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西汉史上的一朵奇葩,出身豪门,地位尊贵。
家族中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数十人为将军列侯,他的叔伯兄弟一个个过着声色犬马、侈豪靡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而王莽却过着独守清净,生活简朴的生活。
他谦恭俭朴,对外礼贤下士,倾身接物;对内尊崇诸位叔伯,奉养寡母、寡嫂,抚育亡兄遗子,至仁至孝,勤奋好学,年未弱冠,已博学多才,更兼有非凡的智力、过人的辩才。十七岁辞别母嫂,跋山涉水,赶赴沛郡,拜在儒学泰斗陈参门下,苦研儒学。
王莽以他的才气、学识、品行和人格魅力征服了身边的所有人——包括手掌国家权柄的大伯父王凤。王凤时任西汉大司马,权倾朝野,非常稀罕这个侄子,郑重其事地把他推荐给了自己的妹妹王政君及妹妹的儿子刘骜。刘骜,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风流天子汉成帝。
汉成帝建始十一年(公元前22年),刘骜任王莽为黄门郎,不久,又擢升其为射声校尉。黄门郎,又称黄门侍郎,即在宫门之内工作的郎官,由于宫禁的大门为黄色,故名。秩六百石,掌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是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射声校尉,汉代八校尉之一,所谓射声,指射箭时不用眼观,但凭闻声辨风即能射中,即善射之意。秩比二千石,领兵七百人,守候在皇帝身边,随时听从皇帝诏令,是皇帝亲信的象征,地位尊贵。王莽的行为却愈加恭谨。
将所得资财毫不吝惜地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朝野对他好评如潮,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所有大权在握的叔伯。汉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在朝中许多知名人士的荐举之下,王莽又晋升为新都侯、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
王莽一如既往的谦逊,兢兢业业地工作,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和百姓促膝谈心,体恤民情,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的叔父王根年老辞职,正值盛年(38岁)的王莽顺理成章地接任大司马一职,该职是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亦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后又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王莽成了王氏家族的领军人物,西汉王朝就此开始进入了他的轨道。用一句词来形容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然而王莽准备在政坛上大展拳脚的时候,汉成帝刘骜挂了。最难消受美人恩——44岁的刘骜实在消受不起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的美人之恩,精尽人亡,一命呜呼。
继位的是刘骜的侄子刘欣,史称汉哀帝。汉哀帝荒唐比起刘骜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喜好男色,董贤。二人同辇而坐,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刘欣和董郎同塌而眠,刘欣醒而董郎尚在酣睡中,刘欣要起床,董郎却枕着他的衣袖。为了不惊扰董郎的好梦。刘欣命人拿来剪刀,断袖而起,这就是成语——“断袖之癖”的由来。
刘欣上台不到一年,王莽便辞职不干了。王莽大门不出,二门不入,安分谨慎,修心养性,安闲度日,转眼就是三年。
王莽的次子王获,不知怎么的,把府上的一个奴婢给弄死了。按照当时的法律,奴隶等同于牛马,奴隶的主人是可以随便处置奴隶的。然而王莽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奴隶也是人,杀人者必须偿命!王获只得认罪自杀。消息传出,举世哗然。大家都对王莽赞赏有加,称他是正义的化身。
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初一,正午时分,日食。刘欣惊恐万分地询问朝臣,为什么会这样呢?尊崇“天人感应”的儒臣回答道,这是上天对您的不满,您不应该让王莽这样的大贤人闲置在野。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刘欣只好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政君王太后,但没有恢复其官职。
刘欣本人因纵情声色,身子被彻底掏空,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戊午日(8月15日),驾崩了,时年二十五岁。和汉成帝刘骜一样,刘欣也没留下子嗣。
太后王政君收回了传国玉玺,下诏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这时的朝廷已经被董贤之流搞得乌烟瘴气、不成样子。应群臣举荐,王莽再度出任大司马之职,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王莽上任,迅速稳定了乱局,拥立刘欣的堂弟、时年九岁的中山王刘衎登基,史称汉平帝。
站在权力巅峰上的王莽傲视天下,仰天长啸。以堂弟王舜、王邑为腹心,为自己出谋划策;以甄丰、甄邯为亲信,负责弹劾、审判等司法工作;以平晏、刘歆为党羽,平晏掌管机密的军政大事,属于国防部高层;刘歆专门撰写文告、掌控舆论,负责宣传工作。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春,云南边境上的少数民族向朝廷进献了一只白毛野雉,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天降祥瑞,纷纷向王太后提出,王莽“定策安宗庙”的功绩堪比霍光,应该享受与霍光相等的待遇。王莽断然拒绝,他上书宣称,自己是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等人共同定策的,奖励的话,就先奖励他们,至于自己,以后再考虑。看看什么是圣人!这就是圣人啊!
