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玩儿,你的指令下错了,应这样对孩子说

2019-05-22     寒石冷月

我曾不止一次听到有些家长叮嘱孩子:“你在学校里,千万不要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玩儿,你会跟着他们学坏的。”

有的孩子不解:“我凭什么不能和成绩差的同学玩儿,他们对我都挺好的啊。”

再看家长,立刻火了说:“不让你和他们玩就不能玩儿,你怎么这么拧巴呢。再和他们玩儿,我就揍你。”

就在刚才,我在楼下散步,又遇到这样的情形,只见一位妈妈气急败坏,把孩子痛哭的哭哭啼啼。孩子哭了半边,把妈妈惹火了,披头盖脸一顿巴掌。真想上去劝劝,可是面对我不了解的家长,凭经验还是远离为好,否则,我也会挨顿骂。

那么,家长让孩子不和成绩差的同学一起玩儿,有错吗?在我看来,这话还真是错的,错就错在家长只知道阻止,而不知道教育和引导。生硬的阻止基本上起不了任何作用,更达不到启发和教育的目的,应该怎样正确去引导孩子呢?下面我展开给大家分析,并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一、一味阻止孩子和学习成绩差的做法是错误的,别忘了孩子和玩伴建立起了信任关系。

1、孩子都有逆反心理,家长的阻止会让孩子偏找这个成绩差的同学玩儿。

孩子自打进入小学一年级后,便已经正式进入儿童期,在儿童期里由于独立活动能力增强,孩子在学校里会和同学之间建立起玩伴儿关系。这种关系是儿童成长的必须,因为他们需要摆脱孤独,需要彼此相互交往玩耍,并在玩耍中建立友谊和信任关系。如果家长一味阻止孩子不要和成绩差的同学交往,必然会让孩子因惧怕孤单而拒绝父母的要求。如果家长多次强调不允许孩子和成绩差的同学一起玩儿,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越不让我和他们玩儿,我偏就不听。实际上家长的生硬阻断,已经让以往的亲子信任关系出现了裂痕。

2、成绩差的同学本身是无辜的,大人带着有色眼镜看之,容易误导孩子看人下菜。

公心而论,那些成绩差的同学本身也不愿意那样,只是他们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早期教育缺失,认知和分辨力有限,综合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这才导致跟不上班上同学的步伐。然而对这些无辜的孩子,倒成了家长们的排斥的对象,平时告诫自己孩子,你坚决不能和成绩差的同学玩儿,否则,你也会受他们影响成绩也会变差的。在成人世界的围剿中,成绩差的同学往往易被同学孤立,性格也会随之改变。很多成绩差的孩子之所以在行为有破坏性,恰是对来自环境排斥后的报复性心理。因此,明智的家长往往都不会阻止自己孩子去接触成绩差的同学,他们非常清楚,那样做很容易让自己孩子看人下菜,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

3、老师如果不让班上同学和成绩差孩子交往,极容易孤立学困生,导致其心理问题。

极个别成绩差的孩子,由于家庭成长原因导致性格暴躁,极具攻击性,往往成为班上的“危险”份子。个别老师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就让班上同学远离他们。这一样来,则让少数成绩差且爱制造麻烦的同学进一步被孤立。我曾经做过几个相关的个案,有一个二年级小男孩,他在家里表现一切都正常,但是到了班上后就会情绪易怒,甚至时违反纪律被老师批评时,会大闹课堂,掀翻课桌,把书撕掉,东西扔的满地都是。通过调查和了解,发现这个孩子是因为被长期孤立导致产生极端报复性情绪,我就建议家长选择重视家庭教育的学校给孩子转学。这个孩子进入新的学校后,很快就融入了班级群体之中,表现越来越好,成绩也慢慢提上去了。如果不是找到这个因素,可能这个孩子一生的学业就毁了,还会导致人格的畸形。

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有很多缺点和不良习惯,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去观察。

