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默契能经得起考验吗?
本文所属栏目=桌游陈列室
这是桌游陈列室的第27篇文章
看到题目
不知道你的脑海里蹦出了哪些游戏?
老规矩,我先给大家几个提示
去年出版,今年流行
配件特殊
设计师也设计了《心灵同步》
.
.
.
你心里是否有了答案呢?
是的,它就是前段时间
捧得各类聚会游戏奖项的
《波长》(Wavelength)
大家好,我是末末。前不久,朋友神神秘秘从裤裆里掏出一盒英文游戏,和我说,今天咱们来玩这个吧!我定睛一看,这不是前段时间大名鼎鼎的《波长》(Wavelength)吗?据说还是个考验默契的游戏。
说到默契游戏,我可没有在怕的,毕竟咱也是玩这类游戏的一把好手,像是《行动代号》《谍报风云》,还有《双胞胎》,都是我的拿手好菜,区区一个《波长》岂能难倒我?玩!马上玩!让你瞧瞧咱俩的友谊和默契可不是白培养的。
于是,在研读完规则后,我们开了一局《波长》。结果嘛?想知道结果,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幸运大转盘”既视感的配件和操作
作为今年的游戏新秀,《波长》可谓算是小有名气。虽然称不上拿奖无数,也依然生猛的拿下了金极客奖最佳聚会游戏、Dice Tower年度聚会游戏两个有分量的奖项。
似乎从《行动代号》开始,考验默契类、提示猜测类游戏逐渐成为了广受玩家喜爱的类别,每一年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爆款的默契猜测游戏让玩家在聚会时爱不释手,比如前几年的《谍报风云》《独家暗语》等。而今年这个类别的最佳,或许要被《波长》所占领。
在去年,《独家暗语》这款猜词游戏也是特别火,获得了当年的红标奖 (图源:BGG)
当你第一次见到《波长》这款游戏,一定会被它独特的配件所吸引,除了少量卡牌和几个指示物外,就剩下一个奇怪的转盘和一个奇怪的收纳,而这两个配件正是这个游戏的玄妙之处。
游戏的转盘可以被插在收纳上,转盘有一个挡盖,当挡盖合上的时候,玩家们将看不到转盘里具体的内容。而当挡盖被掀开时,在白色的盘面上会有一个带有颜色和数字的扇形区域,这个区域约占可显露半圆区域的六分之一(仅为目测)左右,而且被分成了五个部分,从中间到两边分别为“4/3/2”分数区域,而转盘的红色指针设置在挡盖外面,可以在半圆区域内随意转动。
左边为合上挡盖的转盘,右边为打开挡盖的转盘
其实看配件,规则似乎就能猜出个一二。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转盘,还以为自己走错了片场,跑到了隔壁幸运大转盘抽奖。不过话说回来,这个真的似乎能拿它来抽奖,4/3/2区域分别是一二三等奖(请原谅我的脑洞)。
游戏的名字叫做《波长 Wavelength》,正如它的名字,这是一个十分考验“脑电波”的频率是不是在同一个范围内的游戏。和很多提示猜词类游戏相似,游戏将玩家分为两队,每队将选出一名玩家作为提示者,而剩下的玩家作为猜测者。
在游戏中,会出现一组完全相反的词语,它们被写在一张卡牌上,并用颜色区分。在游戏的每一轮,提示者要选择卡牌的一面,并插在转盘下面的卡槽内,随后合上转盘挡盖,在看不见的状态下随机转动后面的白色轮盘。转动完毕后,在其他人看不到的情况下,提示者打开挡盖并查看得分扇形区域所在半圆区域的位置,然后合上挡盖准备提示。
提示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队友顺利把红色指针转动到得分的扇形区域,而提示的依据,则是下面插着的正反义词的波长卡牌。卡牌的两端,分别代指半圆扇形区域的两端,整个半圆形盘面就好似一个波长的谱。
当然,本队猜词成员的目的,是根据提示者的提示,转动外面的红色指针到某个位置,最后打开挡盖后,指针停在哪个分数区域,就获得多少分,停在白色区域不得分。
而你们的对手也没有闲着,他们则将判断对方提示者所转的转盘得4分的区域,是停在左半边,还是右半边,也就是判断更接近与两个词语中的哪一个。如果猜对则可以的1分。
两个队伍交替进行游戏,直到其中一方获得10分则结束游戏获得胜利。值得一说的事,这个游戏的计分方式,也是通过棒状的token插在收纳槽里来表示的哦~
游戏中的计分棒
滋滋滋……传输失败了?!
