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女人,说女人,作者:李学民 诵读:刘红霞

2019-11-03   史志花开

作者:李学民 诵读:刘红霞

《红楼梦》里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这是说女人性情似水,极尽柔情。什么样的女人才是美丽的女人?对于女人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见识。古诗里说“垆边人似月,皓婉凝霜雪”,这是赞美江南女子了。江南故事中总是蒙上一层霏霏细雨,伴上几声箫管丝竹,滴上几滴江南女子的清泪,立刻彰显出一种楚楚动人的清婉和幽深。其实,深情、含蓄、细腻、温婉、迷蒙,而又若带有一丝伤感的情调,彼是江南女子的情致和精髓。

朱自清先生说,美好的女人“便是有着美好的颜色和轮廓和动作的女人……第一是有她的温柔的空气;使人如听箫管的悠扬,如嗅玫瑰花的芬芳,如躺在天鹅绒的厚毯上。她是如水的密,如烟的轻,笼罩着我们。”

对于女人的美,贾平凹先生自有他独到的看法。他在谈到女人之美时说:女性的美是多方面的,各式各样的。世上最美的风景不在名山大川,也不是风花雪夜,而是人,尤其是女人,女人才是世上人间的大美。许多男人注重女人之美都有自己的眼光,如先看脸、头发,还是脚、手、腰等。当然,当一个男人只有面对了一个具体的女人,才能真正注重她的什么。我更喜欢女人的气质,气质是什么?是一种意会而不能用语言准确说出来的东西,是从心灵透射出来的,是不言的。

女人的漂亮不会永驻,女人的态却常伴终生。态:气质或风度。清人李渔如是说:女人有态,三分之色可增至七分;女人无态,七分之色则减至三分。态如火之焰、灯之光、珠之宝气。

在长达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女人以各种各样的美,明媚着这个世界。一部盈溢着仁爱精神的《孟子》,其渊源来自没有留下名字的孟母的博大仁爱。孟母“择邻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比一部《孟子》更为深入人心,她将母性的爱,演绎成一部家喻户晓,世代相传的人间大书,以普通妇女的含辛茹苦、坚忍不拔,培育出了孟子这位世界级大师。孟母是伟大的,慈爱的,同时她的人生也是美丽的、灿烂的!

还有为汉藏亲善而远嫁西域的文成公主。从公元641年至643年,由任城(今山东济宁)——西安——拉萨,两年的时间才走完她的艰险成婚之路,那是一条不归路!从繁华大唐,来到寒冷荒凉吐蕃,“当举手道别一步三回头的父亲,强忍着的泪水终于小溪般地夺眶而出,只有满月似的脸庞上还透着坚强与安详。她那成熟丰饶的情怀明镜似的知道:这就是永诀,又是开始;是埋葬,更是新生。”从此以后,她只身面对一片洪荒寒冷的莽原,面对一个语言不通,举目无亲,又桀骜不驯的民族。

更为不幸的是,当她刚刚三十出头的时候,挚爱她的丈夫松赞干布舍她西去,“又没有一个同胞亲人在身边劝慰,该是怎样的力量才能渡过未来的时日?”而她却坚强的活下去了,直到680年10月丙午,才怀着对吐蕃,对吐蕃人民的留恋,怀着对大唐无比的眷恋,离开了这个世界。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藏族人民至今仍把她当作保护神一样,与松赞干布一起供奉在各个寺庙里。而她从大唐带去的经书,依然在布达拉宫藏着,释迦牟尼象还在大昭寺供着;大唐的种子,还在吐蕃的土地上,一季又一季的播种着,收获着。

其实,说起女人来,美丽的内涵岂止这些!女人本质的美丽还在于她们的平凡和普通,在于她们给予这个尘世生育了孙男嫡女,延续了这个温情而又繁芜的世界。张爱玲女士如是说:“女人是最普通的、基本的,代表四季循环,土地,生老病死,饮食繁殖。女人把人类飞越太空的灵魂拴在踏实的根桩上。”

这才是女人美丽的真实所在。细想起来,女人的美丽光辉,不是一直在温暖着每个家庭,明媚着这个社会,灿烂着这个博大的人间世界吗?!

李学民,男,作品散见于《大众日报》《侨报》《山东文学》《安徽文学》《语言文字报》《生活日报》《广州日报》《百姓故事》《当代散文》《长河晨刊》《鲁北文学》等报刊杂志。《大嫂》获2007年中国“年度散文优秀奖”,由《读者》2008年6期转载(乡土人文版),并选入《山东散文选》(1978--2008);散文《蝴蝶泉》编录2008年“首届世界华人游记征文大赛精选集”《走遍天下》;《去年元宵今朝别》入选由华东师范出版社出版的《最受中学生喜爱的100篇散文》一书;散文《风中的父亲》2015年被江苏省编入《初中生世界》;散文《棉花纺车》收录《中国散文大系.抒情卷》,获中国散文学会“当代散文最佳奖”。小说《死亡婚姻》被编入“中国第一部抗震救灾题材微型小说集”《大爱 真情》。著有散文集《留个人给自己仰望》。

作者简介

刘红霞,微名淡然,中学老师,喜欢诵读和舞蹈。

诵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