1、理性的家长会理解孩子和成绩差同学的玩伴关系,不会生硬拒绝孩子与其交往。

如果你是理性的家长,你应该理解自己孩子和成绩差同学的玩伴关系,因为他(她)们在一起时,会把注意力放在玩儿上面,不会带有复杂的心理,更不会有歧视。对于成绩差的孩子来说,因为有同学愿意和他在一起玩儿,而从心里会产生一种感激之情,这种情感恰是本能的纯洁心灵所散发出来的。如果家长不允许自己孩子和这样的孩子接触,就无法让孩子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当家长理解自己孩子需要玩伴儿,更需要尊重成绩差同学时,你教给孩子的是做人的善良,是一种关爱。但是家长还不要忘了,要引导孩子观察成绩差玩伴身上有哪些缺点和不良习惯,好让妈妈(爸爸)做到心中有数,为后续教育和引导做好准备。

2、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往往身上有很多缺点,家长需要引导孩子认真观察,并讲给父母听。

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的缺点确实不少,这并不是孩子自己主观愿意有那些缺点,而是从家里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好习惯培养,加之也会被父母身上的不良习惯所影响,才会在没办法得到认知和分辨力培养的情况下,被动染上那些不良习惯。因此,对于理性的家长来说,当把成绩差孩子的缺点形成原因讲给孩子时,实际上也是增强你孩子认知和分辨力的良机。孩子带着目标去观察玩伴身上的缺点时,会格外有针对性,并且还有可能与之交流这些缺点或不足。当孩子了解成绩差同学越多时,对他们的观察就会越仔细,给父母提供的信息也就更具真实性。

3、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去理解和帮助成绩差同学,会增加孩子的责任感,提高免疫力。

在这方面我的感触特别深,我孩子在小学阶段,也有成绩差缺点多的同学玩伴儿。每一次孩子给我讲同学身上的缺点时,我都会引导他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那个同学,你应该怎样把缺点改正呢?从而减少周围人对你的歧视和排斥呢?儿子就给讲他会自觉遵守纪律,不会随意攻击别人,不去戏耍和嘲笑别人。当经常做这种换位思考的引导时,孩子的责任感就会慢慢增强。于是我就鼓励孩子去帮助他的同学,看看能否让对方听进去而有所改变。事实证明,当家长真教孩子去主动帮助那些有缺点的成绩差同学时,他们因为有较好的信任关系,还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我自己孩子反而会表现的更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助于免疫力的提升吧。

三、好习惯可以相互影响,坏习惯同样也可以相互感染,要引导孩子不学“坏”。

1、家长可从积极的一面去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好习惯方面去和成绩差同学去做比较。

请家长必须要清楚一点,孩子好习惯养成很难,需要每天去坚持,但是被成绩差缺点多同学的负面影响非常快。这本身不难理解,坏习惯属于自由散漫,不受约束性质,且常常是以故意破坏纪律或伤害他人为乐子。但是孩子不可能不接触这样的同学,因此,就必须要引导孩子从积极的一面去看问题,比如让孩子从平时养成的好习惯视角,去观察成绩差同学都有哪些行为表现,通过观察让孩子把看到的现象讲出来,然后让孩子总结几点。当孩子真能总结出来时,那可真了不起呢?因为这是孩子的杰作,他已经具备了主动分辨、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越是这样持续进行引导,越会让孩子强化不被坏习惯同化与影响的自制力。

