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东吴之诸葛瑾

2020-02-05     屁香屁香的史料馆

诸葛瑾

字子瑜,琅琊人。生于174年,卒于241年。众所周知的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他的大概事迹大家还是比较清楚。这里聊些少为人熟知的:

武将诸葛瑾

相信在大多数人眼中,诸葛瑾是名文官。但这更多是文艺作品的固有印象。在汉末三国时,文武臣区分其实倒不是那么明显。尤其大家眼中的文臣实际上在历史上更多的形象是一名武将。历史上虽然满腹经纶的诸葛瑾也不例外,也是名将领。我们看看他的历任官职:

(1)公元201年后,先后任海盐县长、孙权长史、中司马。中司马便是一个武职,自此诸葛瑾便一直以武将身份出现在历史上;

(2)公元219年,从吕蒙攻荆州后。以绥南将军代领吕蒙的南郡太守,封宣城侯,驻公安;

(3)公元222年,孙权被封为曹魏吴王,诸葛瑾升任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

(4)公元226年,升任骠骑将军;

(5)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诸葛瑾升任大将军,左都护,豫州牧。在军职上仅次于上大将军陆逊。

除以上任职经历看之外,孙权也把诸葛瑾视为大将而不是文臣:

“后壹奸罪发露伏诛, 权引咎责躬, 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礼还,复有诏责数诸葛瑾、步骘、朱然、 吕岱等曰:‘袁礼还,云与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相见,并以时事当有所先后,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悉推之伯言、承 明。伯言、承明见礼,泣涕恳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 有不自安之心。闻此怅然,深自刻怪。’——《三国志集解·吴书二·吴主权》”

虽然说诸葛瑾的用兵水平远不如其弟多矣,可谓是战无不败,而其地位又颇高,同时代或许有个人物可以类比。便是曹魏大将军夏侯惇。那么孙权有多亲厚诸葛瑾呢?给予的亲厚可谓是群臣之首,一点不亚于刘备之于诸葛亮。但孙权对诸葛瑾的信赖不是那么著名,更多原因还是在于诸葛瑾对比诸葛亮水平还是差得多了点。如用鸟类来类比,诸葛亮是当是凤凰,诸葛瑾也能是只孔雀。但孔雀终究凡鸟。


但或许正是因为诸葛瑾是凡鸟,他和孙权的关系比起君臣,更可以用朋友来形容。我们来看看孙权的“肉麻”情话。我就不翻译了,原文才显其精髓:

“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三国志-张顾诸葛步传》

“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江表传》

除此之外,孙权对诸葛瑾的亲厚还有类似于在盛怒下,为了诸葛瑾而赦免臣子的事迹。为什么孙权对诸葛瑾如此亲厚呢?

答案是因为诸葛瑾的情商之高相当于其弟的智商之高。

他和孙权谈话、劝谏的时候,从来没有激切直言,只大略表达自己的指向,如果看出孙权和他的意见不合。那么便放弃正在阐述的内容,而是去转换话题去谈其他的事。再慢慢的从头开始讲起另一个相似的事情,让孙权慢慢接受诸葛瑾要谈或劝谏的事。有些孙权想说而不敢说的话,诸葛瑾也会揣摩着孙权的思路,写信劝慰孙权。

相信每个君王都很希望有用一个像诸葛瑾那样会说话的臣子的。而且更难得是,这位费尽心思为自己考虑的臣子不是我们常见的奸臣。还是一位品格高尚的臣子。

诸葛瑾所劝谏的事情,无一不是正事。

也正是这样,诸葛瑾不但在群臣中口碑很好,也得到孙权亲厚,才能居于高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XXXF3ABjYh_GJGV3J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