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自尊心极强,小小年纪就有一颗说不得的玻璃心,批评的话说重了就哭,半天哄不好。
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受打击,得不到表扬,就表现的消沉。
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受挫,达不到目的,就自暴自弃。
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自卑,对比自己强的人,敬而远之。
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逃避,一点点困难,就轻易放弃,百般借口。
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激怒,为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不惜用暴力方式攻击对方。
自尊是人性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更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恰恰就触碰到了这个敏感点。
有了自尊心,才会自信、自爱、自强,但是自尊心过强,孩子就会自负,自卑,失去成长动力。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苦恼,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怕伤到孩子的自尊心。
小孩子的自尊心,取决于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以及家庭环境的安全感,还有周围良好的人际交往等带来的感受。
这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导要有明确的规则,对自己有着准确的自知,懂得欣赏关心他人,理解言行美德标准,在家庭中感受自信和安全感,也要明白这种自尊心的获得的代价和目的,最重要的是感受获得自尊心的尺度。
正确的自尊心,如何获得?
1、成就感培养自尊
一般来说,孩子心目中的成就感,与成人心中的成就有本质不同,父母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好,获得各种竞赛冠军,就是成就,但是孩子希望这种成就感,不只体现在最后的结果,而是更多的体现在过程,毕竟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更让人感同身受。
2、正确的认识自尊
自尊心是孩子保护自己的情感外壳,既敏感,又脆弱,特别是父母也是带着自尊心去与孩子沟通时,两颗自尊心碰撞,难免火星四射,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正确的担当,放下成年人所谓的面子,勇敢的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不要对孩子掩饰,更不要欺骗孩子,很多孩子的自尊心都是来源于对父母的模仿感受,如果父母敢于批评自己的“自尊心”,那么孩子将会看到更真实的父母,更真实的“自尊”。
3、自尊心来源于安全感
当孩子感到安全,感到被身边的人信任并接纳,才会真正展示自我,才会勇于面对挑战,才会敢于接受失败。所以父母最初给予孩子的不是让孩子建立自尊心,而是给他们一个安全、温馨的,完全融合的家庭环境。父母在批评教导孩子时,一定不要嘲笑孩子幼稚、愚蠢,这些都会从内心打断孩子的自尊心成长。
4、自尊心不是一天养成的
让孩子建立自尊心时,父母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强迫说教,从语言灌输给孩子的,都是虚伪的假象。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自我感受,比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容易达到目标,逐渐培养其自立自信的感受,另外,允许孩子更大的自主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需要鼓励孩子分享感受,这种分享过程就是建立自尊心的过程。
自尊心不是孩子的自留地,但却是孩子的私人感情空间,父母要给予尊重,更要给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