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拼娃”的代价:看看这些成年没成人的孩子,如今过得怎么样

2019-10-04   口袋优鸿

杭州的一家私立小学,从教室到食堂走路只要5分钟,却贴心地配备了带雨蓬的高尔夫车接送孩子吃饭,这样那些小“贵族”就不会淋到雨晒到太阳

北京一个小学,孩子刚刚能背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家长群里马上有人相约去报一个国学大师课

一节2000元,有几个嫌贵嫌麻烦犹豫的家长,等他们想报名时却发现名额都满了

深圳一个著名机构举办的国外大学留学讲座里,坐满了表情凝重的父母,其中一半的家长,孩子还在上幼儿园

从“直升机父母”到“铲雪机父母”

“直升机式父母”,是那些有着过度养育倾向的别名——成天在孩子上空盘旋,一方面保护,一方面监督,执着于孩子的成功,把育儿变成了产品开发

而近几年直升机式的环绕监管还不够,更粗暴有力的“铲雪机”父母出现了

焦虑地守在孩子身边、监视孩子一举一动的直升机父母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东西了。

如今一些富有的家长更像是铲雪机,为孩子提前扫除前往成功路上的所有障碍,让孩子不必遭遇失败、挫折或丧失机会。

——《纽约时报》

如今中国的家长也已不再满足仅仅做一个产品开发经理,而是正成为孩子的CEO兼投资人一边只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一边苦笑着称自己孩子为“碎钞机”和“吞金兽”

一个朋友对我说:养孩子就像开公司,前期就是要不断投入,比起创业,投资孩子的成功率更低,肯定收不回本

隔了一分钟,她又加了一句:

但我也认了

那些被过度开发的“产品”,上线后怎么样了?

家长关注孩子的每件小事,掌控他们的每个细节,目的就是他们将来能实现我们为他们精心打造的计划:进入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

那么进了大学,找到工作,“产品”推向市场了,家长是不是就可以轻松了,可以放手或享受回报了?

那你就太天真了

下面这些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大学里,家长朋友们猜猜是哪个大学?

每次考试时,父母是远程人肉闹钟,以免闹铃闹不起孩子,耽误考试;

毕业时孩子要考研,家长聘请昂贵的辅导老师,帮助孩子写论文;

开学前,父母先跑到宿舍帮孩子铺床叠被、再跑到食堂查看饭菜是否合适;

答案是:斯坦福大学

父母给了孩子最好的安排,却唯独没有给他们自我生存的能力

当父母学会放手了,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临床心理学博士玛德琳·莱文,结合自己3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调查发现:

高分、奖杯,甚至是优渥的家境,并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成功

她在《给孩子软实力》一书里写道:

孩子生活中潜伏的最大危害,并不是街上有陌生人从天而降之类的偶然事件,而是父母为孩子做的太多,结果导致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过度养育的父母,其实心中有个假设:孩子自己不可能成功,除非我们可以随时保护和纠正

在现实中,这个假设并不正确

父母对孩子所有的养育,都是为分离做准备的,而孩子独立所需要的所有心理素质和品格技能,都不可能随着孩子长大突然降临,而是从小到大在一件件小事里培养和锻炼出来的

你真的希望孩子成功吗?那就要学会何时放手

其实很多时候拖孩子后腿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做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