的游子。那一块块青砖,那一块块山石,见证着老屋的荣衰,见证着游子的成长,见证着洪范池镇、平阴县的腾飞,见证着伟大祖国由弱而强。



要离开书院古村了,耳边传来跳着皮筋唱的那首儿歌:“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作者简介

孙秀立,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副主席,《禹城文萃》副主编。

诵读简介

李杨,禹城市解放路小学教师,喜欢朗读、唱歌,享受朗读带来的乐趣,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