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的马略军事改革

2019-10-03     烟雨清风客

导语:在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共和国经过三次布匿战争的胜利彻底的击败了地中海强国迦太基,“非洲明珠”迦太基城被罗马人夷为了平地。全城的青壮男子被全部屠杀,所有的女子和儿童被全体变卖为奴。“罗马人更是残忍的将盐巴洒在了迦太基的每一寸土地之上。并且宣称让其一百年之内无法种植粮食”当然了,现在看来这绝对是夸张的成分。但是这却宣告了一点:所有和罗马作对的敌人,无论他们曾经多么富有,多么强大,罗马人都会用自己的顽强与坚韧让他们的辉煌成为历史。迦太基,皮洛士,塞琉古,马其顿,还有曾经文化的中心希腊诸多城邦如今都已经匍匐在罗马军团的脚下了。然而,军容强盛,开疆辟地的背后却早就已经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一· 旧式军队的战力崩坏

公元前111年,罗马共和国的被保护国,努米迪亚出现政治危机。共和国按照条约正当介入,扶持了三个继承人平分王国。然而努米迪亚前国王的侄子却野心勃勃,不禁想要控制整个北非地区,还大肆地屠杀在北非办公的罗马商人,手工业者,外交人员的非军事人员。朱古达的残忍暴行激发了整个罗马社会的愤怒。罗马元老院派遣当时的罗马城内的顶级贵族梅特卢斯率领大军讨伐朱古达。罗马军团占尽了兵力优势和技术优势,可是战争的结果确实令人大跌眼镜,曾经战无不胜的共和国军队如今却被朱古达的老弱病残打的接连败退,共和国的军队六年多都没有击败小小的朱古达。罗马共和国的威风扫地颜面尽失。

然而,仔细研究罗马军团作战失利的原因。其中爆发的问题却是十分的可怕。朱古达在罗马军团到来之前就开始使用各种手段来贿赂和瓦解罗马共和国的部队。甚至朱古达的珠宝金币都送到了元老院里面的议员的手里面。由此可见当时额罗马军队腐败到了什么程度。军队腐败和军纪涣散带来的就是军队战斗力的极端下降。如今的罗马共和国的主力军团不仅不可以主动出击,完成对于外国的政治干涉。就连保卫自己的本土都力不从心了。

公元前109年,来自意大利半岛北部的蛮族日耳曼民族中的森布里亚人和条顿人开始向南入侵罗马及其同盟者。这两个民族文化落后,社会化程度极低,他们不从事生产活动,更加的喜欢劫掠。他们的存在给罗马人带来了巨大的的困扰,罗马共和国的政府在公元前113年到公元前105年,先后三次派遣大规模的军力对他们进行征讨,结果都遭遇了惨重的失败。先后共计有12万名成年罗马公民被杀。在北部战线对蛮族作战的失败使得罗马人颜面尽失。罗马共和国内的有识之士开始考虑应对的政策。马略就是其中之一。

二· 深层次的军队战力下降的原因

关于罗马军队出现的问题其实有很多的内容可以讨论。在立国之初,罗马实行的是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度,公民兵制度是罗马城邦制度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象征了罗马共和国公民的政治力量,是罗马人推翻王政时代后建立的一种优秀的军事制度。公民兵制度是一种征兵制度,所有的符合应征条件的罗马公民都可以参加军队。然而这个条件却不是很容易达成的,因为国家只是负责征召军队,却不负责士兵们的军事支出,军人们的武器也好,装备也罢,甚至军人们都要自己准备衣物。这就要求参加军队的公民必须拥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在战争进行过程中,士兵们是脱离生产的,所以就必须依靠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来耕种土地,或者说自己的家庭之中有许多的富裕的钱财才可以维持生活。

罗马立国之初,对外战争并不是十分的频繁,因此即使使用征兵制度也不会对罗马的经济社会造成多么巨大的影响,在共和国初期,一个罗马公民只需要参加战斗11到16次,而且他们并不是长期呆在军队,在战斗结束后他们就可以离开军队,返回家乡种植自己的土地。当他们完成了所有的战斗任务之后,就没有了再次服从兵役的义务了。然而,伴随着共和国的快速扩张,尤其是和迦太基的关于地中海霸权的斗争,使得国家进入了长期的战争状态。很多公民被迫超期服役,原本三四年的兵役很多人不得不服役超过了十年。这种情况在第二次布匿战争表现得尤为明显。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在坎尼会战中歼灭了七万罗马精锐部队,兵临罗马城下,罗马元老院不得不临时征召,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组成军团。这些老人当中大部分都已经服过三次兵役了,即便如此兵力依然捉襟见肘。元老院不得不临时通过决议,他们释放罗马城里的奴隶,答应他们只要取得胜利就赋予他们自由。还有城市里面的无赖和无业游民,答应他们只有参加军队就可以赋予他们土地和财富。由此可见连年战争对于罗马社会的巨大影响。因为长期的高烈度战争使得的很多的罗马公民常年奔走于各个战场,根本就无暇顾及自己家种的耕地。使得自己的土地逐渐荒废,退役后的罗马士兵面临着无地可种,无以为生的难题。