有人上书说,王莽的功德已远超霍光,只有辅佐周成王的周公可以与之相比,而周公获得了公爵的封号,朝廷也应该按照周公的标准,授予王莽“安汉公”的称号,增加其封邑,才能上应天意,下顺民情。这封奏章一出,拥戴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人们强烈要求朝廷授予王莽“安汉公”的称号,封给他二万八千户食邑俸禄。民意难违,王莽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坚决不受二万八千户食邑俸禄。
“安汉公”为了不空负“安汉”之名,很快就出台了一系列“安汉”政策:一、大加封赏诸侯王和功臣后裔;二、封赏在职官员;三、增加宗庙的礼乐,使百姓和鳏寡孤独都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四、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共创美好生活。
王莽又建言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自己贡献钱百万、田三十顷,建设基金会,同时号召百官行动起来,积极投身慈善事业。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是青州,境内的百姓四处流亡。王莽忧心如焚,急得直掉眼泪,每天只吃素食,不用酒肉,祈求上天保佑百姓渡过难关。行动上,他积极布置各郡县全力赈灾,动员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此外,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灾区减免租税,大力抚恤灾民。
王莽还将皇家设在安定郡的呼池苑撤销,改为安民县,用以安置灾民。在长安城中也专门为灾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民尽欢颜!在他的努力下,西汉王朝终于化险为夷,平安渡过了这次天灾。而他也因此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国家哪个地方发生了些什么灾难,他都要斋戒吃素。
王莽的长子王宇就出人意料地反感王莽,王莽为了防止汉平帝刘衎的外戚卫氏家族专权,就将卫氏一族封到中山国,阻止他们入京。王宇极力反对。
多次劝谏无效后,王宇就剑走偏锋,命人“夜持血洒莽第”(《汉书·王莽传》、《资治通鉴》卷三十六),把一盆不知是猪还是狗的污血洒到老爸的门上,意欲谎称天显异象,以吓唬王莽,让他改变主意,迎卫氏回京,并将权力交给卫氏。
王莽老泪纵横,大义灭亲,即日宣布处决王宇。随后,将牵连入案的卫氏一族悉数诛灭。
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刘衎13岁,到了皇帝的法定结婚年龄,海选结婚对象。王莽率先放话,说自己的女儿品行不算上乘,样貌也只是中等,自动退出海选。真是高风亮节啊!
