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牧心
图/网络
小区里有个住户刘富贵,对小区里乱停车的现象十分不满,于是他去找物业理论,讨要说法。
物业工作人员便和他说:“小区里有些住户很难缠,劝说了多次也不听,你站在我们的角度想一下,我们确实是有难处,不是不作为。”
刘富贵一听,物业说的也有道理,竟不知道该如何去反驳了。
可这真的就不关物业什么事了吗?
可如果再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物业的回答的漏洞——作为住户,是应该换位思考物业的处境,但是不能只思考你的难处,还应该思考物业的商业收益。
住户给物业交了费用,就应该享受相应的服务,物业也应该履行你的职责、遵守契约。
住户难缠不好沟通,那么物业就需要重新评估你们的服务方法和定价,但绝不能把自己的失职不作为,归咎于住户难缠这一个理由上面。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评判,找到充分的证据,进行严谨的论证,这才是一套完整的思考流程。
因此也可以说,物业让业主“换位思考”,对业主来说,就是一个陷阱,一不小心就陷进去了。
那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
批判性思维的英文是“Critical thinking”,是美国学者查里德·保罗定义的,它的含义就是对“思考的”的再思考。
就拿物业的例子来说,我们对“思考”的过程进行再思考,找出里面的漏洞,形成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结论,这就是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批判性思考的过程。
批判性思考到底有多重要呢?
哈佛大学的前校长德雷克·博克在他的著作《回归大学之道》中提到了:大学生的思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仔细审视这三个阶段,其实不止适用于大学生,它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教授文森特·鲁吉罗教授,是国际公认的强调思维教学在教育中核心地位的运动先驱。他一直从事思维教学,并且把自己有关批判性思考的经验方法集结成了一本书——《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
著名天使投资人李笑来将这本书称作是影响自己人生的三大书籍之一(另外两本分别是《围城》和《动物世界》)。
我们都知道,思考和感觉都是很主观,我们倾向于认为感觉是掺杂了个人感情的东西,而思考则是相对理性的。所以,我们会认为,经过理性思考的东西,是经得起推敲和验证的。
然而事实上,即使是理性的思考,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观念、立场、权威、大众文化、心理学因素等等,都会对我们的思考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文森特·鲁吉罗教授认为:思考有两大类: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性的思考关注的是对于我们的思考过程的评价。
比如上文提到的,刘富贵之所以被物业一句话反驳得哑口无言,是因为他自己本身的思考质量并不高,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没有自己的完整的思考路径和方法,而批判性思维,就是我们需要锻炼的、能够提高我们思考质量的一种思维方式。
批判性思考者能够坦诚地承认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认识自己的局限性,把结论建立在充足的证据而不是个人喜好上面。但非批判性思考者却喜欢把思考建立在自己的喜好和立场上面,只关注自身的观点,并不关心其他人的观点。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定理,叫“自我中心”定理。人们普遍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仅对自己的爱好、需要和观点感兴趣。
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叫做“人们不是愿意相信自己看见的,而是愿意看见自己相信的。”也就是说,人们总是站在“我的更好更正确的”视角去评判一个观点,所以很难做到换位思考,也很难主动地吸收别人的观点。
而且,人们也会倾向于搜集那些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证据。
立场是什么?立场是你在下一个判断的背后,你所代表的身份和所抱持的态度。
关于立场对于人的批判性思考的影响,蔡钰曾经有一个非常好的总结:立场怎么样影响一个人的批判性思考,我们可以追问立场背后的三个问题:
一:你是在以什么立场和态度讨论问题?
二:调转立场,你能接受现在的结论吗?
三:在其他情况下,你能抱持态度一致吗?
还是开篇那个例子,刘富贵是以业主的身份与物业工作人员进行理论。调转立场之后,最后的结论依然能够成立。
情绪,是我们在遇到各类事情的时候,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感受,比如喜怒哀乐、惊慌、嫉妒、羞愧、自豪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情绪反应。
欲望呢,是我们想要达成某种目的的本能要求。想买奢侈品,想换名牌汽车,想被爱,想占有更多资源,想富贾一方,都是欲望。
情绪和欲望如何影响我们的思考呢?
举几个生活当中的例子:
我心情不好,你给我推荐了一部无聊的肥皂剧,我可能觉得,追剧睡觉喝奶茶,及时享乐才是人生要追求的目标啊!
我心情不好,你给我一个很难的工作任务,我可能就很抵触,觉得领导处处与我作对,什么活都往我身上压,提拔的时候反而想不起我。
但我要是心情很好,斗志昂扬,老板给我一个很难的工作任务,我可能就会认为自己得到了巨大的认可和器重,全力以赴把这件事做好不说,还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只待我辈奋力拼搏。
因此,情绪和欲望对我们的思考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的思考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那么,应当如何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提高我们的思考质量呢?文森特·鲁吉罗在《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中,给我们提供了指南。
法国化学家路易·巴斯特曾经说过:“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其实,机遇也偏爱观察力敏锐的眼睛。
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显而易见的事情等着被发现,可我们可能从未注意到过他们。比如,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周围有多少蓝色的东西?如果想不起来,那睁开眼睛看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平时的洞察力和观察力是有多么弱。
只有平时注意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培养批评性思维打好基础。
在展开批判性思考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思考的是什么?也就是要选好一个议题。那么如何选择好一个议题呢?首先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少即是多”,也就是说要避免选择一个空泛的议题,因为批判性思考重在深度而不是广度。
那如何来限定一个议题呢?
文森特·鲁吉罗教授给了3个方法:
举个例子,在写硕士论文期间,我有一个同学选择的议题是“论上海《申报》的发展历程”。看起来是不是议题很明确?但我们的导师的评价却是:“你疯了吗”?
为什么?因为这个议题太大,前后跨度的年份太久,基于不同的年代,《申报》有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所以最后这位同学将选题限定在了一个年代范围之内。
严密地论证主要包含3个方面,
我们看第一个,如何寻找证据支持呢?文森特·鲁吉罗教授也给出了很多可供选择的方面,比如说我们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议题发生的背景;事实和统计资料;报纸杂志上的文章;网站和数据库等等。
只要可能,我们就应该考虑更加全面的证据。
那接下来,如何来评价我们的证据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分清这些证据的种类,是属于专家意见,还是道听途说?是实验统计资料,还是你的观察和判断?
2.看看这些信息的来源是不是可靠呢?可信度有多高呢?
3.把论据做出重要的区分——把人和思想分开,把所说的与如何说区分开来
4.把人们为什么这样认为与他们认为的事情是否正确区分开来
5.把个人与群体、阶层区分开来
……
最后一步,就是根据证据得出结论,我们的结论,是要力求一个相对平衡和公正的观点,这个观点要考虑诸多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你的论据是否充足可信,你的论证过程是否严谨没有漏洞,以及你的结论是不是客观公正,掌握了某种平衡。
也许你会说,有没有批判性思维,对我而言, 有那么重要吗?
事实是:有。
独立思考太稀缺,人云亦云太普遍。
拥有批判性思维,意味着你的思考将不再被别人的观点所摆布,你能够看到你的整个思考过程,并在这种训练之下,进行更加独立完整的逻辑判断。
愿你我都能在不断地练习中,成为一个高质量的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