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早期也吃牛排,但这时候的牛排是全熟的,也不算知名食物,后来在美国半熟牛排被发扬光大,甚至规定了牛排必须是半熟的标准。在欧洲的西餐厅半熟牛排也成为默认标准,对很多西方厨师来说,在高档西餐厅不吃半熟牛排,这是对厨师的不尊重,甚至可以拒绝做这块牛排,更为甚者会要求吃全熟牛排的人走出餐厅。
这里就有一个悖论,既然每个人包括尊重食物的西方人,都知道食物口味是每个人的喜好,为何还必须认为牛排因该是半熟的?显然在我们的喜好里我们喜好吃全熟的食物,包括牛排。现在我们就来听听西方人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什么?
有西方人说道:那些邀请你品尝优质牛排(半熟)然后又坚持让你用“正确”的方式尝试的朋友们,只是对食物表示尊重,并希望扩大你对它的正确欣赏。他们强烈地感到,拿起一块有价值的食物(就肉类而言,它们已经消失了),煮得太久就等于把它扔掉。大多数严肃的食物爱好者都认为:肉的美味在于它的嫩滑和多汁,而过度烹饪会破坏这些品质。
显然在西方人的理由中,半熟牛排是有价值的食物,它的特点在嫩滑多汁,过度烹饪会破坏牛肉的多汁滑嫩效果。
现在问题也随之出现,为什么在西方的标准里肉会要求多汁嫩滑的品质?这当然要从烹饪上来说。当然在我们餐桌上肉类多汁代表不熟,这是饮食文化差异,再具体点这是烹饪文化差异。
在西方烹饪里对肉类的常见烹饪技巧只有烧、煎、炸、烤,如果我们仔细就会发现,这四种烹饪方式都是干热烹饪,没有水用于烹饪。但干热烹饪也有局限性,首先不适合烹饪蔬菜食物,对肉类而言温度太高,如果不控制时间或温度会很容易将肉烧焦烤糊。
烧焦烤糊的肉类没有人喜欢吃,也算得上是对食物的浪费。并且半熟牛排是远离烧焦烤糊的标准(在熟食之后才就是烧焦烤糊)。半熟的牛排也补充了干热烹饪食物远离水,但可以提供肉质多汁嫩滑这一好处。
于是为什么牛排要标准为半熟?我们可以相信这是由于西方人的烹饪技术决定的,长时间干热烹饪牛肉首先会烧焦烤糊,牛肉还会很干硬和其他食物也就没区别了。但半熟牛排就不一样了,首先不接近坏的标准,而且还有一个能从烧烤食物得到多汁的效果,这在任何西方食物中都是独特的。
我们也不妨看看中餐,干硬的食物没有人喜欢,我们也不喜欢吃半生不熟的食物,但中餐显然在湿热烹饪方面做得更好,食物不会干硬,而且还做熟了,减轻了消化负担。比如炒、蒸、炖、焖、卤这些烹饪方式,很简单的得到了一个多汁嫩的效果。
所以我们再看这条西餐牛排半熟的标准,它和个人喜欢的关系,它符合了西方人对牛排好的标准,能得到一个多汁嫩滑的效果,区别了其他食物,但在我们看来还是因为烹饪方式没得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