王莽的风格令人折服,大家一起发出了反对的声音,他们说,大司马德高望重,想必他的女儿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凭什么把她排除在皇后候选人的名单外?我们坚决不同意。
王莽赶紧派人去安抚,说自己的女儿绝不会参加海选,谢谢大家了,都散了吧,散了。这样一来,大家更不干了,呐喊请愿,表示大司马的女儿不当皇后,大家就绝不会散。
于是王莽的女儿成了汉平帝的皇后。王莽被加号宰衡(商朝名臣伊尹称阿衡,周公姬旦称冢宰,宰衡是从中各取一字,意为功绩与伊尹、姬旦相当),位在诸侯王公之上。
王莽奏请建立明堂、辟雍、灵台等礼仪建筑,修建各类市场和仓库,并为学者兴建一万套住宅,网罗天下奇能异士,大力宣扬礼乐教化。王莽此举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先是四十八万余民众,以及诸侯、王公、宗室上奏请求加赏于安汉公王莽,其后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请求为王莽加九锡。
九锡即皇帝赏给大臣的九种器物,据《礼记》记载,这九种器物分别是:一、车马。车是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马是玄牡二驷,即黄马八匹。二、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双。赤舄即红鞋。三、乐则。指定音、校音器具。四、朱户。也就是红漆大门。五、纳陛。即登殿时特凿的台阶。六、虎贲。也就是守门的军士,配额为三百人。七、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八、斧钺。兵器的一种。九、秬鬯。指祭祀时用的特供香酒,以稀有的黑黍和郁金草酿制而成。
王莽诚惶诚恐,坚决不受。可是,人民的拳拳诚意,又岂是你能轻易推却的?万般无奈,王莽被迫接受了这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命之锡。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秋,八名在全国各地考察的“风俗使者”回朝报告考察成果,大赞天下太平。不久,塞外匈奴等外族也纷纷遣使前来归顺,祝贺天朝强盛。
有人在朝堂上扬臂高呼,说,当年周成王年幼,由周公居位摄政。现在圣上年少,应当由安汉公像周公一样代行天子的职务,行天子事!此言一出,群臣响应,一个个点头叫道“正应如此”。
宏愿已经实现了,理想得以实现的狂喜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小小的迷茫,理想已经实现了,那么,以后该做些什么呢?
汉平帝元始六年(公元6年)十二月,腊日大祭,王莽“上椒酒,置毒酒中”,刘衎喝后毒发身亡。国不可一日无主,太后王政君命王莽暂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即代理皇帝,改元为“孺子婴居摄”。要他尽快从汉宣帝刘询的直系子孙中选拔新的皇位继承人(刘衎也没有儿子)。
为了操纵政局,王莽以“兄弟之间不能继承帝位”为由,将与刘衎同辈的王子直接排除出局,立宣帝的玄孙刘婴为皇太子。此时的刘婴仅仅两岁,还是个襁褓里的婴孩,号称“孺子”。王莽称,通过卜卦,刘婴命最好,册立他为皇太子最为吉利。
刘氏宗室不干,认准了王莽是要篡逆刘氏江山,安众侯刘祟率先发难,领百余人进攻自己封国附近的宛城(今河南南阳市),但在宛城守军的还击下,起义很快失败。
第二年元始六年,公元6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移檄郡国,发表宣言,说王莽“鸩杀孝平皇帝,摄天子位,欲绝汉室。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宣言发布,天下震惊。大军抵达山阳,汇合了十余万人。
王莽大为惊恐,寝食难安,昼夜抱着孺子婴在宗庙祷告,效仿周公相成王肘,东征管叔、蔡叔、武庚等人作乱所作的《大诰》,写了一篇文章,反复辩称自己只是临时摄位,将来一定还政孺子婴。同时,不断调动大军镇压翟义军。
十一月,王莽的军队在淄县(今河南考城县)大败翟义的军队,并于十二月攻陷义军的大本营圉城(今河南杞县),生擒翟义。平定了这两场叛乱,各种符命祥瑞纷至沓来,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劝王莽正式登上帝位,反正各地祥瑞是此起彼伏。
孺子婴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再也按捺不住了,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称帝。煞有介事地发布了文告,说:“我德行不好,幸赖是皇初祖黄帝的后代,是皇始祖虞帝的子孙,又是太皇太后的微末亲属。皇天上帝予以隆厚的庇佑,令我继承大统。符命、图文、金柜中的策书,都是神明的诏告,把天下千百万人民托付于我。赤帝汉朝高皇帝刘邦的神灵,秉承上天的命令,传给我转让政权的金策书,我非常敬畏,不敢不敬谨接受!”不日,宣布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年号为“始建国”。
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至高无上的帝位,西汉王朝宣告灭亡。
王莽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登上帝位的先河。以后,凡朝代更替,大都沿袭他的成例,行禅让典礼。
篡位前的王莽称得上一个大好人,和周公一样,值得敬仰。大伪似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