2、再从消极的一面引导孩子,让其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让孩子主动分辨。

当然,前面我所讲的都是积极的一面,有些孩子因为坏习惯长期养成,得不到矫正,会演变为恶习,这样的孩子不要玩伴改变不了他,就连老师也很难教育和矫正。因此,你要告诉孩子,如果你出于好意去努力尝试改变这个成绩差同学的缺点,但是他根本听不进去时,你就没必要再奢求帮助他了,因为他和你的认知分辨力根本不在一起水平线上,你们对很多事的看法也相去甚远。但是必须要谨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意思就是说,你和一个优秀的人在一起会受到积极的影响,而和一个品行特别糟糕的人长往来,会被他同化和影响。必须要学会主动分辨,从是否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3、拿生活中由不良习惯变为恶习的事例来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不合理选择玩伴的后果。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那些由不良习惯最终变为恶习的事例,而这些事例恰是教育孩子的最好素材。如你带孩子去图书馆,看到有一个孩子在图书馆里大喊大叫,被管理员几次制止后都仍然如故,就可以问孩子,像这样的孩子你愿意和他做朋友交往吗?我相信你的孩子肯定会说“不”。再如你和孩子正在小区里散步,看到几个孩子在玩耍,其中有一个脏话不断,这时引导孩子观察,并问他,你说这个孩子讲文明吗?当你的孩子把注意力投向那个说脏话孩子身上时,他自然会告诉你,他不讲文明。那不妨再问孩子,如果让你和他做玩伴,你愿意吗?孩子会告诉你,不愿意。因为你孩子分辨力很强了,他会反感这种有不文明行为的玩伴。

四、鼓励孩子学会与成绩差同学正确交往,如果对自己造成不良影响要远离。

1、在孩子学会分辨的基础上,家长要教孩子社交基本知识,鼓励孩子学会主动选择玩伴。

前面做了很多分析和铺垫,现在我们需要把目光拉到你的家庭里,当孩子的认知和分辨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时,你就必须要把重点放在教孩子社交常识上面了。对于儿童来讲,看似在一起很随意玩耍,但是如果不懂社交常识,就不会知道该怎样去观察玩伴,选择玩伴。如教孩子遇到一个陌生小伙伴,想和他认识并一起玩儿时,必须要主动做自我介绍,可以这样说:“你好,我叫XXX,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们可以认识一下吗?”或“你好,我想和你一起玩儿,你愿意吗?”当你的孩子落落大方去主动礼貌结识新玩伴儿时,他的社交自信会随着被对方接纳而慢慢增强。有良好社交基本功的孩子到了学校里,则更容易主动选择班上的同学作为玩伴。

2、如果孩子固执己见,需要家长在孩子受到负责影响之后,做进一步的教育和引导。

有时孩子会和成绩差的同学成为玩伴儿后,不舍得分开。哪怕你再怎么劝,孩子也不愿意,在固执已见之下,你就不能再强行阻止了。但是你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那就是当你的孩子从他(她)这个成绩差的同学身上吃了亏,受了欺负之后,就有了再次引导的时机。如问孩子:“你看,你那么信任他,关心他,可是他最终还是没有尊重你,如果我是你,我就会认真思考了,我选择他做为我的好朋友难道就是为被他欺负?”当你顺着这个思路去引导孩子,孩子自然会动脑筋,孩子也会衡量利弊,通过一番劝导,孩子终会明白一个道理,和品行差成绩差的同学在一起,并没有什么好结果,我换不来尊重。

3、教孩子做社交的主动者,用自己出色的表现吸引身边的同学,从而对伙伴做出选择。

在我们成人世界里,是否发现过有些人气质特别优雅,谈吐特别得当?并且这些人往往是社交场合的焦点和中心,那你是否思考过,人家是怎么练出这么好的社交能力与修养的?答案很简单,那是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熏陶所致,是受自尊心与上进心支配所致。因此,你就可以告诉孩子,一个有良好品行修养的人,往往从小养成,而这样的人恰因为各方面都比较出色,而吸引着身边的玩伴儿,或者班上的同学。这时你的社交圈子就会比别人大,因为欣赏你才会喜爱你,愿意接近你和做好朋友好玩伴的人自然就多了。瞧,你就占有绝对的主动权喽,而当你有了对伙伴做出选择的权利时,你自然就会选择更优秀的人成为你的好玩伴或好朋友。

结束语: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当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想?是否发现以往忽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了?如果你以往还在愁怎样解决孩子与成绩差同学总是一起玩的事时,现在你知道该怎样解决了吗?我相信你通过自己的阅读与思考,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这样,我写这篇文章就有价值了。优秀父母,会不断坚持学习,也只有在学习中获取更多育儿知识,从而让你更轻易面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fxjK2wBmyVoG_1ZMy-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