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是血栓的第1步,身体发生这些改变,及时纠正或还来得及

2020-06-21     张小龙说生活

原标题:血液粘稠是血栓的第1步,身体发生这些改变,及时纠正或还来得及

血液黏稠在医学上被称为高粘稠血症,尤其是中老年人出现血液粘稠的几率比较高。血液变得粘稠,就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容易生成斑块和血栓而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导致血液粘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都是诱导因素。

血液粘稠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危害?

第一,动脉粥样硬化

如果血液黏稠度比较高,这就导致血液当中的脂肪和毒素不断在血管壁上进行成绩,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身体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体内的器官由于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营养很可能会发生缺氧性坏死以及衰竭,严重时就会造成死亡。

第二,血栓

血液粘稠度越高,血液当中的毒素积累的就越多,并且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在血管当中形成血栓脱落的血栓,就会造成血管堵塞,从而引起心梗脑梗,肺栓塞以及肾衰竭等重大疾病。

第三,供血不足

当人体的血液处于比较黏稠的状态时就会对全身血管造成损伤,尤其是毛细血管容易缺血而导致供血不足。

血液粘稠是血栓的第1步,身体发生这些改变,及时纠正或还来得及

第1种:早晨起床头晕,晚上清醒

血液黏稠度较高的人在早晨起来以后精神状态比较差,常常出现头昏脑胀,全身乏力的情况。然而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精神却处于兴奋的状态,甚至有些人还会出现失眠的症状。

第2种:中午必须睡午觉

经过一上午的工作和学习,身体确实会出现疲劳的感觉,所以人们在吃完午饭以后会有困倦感,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忍耐,进行稍事的休息可以使身体更快的恢复活力,但是对于一些粘稠度较高的人来说,吃完午饭后血液在胃部进行循环,大脑处于供氧和供血不足的情况,困意特别明显,如果不睡午觉,整个下午都会头昏脑胀,没有精神。

第3个:阵发性视力模糊

血液粘稠就会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很可能不能够及时提供给视神经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视网膜和视神经出现短暂性缺血缺氧,从而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的情况,这种现象多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

第4个症状:下蹲时呼吸不畅

血液粘稠度越高,全身血液循环就越慢,并且还会出现堵塞的情况,不能够为大脑和肺部提供充足的血液和氧气,在人们下蹲的过程当中就会导致流经心脏的血液减少体,导致肺部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受到限制,引起供氧不足而出现呼吸不畅的症状。

血液粘稠物是可以进行改善的,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当发现血液粘稠时,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治疗和调理就能够降低血粘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平时多喝水少吃动物肝脏以及糖分含量较高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磷脂含量较丰富的食物,比如大豆,鸡蛋,芝麻,坚果等等,最好能够每周保持3~5次的有氧运动,每次在30分钟以上,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血管功能和身体素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F8X1HIBd4Bm1__YPF6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