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激励孩子努力上进,很多父母都用这些话,吓唬过孩子:
“开学了,你的好日子到头了”、“快考试了,你的小夹板得紧紧了啊”、“你给我紧张起来,马上就要模拟考试了”、“今天是高考倒计时52天,你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了啊”。
还有更刺激的,更打击的话:
“儿子全家后半辈子幸福都掌握在你手里了”、“考不上大学,你将来就是磨道的驴,听别人吆喝了”、“没有高学历,将来别说自立生存,你连被压榨剩余价值和被权势阶层欺负的资格都没有了”,“不好好学习,将来别人花前月下,你花下月钱,连别人壁咚的墙都是你砌的”。
父母不该这样开玩笑
有位家长硕士学历,算是很懂教育的人了,也是一位很负责人的妈妈,特别期望孩子成才,信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期望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大寄托,都放在教育上。
儿子小学开学第一天,她送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新书包,意气风发地跟在妈妈身旁,看着什么都挺新鲜,走到校门口时,妈妈语重心长的摸着儿子的头,开玩笑的说,“宝贝儿,你的好日子到头了”,孩子吓一跳,不由得“啊”的一声,小脸儿刷的拉下来,看着校门不敢进。
旁边的老师看到,赶紧笑着蹲下来安慰孩子,“哪有那么吓人,妈妈和你开玩笑呢,你的好日子刚刚开始,那么多新的小朋友等你去认识呢”。
为什么父母爱用负面语言激励孩子
妈妈说错话了吗?我不敢否定,因为所有过来人都认为,上学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从幼儿园开始,各种学习压力摆在眼前,成为负担。到了小学,竞争压力无处不在,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后班,周而复始地围着磨盘转。
细细想来,不仅仅是妈妈故意吓唬孩子,而是整个大环境在逼迫家长,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错一步,步步错,顶尖的教育是稀缺资源,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每一步都是对家长的恐吓。
恐吓来源于焦虑,焦虑产生动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所以,都希望孩子早成才,学得比别人多,学得比别人快,这样才能在起跑线上起步即达180迈。
可是事实证明,这种以毒攻毒恐吓式的鼓励,不会有任何动力,因为它不是正能量,就不会产生共鸣,日积月累这些话只能称为让孩子产生厌恶心理和负面情绪,最后形成“破窗效应”,让孩子的动力开倒车。
激励孩子一定要避开的思想观念:
1、不要用情感去要挟,因为学习是责任,亲情不该成为筹码。
2、不要用物质去交换,因为学习的意义和责任不该量化。
3、不要用负面语言去刺激,这让学习的负担越来越重。
让学习的动力自然生长,让阳光雨露无声润泽,从一开始,就不要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