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美酒而亡国的史实:揭秘茅台酱酒迷人魅力怎么来的

2019-10-25     普济

题记:温习白酒文明史,原来竟有因美酒而亡国的事件。还是如此强盛的国家,地域广大,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工业技术先进,却因地产美酒被外人发现,不仅招来亡国之祸,还殃及池鱼,连累其周边友好交往的几个国家一同灭亡。

这也算得是美酒的魅力。如今此地的美酒更是妩媚,直勾人魂魄,喝过它的人大都会背叛原来常喝的酒,成为非它不喝的死粉。产量只有国内白酒2%,销售却能达到20%,利润达全行业的35%,且发展势头只增不减,真不愧“东方魔水”国际绰号。

茅台酱酒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什么原因形成的呢?本文试图从历史脉络里,寻找秘密,本来不被大多数喝酒人接受的酱酒,为什么能见一个迷住一个。重点见最后一部分。

血缘里自带魅惑力基因

——茅台地区最早的酒叫枸酱,不是酱酒是果酒,被内地的汉朝使臣无意发现。

很久以前的战国时期,在如今贵州西南一带,有过一个强大的国家,叫夜郎国。因其与内地无任何经济军事文化的交往,并不为中土人知道。直到有一天,被汉朝使臣在其邻国都城番禺喝到美酒曰枸酱,方知产地夜郎国,竟然如此富庶。要知道当时的中土只有“醴”,现在的醪糟,远不如枸酱的制作水平。

就这个不经意的发现,引发了中国白酒历史上一段因酒而亡国的故事。

——枸酱酒的制作材料不是拐枣。

通常的说法,在贵州遵义地区,古时候把拐枣叫做枸,说是用它捣成酱做的酒。其实不是这个东西,是至今还叫做“枸”的植物,学名构树,别名楮桃。古代的仡佬族祖先濮僚人,用公构树的花吊子和母构树的红色果实,捣成果酱,发酵成酒。东汉刘德,在批注《汉书》说到:

枸树如桑,其椹长二三寸,味酢。取其实以为酱,美。蜀人以为珍味。

椹是公树的花,实是母树的果。旧时贵州西南归属蜀地。

——夜郎国的存在并不神秘。

大约周朝时期,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如今的北盘江一带,出现了一个有很多部落组成的酋长国,国土很大,实力很强,但因位置封闭和交通不便,不为中土所知。后来的《史记》描述: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

今看古夜郎国的地理位置,属于珠江流域,与外界交往唯有北盘江,所以他们与内地不通,与当时的南越交往密切。

正因为相对封闭的环境,夜郎国少了战乱影响,农业、制造业和贸易有了较快的发展。在五世纪就能造出金属器物和渔猎用具,茅台地区的禹王宫、观音寺等处还保留有那时候夜郎国制造的铜鼓,茅台镇也因此曾被叫做“云鼓镇”。酿酒业最能代表当时的经济水平,枸酱酒意味着夜郎国实力很强。产地就在如今的茅台地区。

美酒引来灭国之灾

——汉朝的强盛激发了统一国土的战略举措。

汉高祖刘邦,励精图治,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终于强盛起来。于是积压百年的隐忍爆发,对北方,有卫青、霍去病把欺人太甚的匈奴赶出漠北,彻底根除了外族的侵略。对西南边境的骚扰,因为不知他国根底,先派使臣去到南越国,一者宣明汉朝和解意图,规劝和睦相处;再者探清虚实,为统一大业探路。

——“夜郎自大”的由来。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武帝令张骞派使臣由蜀(今成都)、犍(今宜宾)四路并出去身毒(今印度),都没有到达目的。有一路到了滇国(今昆明南),滇王当羌对汉使说:

汉孰与我大?

问你汉朝和我的大滇国谁大啊?这话问的本来好笑,或许因为滇王井底之蛙,不知汉大,还可理解。可是被司马迁写入《史记·西南夷列传》里,画风就变了,成就了千古笑话:

滇王与汉使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说是夜郎国王以为汉朝也是他们那样一个州大。这下把滇王的孤陋寡闻坐实到夜郎侯身上,算是洗不掉了。

——祸起南越国,根源在枸酱酒。

在汉武帝眼里,南越国才是征战的对象,小小夜郎根本不在眼里。于是派使臣唐蒙去了南越,受到南越王的盛情款待。席间喝到好酒,当即询问到产地是夜郎国。唐蒙回去时就带了一些,汉武帝尝了大赞:好香甜啊!