伴随着罗马共和国不断扩张的疆域,罗马人的贪欲快速的膨胀。罗马社会上的所有人都已聚敛财富为唯一追求,曾经的勤劳进取,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罗马传统精神正在快速消失。大地主和元老院的大贵族们贪得无厌,不断的兼并平民的土地,使得更多的农民流离失所。城市内中产阶级的大量破产使得罗马共和军的军团兵员急剧萎缩。他与此同时,兵员素质的下降也十分的可怕,士兵当中开始出现避重就轻,喜欢参加可以获得大量战利品的战斗,而不是对于战争的结局影响巨大的的艰苦的却很收获很少的作战任务。这样的行为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军营里面,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歪风邪气,军人们也以追求财富为主要目的。他们在战斗中掠夺战利品。在战后出售他们,并因此获得了较大数额的财富。他们甚至会为了争夺战礼品和自己的同袍大打出手。这种军纪涣散的行为严重的损害了军队的战斗力,军队补充兵员的紧缺和士兵素质的下降,加上当时社会上的日益激烈的社会矛盾,这一切都需要罗马从国家和数量上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用来维持国内的政局稳定和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三· 马略的军事改革

马略军事改革的最大成就就是建立了募兵制度。他取消了原本征兵制度中对于士兵们的财产要求。改为了面向全社会的募集兵力制度。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兵力不足的问题,大量的城市无产者,破产的农民加入了军队。因为是募兵制度,所有的士兵每年都有一份固定的薪水,不用担心自己被饿死的情况。而且作为军团的士兵,他们的待遇并不低,所这就使得许多的没有田地也没有其他的生存技能的公民加入军队作为一种职业。与此同时,马略通过法律确定,凡是退伍的士兵都有一份退伍金,和国家分配的一块土地。退役后的士兵们可以靠着自己的退休金和归家分配的土地过上不错的生活。这样的条件对于罗马社会的精壮男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报名参加军队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军团的兵员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马略在军队的训练方式和军事体制也作出了改革。在装备方面,罗马军队中全面淘汰了长枪兵,取而代之的是罗马短剑和标枪,在敌军接近时先投掷标枪打乱敌军阵型,随后使用短剑的罗马步兵和敌人短兵相接,具有巨大的灵活性。为了减少腐败问题,并且使得军令在军中畅通无阻,马略全面精简军队中的各级指挥体制,使用了最新的军团--大队=百人队体制。军团长直接领导大队长大队长来直接领导百人队长。指挥机构的精简,这使得军团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马略在军队中加强军纪,赏罚分明,而且执行起来十分的严格。他不问亲疏,只看功过,深得士兵们的拥护,军纪的加强使得军团士兵更加的团结在一起,他们互相信任,在战斗中互相帮助,同舟共济。他还规定了军团士兵的必须服役年限为十六年,这样使得军团的士兵可以脱离农业生产长期训练,像职业化军队转变,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战斗力。

马略为了推行自己军事改革身体力行,他可以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与士兵们共同劳作,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得到了士兵们的衷心赞赏。他为了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和胆识,率领军团在冬天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脉,并且在公元前102年,和入侵罗马的条顿军队战斗与麦克斯帝亚城,斩首俘获了蛮族十万多扣。改革的积极作用已经初见成效。

结语:

马略时期的军事改革是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的,并且符合罗马共和国继续扩张的需要。作为一个农业国,罗马社会的土地兼并是不可以阻止的,这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必然。马略从源头上解决了军队的问题,使得短时间内罗马军队再次的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马略的军事改革却造成了军团士兵集体作战荣誉感的逐渐丧失,他们不再是为了共和国而战,战争是他们选择的一种职业,更多的时候他们也是为了财富,为了自己的将军而战。

罗纳共和国的军队逐渐向军阀们的私人军队转变,这位以后的罗马多次内战埋下了伏笔,也为共和国敲响了丧钟。

参考文献:

《罗马人的故事》

《马略的军事改革》

《汉尼拔战记》

《世界文明史》《世界历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zKpmG0BMH2_cNUgPZ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