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家长,如果这种管教行为从孩子幼儿期就开始,会让孩子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从外在行为表现来看,就是我们常说的胆小和内向。这种现象如果一直持续到儿童期,即上小学以后,性格就很难改变了,但是如果家长改观育儿观念和亲子沟通方法,有可能会让孩子胆子慢慢大起来。具体该怎样做呢?下面我给家长一些建议。
家长必须要清楚自己的育儿观错在哪,该怎样去面对孩子。
凡是总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家长,一般都有很强的控制欲。在家长的育儿观念中,只要看到孩子不按自己要求做,就会非常生气,而后演变为愤怒。有些时候,家长都不知道自己的吼叫是否正确,而是出于习惯性本能那样去做。因此,家长必须要彻底改变让孩子必须绝对听话这一错误的观念,不妨尝试这样去做。
1、家长要反思自己管教孩子时的目的。一般来说,管教可以分两层意思,一层是管理,另一层是教育。管理是针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予以纠正,从而给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秩序,即让孩子学会守规矩。而教育则是让孩子知道爸爸或妈妈为什么不让你这么做,这样做的坏处是什么。当孩子知道该怎样正确去做时,家长再鼓励孩子大胆去做,就容易让孩子在行为认知上面有主见了。
2、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主动尝试的自由。对于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家长来说,他们潜意识里害怕孩子犯错,甚至会把孩子一次犯错后果无限放大化,这样一来就会内心产生一种焦虑感或恐慌感。为此,家长必须要重新评价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无关乎生命安全方面的错,不妨尝试让孩子犯点错又如何?孩子们正是从错误后果中接受教育,才能知道怎样正确做事,这样一来就容易激发孩子主动大胆尝试做事的信心了。
3、家长脸上多点笑容,可以减少孩子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记得多年前,我在工作室里接待一对母女,妈妈是大学老师,儿子四年级。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就观察这位妈妈,脸上始终冷冰冰的,仿佛全世界都欠她的。再观察孩子,妈妈随时会用严厉的目光盯视孩子,孩子做任何动作,说任何一句话,都需要妈妈同意后才可以。打发孩子去别的房间去玩耍后,我对这位妈妈讲,你对孩子的态度太高冷了,建议你脸上多点笑容吧,否则,孩子只要在你面前就心里惴惴不安,这对他的心理健康没有任何好处。
重建温和式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父母面前敢于表现真实的自己。
孩子内向型的性格,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家长的性格,如经常陪伴孩子的爸爸或妈妈,谁性格内向,孩子就会倾向于向谁的性格。另一方面是受强力控制,导致孩子对经常陪伴的爸爸或妈妈特别害怕。如果想让孩子性格从内向转为外向,胆子由小变大,可以这样做。
1、夫妻两人必须要彻底改变原来对孩子说话的态度和语气。一般来说,那些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家长,往往和学历无关,前面我提到过是受观念所影响。只要家长知道你们的说话语气有问题,不妨从现在开始,降低对孩子说话的音量,不要再大嗓门喊了。和孩子说话时要减少话语量,这样对孩子的听觉神经会减少刺激,舒缓孩子在父母面前的紧张感。
2、家里要多一些欢声笑语,这样可以让孩子拥有心理安全感。凡是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家庭里,往往充斥着浮躁与不安。孩子在这种不安的家庭氛围中,会变的非常郁闷,完全少了儿童的阳光与活泼。而家长们如果意识到这点,就需要平时多在家里开心说话或聊天,只要家里多了欢声笑语,就会让孩子受到感染,悄然间参与到与大人的互动或游戏之中来。
3、手把手教孩子做事方法,孩子学会后放开,鼓励孩子大胆去做。以前家长只顾着对孩子大吼大叫,并且经常责备孩子做的不好,从而忽略手把手教孩子做事方法。孩子一方面是不知道怎样做才符合父母的心意,才显得没有主见。另一方面是害怕做错了,又被臭骂一顿,自然就更不敢做了。或者有时孩子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也不敢和父母说,只能憋在心里,就这样压抑久了,形成了偏内向型性格。既然如此,家长不妨手把手教孩子做事方法,让孩子学会后放开大胆去做,哪怕做不好也不要紧。当孩子得到父母的允许,并经常被鼓励与赞许后,胆子自然就会慢慢变大。
帮孩子分辨对与错,重建认知,规范孩子行为,给孩子明确的自由空间。
以前家长对孩子控制欲过强,导致孩子根本没有自己的思维主见,时间久了,会让孩子不愿意动脑思考,也不愿意说出内心的想法,就那么傻呆呆地坐着、站着、在指挥之下小心弈弈做事。这对孩子来说,几乎没有自己明确的认知与分辨意识,就像提线木偶似的,因此,家长必须要解放孩子手、脚、嘴、眼、脑,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
1、结合孩子所经历的一日生活,家长帮助孩子重建认知和分辨。如果以前忽略对孩子进行基本生活认知能力培养的话,你肯定容易让孩子不管做什么都不知所措,结果就导致孩子大脑空空,做事找不到头绪。而现在必须要结合孩子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教孩子怎样做才是对的,结合上面我提到手把手教。
2、重新拟定家庭规则,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为放飞孩子做准备。有些时候,家长之所以对孩子管控太严,就是看到孩子总做错事,生怕出了意外,才会不断控制孩子。其实家长完全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给孩子遵守规则和纪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通过与孩子进行亲子游戏,借助游戏规则可以让孩子在玩儿中理解规则的含义,再拓展到生活、学习、社交之中,孩子就知道该怎样去做了。
3、从目视范围内观察孩子自由做事,渐次过度到放心让孩子自主做事。家长必须要树立一个新观念,我们养育儿女终极目标,不就是让孩子学会基本生活技能,不断培养孩子走向独立,最终离开父母的庇护而走向社会吗?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平时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对孩子进行基本独立能力的培养,如在室内,或者户外,在家长目光可视范围内观察孩子与保护孩子,让孩子自由去玩耍或做事。当安全教育搞的足够扎实后,到了小学一二年级时,就可以视情况让孩子在安全区域内自由玩耍,父母不必再随时陪伴了。
结束语:通过上面的分析与介绍,我相信家长应该通过对比找到自身问题。如果你是擅长于学习的家长,就必须要彻底改变你的错误育儿观念。绝不能垄断孩子的话语权,阻碍孩子自主探索尝试做事的权力,更不能批评或斥责多于鼓励与赞赏。当你成为温和型的父母后,会发现自己心态变了,孩子在你眼中总是那么聪明可爱与机灵。如果你有这些改变,你的孩子就会慢慢愿意和你交流,性格自然会随之改变,胆子也会慢慢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