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我们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设《发生在抚州红土地上的100个经典革命故事》专栏。
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回望过去守初心,直面未来担使命,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遥问先烈前辈、敬问人民群众、叩问内心灵魂,以新担当新作为汲取新的历史荣光,推动我市传承红色基因走深走实,奋力谱写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抚州篇章”。
岭南起义
张英策反靖卫大队
张英本是一介书生,不通武略。他在乐安大金竹村小学任教期间,与廖丕文等人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他想“有枪就是草头王”。适逢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传达到赣西南各地,张英与廖丕文等人商议,以“地方自治”为由,向当地豪绅地主筹集资金,购买了 8 支步枪,招募了 12 名青壮年农民,成立了团练局。团练局名为“自治”,实为党领导的秘密武装。
1928 年 12 月 13 日,江西红军独立第 2 团攻克乐安县城,回师途经大金竹村宿营时,张英与团长李文林取得联系,假装遭红2 团“扣押”。当红 2 团离开大金竹开往宁都东韶时,张英又乘押解人员“疏忽”,中途“脱逃”。遂以“人少枪少,难以自保”为借口,解散团练局,带领人和枪投奔乐安靖卫大队。
乐安靖卫大队原系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途中失散的官兵,在大华山一带打家劫舍,为害一方。他们之中除少数军官外,大多数是贫苦出身。国民党乐安县政府为平息这伙乱兵,将他们收编,组建乐安靖卫大队。靖卫大队成立后,共产党员曾友颜、张书锡以军事教官身份打入其内部,通过秘密串联,成立党的特别支部。大队长李德贵专横跋扈,因擅自解散“地方自治委员会”,与地方士绅发生冲突。张英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对外结交士绅,对内依靠党组织,联络贫苦出身的士兵,设计诱使李德贵去南门外河里洗澡,将其击毙。
乐安南岭
除掉李德贵后,张英一面以“地方自治委员会”名义向上级呈报李德贵“勾结共产党员”;一面宣布李德贵欺压良民、虐待士兵的罪状,取得士兵的同情与支持。张英由此掌握靖卫大队实权。不久,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得知乐安靖卫大队内讧,拟另派大队长。张英立即与廖丕文等人商议,决定先发制人,提前发动起义。他一面把队伍拉到城外宿营,以防不测;一面派人联络驻永丰中村的红 2 团,约定起义时间和地点。
8 月 23 日早晨,张英下令紧急集合:“弟兄们,刚接到情报,招携有小股‘共匪’,上级命令我们全体出动,前往追剿。”就这样,张英率领靖卫大队百余名官兵,向招携进发。
经过数小时的急行军,官兵们累得筋疲力尽。时值正午,天气炎热,不一会,队伍到达离招携十里地的南岭山坳。这里崇山峻岭,悬崖陡壁,崖底有一条很长的峡谷,溪间流水潺潺。张英命令部队原地休息。突然,四面枪声大作,靖卫大队早已被埋伏在此的红 2 团包围。
红军对空放了一阵排枪后,展开政治攻势,高喊:“靖卫队弟兄们,我们是工农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穷人不打穷人!”“红军优待俘虏,欢迎你们拖枪来当红军。”张英一面下令停止抵抗,一面动员大家说:“弟兄们,不要打了,我们和红军都是贫苦工农出身,是一家人,自家人不打自家人。”“我们替国民党反动派卖命,不会有出路,不如投奔红军,参加革命……”张英话音未落,廖丕文、廖维城等人带头鼓掌赞同,贫苦出身的士兵也附和,表示愿意投奔红军。少数士兵正在犹豫,但眼看已被包围,也不得不放下武器。有一个班长,原系李德贵的亲信,企图持枪逃跑,被击毙。
靖卫大队宣布起义,全体官兵摘下国民党军帽徽、袖章,欢呼起义胜利。当晚,在招携举行军民联欢会,热烈欢迎靖卫大队官兵起义,加入红军。
人物简介
张英(1904 —1931),江西乐安人。1928 年 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乐安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兼军事部部长、乐安游击大队大队长、乐安县独立团团长。苏区肃反中,被诬蔑为“AB团”分子,遭严刑拷打,吐血而死。
编辑:徐晴燕、方玉成
审核:王 黎
来源:抚州发布
送你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