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的宋倩是“专制型”家长的典型代表
宋倩,一个单亲母亲。原是中学金牌物理老师,因女儿乔英子高考,果断辞职做培训班,灵活的工作时间让她有更多精力照顾女儿的学习生活。。宋倩因购置了4套学区房,每月光收房租就要四五万,所以不用前夫乔卫东照样能给孩子充裕的物质生活。
有钱、有闲、有本领、有经验,这是宋倩的标签,她本来可以很优雅的培养孩子,但剧本是做“专制型”家长。
在乔英子眼里,妈妈是一个表面和善、内心严厉的女人。乔英子吐槽妈妈“贼专制”,将母女感情比喻为“塑料姐妹花”:一碰就碎,一点就着。
宋倩不喜欢乔卫东,她也不允许英子喜欢爸爸,念爸爸的好。
乔英子很懂事,为了不让父母吵架。爸爸送的玩具,不敢拿回家。过生日和父亲吃饭,回家之前,要闻一闻自己的衣服上有没有味道。每一天过的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惹妈妈不开心。
最好的教育,是最功利的培养孩子
同样是单亲妈妈,36 岁的董明珠,把 8 岁的儿子托付给母亲抚养,独自一人南下珠海打工,进入格力做了一名最基层的业务员。
有谁想当铁娘子?造化弄人罢了。
董明珠说自己几乎从来没给过儿子零花钱,她只保证儿子能吃饱穿暖,如果儿子想要零花钱,只能自己去挣。从小学读到大学,董明珠自己从未让司机接送过儿子,即使她坐着车在路上看到儿子,也不会让司机停下来叫他上车,他会主动坐公交车回家。
董明珠用自己最功利的方式培养孩子:自己先拼命赚钱,积攒物质基础,哪怕孩子做留守儿童;然后培养孩子踏实认真、吃苦耐劳、体谅他人的品质。这三点也是董明珠成功的秘诀!
人生不如意有十之九点五,所有人都一样,有得必有失,要成功就要去付出,就要去学习。
宋倩也用自己最功利的方式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学习,考清华北大。
作为优秀的中学金牌物理老师,宋倩明白学历的重要,科技的重要,综合环境的重要。她自己的经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出成绩,自己的教训:爱情是天空绚烂的烟火,不要轻易去点燃,失败的后果是只能长久痛苦的回忆。
所以,当方一凡和乔英子抱在一起,宋倩万分紧张,她找到童文洁,让方一凡和乔英子彻底断了联系。因为不是英子谈恋爱的时机,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用最熟悉、最有效的方式教育孩子,别怕吃苦,别怕担责任!
子女的叛逆与父母的坚持,对的都要坚持
台湾著名女主持人黄智贤,她的父亲黄辉锽是医生,哥哥黄伟哲后来为台南市市长。爸爸希望黄智贤学医,她不喜欢,高中辍学,打工7年,攒够钱去了美国、英国上大学。
黄智贤原来一直是乖乖女,尖子生,到了高中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经过一番折腾,放弃了家人安排好的路,放弃家人的资金支持,自力更生,打工7年攒钱出去留学(留学期间也要打工)。
乔英子和黄智贤很相似,但没有那么叛逆,其实报北大清华还是南大,这不是重点,她只是想离妈妈远一点。
离妈妈远一点,过自己的人生,这是对的,但这并不等于妈妈的安排是错的。
十七八岁,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上大学后住校,很自然就离开了妈妈。至于文化、学术氛围,北京是超一流,上海是一流,南京是二流,大学的学习绝不是只学专业那么简单!
剧中宋倩的标签是“专制型”家长,塑造的很成功。“专制型”家长要反思,“自由式”的家长其实也要反思。能让孩子快乐的学习是最好的,但很可惜,大部分人都需要经历学海无涯苦作舟,一点都不能有马虎、侥幸的心理。
苦,才是真正的人生
作为家长,理解宋倩的心情,也看到了她的付出。作为一个要强的女人,可能意识不到给英子的无形压力。但作为家长,不能因为怕给孩子有压力,就放松了自己的责任,更不能把责任推给老师、推给社会。
英子感到自己受束缚,不自由,要逃离妈妈的掌控,也可以理解,可没有妈妈的“专制”英子能学习这么好吗?
我并不是唯成绩论英雄,但请注意: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在孩子成长的时候,不要教他们享乐。其实对于尖子生,英子一定从学习中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与快乐,她只是反抗妈妈的“专制”。
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同样反抗父母的“专制”,英子想跳海相逼、逃避,而黄智贤辍学打工7载,勇敢的成长为参天大树!我们祖国的未来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是那些能够遇战不逃,负重而行的人。
快乐教育是福利超级好的社会才能落实的事情,普通人的成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