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我们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设《发生在抚州红土地上的100个经典革命故事》专栏。
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回望过去守初心,直面未来担使命,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遥问先烈前辈、敬问人民群众、叩问内心灵魂,以新担当新作为汲取新的历史荣光,推动我市传承红色基因走深走实,奋力谱写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抚州篇章”。
除夕巧退敌
乐安独立团除夕退敌
群山环抱的招携,是乐安苏区的腹地,也是乐安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驻地。1931年春节前夕,招携苏区广大贫苦农民,家家备年货,户户添新衣,到处张贴讴歌共产党领导打土豪分田地、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楹联。
招携大地主董锡六躲至流坑村,反攻倒算心切,备厚礼恳求驻乐安的新编第13师师长兼第5旅旅长路孝忱发兵进犯招携。招携赤卫队长董型山侦悉这一敌情,心急如焚。他想:主力红军粉碎敌人第一 次“围剿”之后,眼下正集结在宁都、广昌一带待命。招携赤卫队虽有100 多人,但除3支套筒枪、50发子弹外,其余都是一些鸟铳、梭镖、大刀之类的武器,若与国民党正规军较量,犹如以卵击石。
2月10日,正当招携群众卷被盖藏粮食、扶老携幼上山躲避敌军时,在永丰、乐安边界打游击的乐安独立团团长廖丕文率300余名战士赶来。原来,独立团也侦悉到敌第5旅欲进犯招携的动向,不顾严寒,日夜兼程开回招携。廖丕文、董型山与县委、县苏干部,共商除夕退敌计划。
独立团战斗图
2月12日上午8时许,路孝忱在县城集合队伍,操着陕西西安口音,命令官兵直奔招携。董锡六在众喽啰簇拥下,乘坐轿子,随第5旅向招携进发。他得意忘形地扬言:“我董某回到招携,茅厕要过火,石头要挨刀,杀尽穷光蛋,收回租和债……”
他们从流坑村西进五六里,眼前出现了一条河,队伍沿着河坎小路悠悠地走着。廖丕文一声令下,顿时杀声震天,枪炮齐鸣。敌军多为新兵,把土炮声误判为大炮声,把煤油桶里放鞭炮的声音误判为机枪声,以为遇到红军主力伏击,所以盲目地扫射一阵后就慌忙撤退。路孝忱一听紧密的“洋枪”、“洋炮”声,怕做“第二个张辉瓒”,也掉转马头往回跑。此时,山顶上滚下石头、树段,截断了敌人前进、后退的路,山上传来一阵阵“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的喊声,敌人更加惊慌失措。几位团长多次组织反击,无奈地势险恶,山高路狭,武器发挥不了威力,只有争先恐后地逃命。董锡六爬出轿子,抱头鼠窜,被一匹受惊的战马撞入河里。这真是:
地方武装巧布阵,
击退敌人三千兵。
老路怕做张辉瓒,
掉转马头先逃命。
张牙舞爪董锡六,
霎时成了落汤鸡。
卖字画的先生
袁国平在黎川搜集情报
1931年春天,红军打胜仗的消息传遍了黎川城乡。穷苦百姓心里暗暗高兴,驻扎在县城的国民党第23师、24师官兵却吓得慌了神。
一天,街上来了个卖字画的先生,年纪三十岁上下,脸形瘦长,穿一身黑色粗布长衫,待人和气。凡是来他身边看字画的,他都客客气气打招呼,谈家常,嘘寒问暖,亲热得就像老朋友一样。他不仅白天在街上摆摊设点、张挂字画,晚上也扛个字画卷儿挨门串户,一边招揽生意,一边走访闲聊。他还专门与那些干粗活重活、卖气力、穿破衣的穷人来往。
起初大家对他不太熟,聊天也只讲些生活小事和当地风俗人情。过了些时候,混得熟了,彼此就谈起社会现象和当下时局来。卖字画 的先生顺便打听哪里驻了多少国民党兵、哪里筑了碉堡、操练时带了 什么枪炮武器等。
他也把外地的情况告诉当地人:听说彭德怀带了一万多红军,就在隔黎川不远的邻县,马上要打进黎川来了;红军不打人,不骂人,专门帮助穷人打土豪、分田地……
有人感到奇怪,问他:“你怎么知道红军的事呢?”
他笑笑说:“什么事瞒得过老百姓呢?人家红军本来就是老百姓的队伍,他们的事,老百姓当然清楚。我东走西串,总是和老百姓打交 道,自然眼睛明、耳朵灵啰!”大家觉得这话有道理。
袁国平雕像
时间一长,黎川的反动政府对这位外地来的卖字画先生渐渐起了疑心,经常派人暗中监视他。他并没有害怕,仍然从容地卖字画,爽朗地同人谈天说地,只是谈话的内容更含蓄、谨慎一些。
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卖字画的先生忽然不见了。大家都为他担心,生怕他被反动派抓走了。也有的私下议论,说他恐怕是找红军去了。
这年6月上旬,彭德怀带领的一万多红军,经过几天激战,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黎川县城。原先驻守在黎川的国民党军第23师、24师吃了败仗,退到南城县的硝石去了。
红军在黎川县城天主教堂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黎川县临时革命委员会,红军干部向老百姓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主张,讲解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那天去参加大会的群众很多,人们一进会场,就被一位穿着红军服装站在主席台上的人吸引住了。
大家轻声议论着:“这个人好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对呀对 呀,是见过,见过……”大会开始了,一个年轻的红军干部走到台前宣布:“老乡们,现在请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同志给大家讲话。”这位早为黎川群众熟悉的年轻军官走到台前,亲切地和大家打招 呼:“老乡们,我们是老相识了!我就是几个月前在黎川街上卖字画的人哩!……”大家才恍然大悟。
人物简介
袁国平(1906—1941),湖南邵东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 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五次反“围剿”和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中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在皖南事变中率领部队突围,激战中身负重伤,举枪自尽。
编辑:徐晴燕、方玉成
审核:王 黎
来源:抚州发布
送你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