其时武帝正愁着西南之地交通不便,无法出兵。唐蒙想着夜郎靠近中原,莫不顺着他们与南越的贸易通道,从夜郎出兵直抵南越国。经详细打探,果然如此,把方案报给武帝得以实施。于是派唐蒙出任夜郎国首位郡守,相当于当下的汉国大使,驻入牂牁。很快与夜郎国达成协议,向他们借兵十万,顺从牂牁江,一举灭了南越国。

后来在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25年),夜郎王在与临边小国摩擦中,不听大汉天子的调停,被新上任的牂牁郡守杀了,夜郎国被灭,枸酱酒也不知所终。

小众的茅台酱酒如何征服众人口

——三起三落话茅台美酒。

按着历史的客观反映,先秦时期的枸酱应该是最好的酒,不然不会得到汉武帝的高度赞美。但是在汉成帝手上搞没了。这是第一落。

但是酿酒源于百姓日常生活,不会灭绝,只是没了官方的交易。唐朝时候,农业发达,有了充足的粮食,茅台地区已经成了“酒乡”,宋朝被列为国家名酒。如此兴盛的酿酒业,却毁在一次的意外。在清朝的咸丰年间,茅台有个叫杨龙喜的好汉,领导农民起义,结果事没搞成,反而引来大批官兵,把茅台镇夷为平地,所有酒坊也遭灭顶之灾,全部没了。这是第二落。

第三落都知道,解放前期,曾出现短时期的停产。

——茅台酱酒的天时地利人和。

这一节的事情都知道,不用细述。茅台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国家的持续扶持政策,以及茅台做酒人的工匠精神,极其复杂的工艺,延续了茅台酱酒的传奇。本文的重点在下面一节,为什幺小众的酱酒,能够迷倒大众的口味。

——茅台酒迷人的奥秘。

分享三个主要的部分:

苛求到极致的工艺流程。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在茅台镇酿酒业体现的很充分:“没有最认真,只有更认真”。去茅台镇每个酒厂,听到和看到的根本不是传言的那样遍地造假酒,恰恰相反,是认真到苛刻地步,严格按照古法,一招一式不可更改,所以有了不倒的传世名酒。

严密无缺的勾调技术。真正的茅台酱酒,每个批次的原酒经过存放,再行勾调,然后继续存放一年,才是成品。其中的勾调是酿酒的核心技术。人们一般的认为这个不难,不同批次的酒,是不同度数,相互兑到53度就行了。只要原酒质量好,兑出的就是好酒。

这说法也对,但是,酱酒因为过程复杂,任意环节的不同变化,就会带来酒质的不一样,风味也不一样。因此,理论上,茅台酱酒不同批次,无论怎么勾调,风味不可能一样。可是茅台酒做到了,每个批次的风味完全一样,也因此引起行家们的猜疑。最多的说法是,现如今的酒精酒勾兑技术已经能够以假乱真,应该是加有风味添加剂吧?不然怎么可能做到全部一样味道。

如今这个疑问得到破解。茅台酒有着独一无二的质量检控体系,既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又有资深的专业勾调团队。每批次勾调都团队几十人参与,使口味与上次很接近,最后还要用绝招“万年汤”终场调整。如此调出的酒,每个批次的风味就基本没有区别了,老酒鬼也分辨不出。

酱香风味的市场细分。真正的酱香酒,人们知道的坤砂酒,味道丰厚,五味俱全还各自突出,口味冲重。一般的喝酒人不容易接受,除非经常喝这个的才会离不了,所以历来是小众产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更多的人喜欢喝酱酒,茅台人这几年憋出了大招,在细分市场香型嗜好群体基础上,对茅台酱香酒的香型做了相应的技术调整。目前主流香型,已经有“本味酱香”、“绵柔酱香”、“清香酱香”、“茅香酱香”,囊括白酒主流香型。其中:

  1. 本味酱香,是茅台酱酒原来的酱香型,口感重,或苦或辣或酸,但却是正宗的酱香型。受众不多。
  2. 绵柔酱香,特点是“浓头酱尾”,开始喝到嘴里是浓香型的感觉,入口绵柔,后面才是酱酒的浓厚,喝起来欲罢不能。
  3. 清香酱香,特点是“清头酱尾”,开始喝进嘴里是清香型白酒的纯净,后面才是酱酒的厚重,喝起来一样的停不住,很快就离不开酱酒。
  4. 茅香是茅台酒的独创,要建立自己独特的味道。味道特点趋向于绵柔,但是酒质优级,酱酒里无与伦比。

这个香型体系的建立,市场意义不言而喻:不论是喜欢喝浓香型的、清香型的,都会因此爱上酱香白酒;凡是喜欢喝酱香型白酒的,都会以茅香型为尊。而且喝了之后就很难换回原来口味,成为酱酒铁粉。所以,这几年酱香白酒市场发展速度快了许多,已经由几年前的5%到了15%,以后会发展更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v46CW4BMH2_cNUgNuq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