看上去,《波长》这个游戏十分的简单,也很适合聚会上手。这怎么会难倒我和我朋友,毕竟多年感情在啊,我们之前一起玩《行动代号》《截码战》都战无不胜的。朋友对我信誓旦旦的说:“咱俩一队,杀他个片甲不留。”
游戏的封面也很有设计感
结果,的确是片甲不留了,但是满地都是我们自己的片甲。玩完差点和我朋友友谊的小船不复存在,我们几乎全程就在白色区域里走不出来了。比如“令人恶心的-美味的”这个词里,我的得分区域在中间靠近美味的这边,当我形容了一个“海底捞”之后,我的朋友二话不说就把指针拨到“令人恶心的”那一端,脸上充满着自信的表情。我恨不得把火锅汤泼在他身上(开玩笑)。
的确,《波长》的确是看上去容易,实际玩起来脑回路完全对不上号的游戏。你可以说它是个猜词游戏,因为毕竟是由一个人负责提示词语,另外一群人猜测;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考验大家频率同一性的游戏。
你以为你在第一层,其实你的队友已经到了第五层
你对某件事某个程度的理解,和他人的理解或许就完全不一样。玩着玩着,当你发现你的指针总是和得分区域南辕北辙时,就会有一种这么多年朋友白交了的冲动,所以把它归类为“友尽游戏”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这个游戏的设计师Wolfgang Warsch了。什么?说到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悉?没关系,我来提几个他的作品你就知道了。比如《心灵同步》,再比如《绝顶聪明Ganz Schön Clever》,再比如《Fuji》,是不是感觉这几个游戏和《波长》有那么点类似。是的,WW老师的作品,似乎都有那么点玄学意味在里面。
WW老师的作品 (图源:BGG)
不过,你也能从他的游戏中,找寻到那么一点点设计规律。当年的《心灵同步》,揽获多项国际大奖,其实在简单规则背后,考验的是玩家们对待数字大小程度判断的一种频率;而这次的《波长》,似乎把握的也是这个原理,而判断的对象从数字变成了一个概念性的东西。
但是有不得不说,WW老师设计的游戏虽然“古怪”“玄妙”,但是你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玩起来却感觉像着了魔。正如不知名设计师阿联所说,他的游戏在设计上几乎没有技巧, 看完之后让你觉得这种游戏一天就能设计出来十个,但是玩起来就是很上瘾,你也完全想不到这样竟然也能被设计为游戏。
不过嘛,WW老师的游戏,经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喜欢的人会很喜欢,觉得这是神作,不喜欢的人会很不喜欢,甚至称之为“负分游戏”。这或许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游戏设计师WW老师(图源:BGG)
在我看来,对他人与自己频率一致的渴求,或许是当代游戏玩家希望得到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节奏感”,而《波长》这类游戏,正好抓住了这一本质。也让玩家在玩的过程中更容易沉醉其中吧。
默契检测器?聚会必备!
最后还是说回到《波长》这个游戏本身上来。作为考验默契的猜测游戏,《波长》能获得多项桌游奖的最佳聚会奖也算是有一些道理的。简单易上手的规则、轻松欢乐相互推锅的过程、精美的游戏配件和极简的游戏画风,都能够成功好朋友之间聚会暖场的不错选择。
但是我认为《波长》吸引我更多的是游戏过程中对于每个程度的把握,每次形容的词语,甚至会引发一些你对生活的反思。(比如上面的海底捞,我们游戏后认真的讨论了它到底好不好吃)
当然这次,初次体验完《波长》后,我依然给新手们准备了一些小建议。也仅仅是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你游戏愉快:
- 游戏中,实则考验的是猜题者和答题者 对于某个词程度的认知 。猜词者要多站在出题人的角度考虑哦。
- 游戏因为每轮设置有对方猜测正反的环节,所以 请提示者慎重考虑提示的明显性 。如果过于明显,很容易“赔了夫人又折兵”哦。(就是自己队没猜出来得0分,对方猜出来得1分)
- 提示者可以从卡牌的两面选择一面放入卡槽,尽量 选择自己有把握的一面 。
- 对轮次不要报很大期望,我们最后 玩了10+局才结束了游戏 ,可能你对你们的默契很有信心,但其实会一直猜不中。
- 游戏建议 以欢乐为主,分数什么的并不重要 ,更重要的在某一轮中你恰好把指针指向了4,或者是游戏后对于某个词语唇枪舌剑般的复盘。
游戏的收纳设计的也特别带感
最后来聊聊有关考验默契的猜测类的游戏,虽然这类游戏从《行动代号》开始涌现的越来越多,但其实在此之前也有一些这样的游戏比如《画物语》等。而大多数这类游戏在设计中,基本都会通过规则,让提示者的提示既无法太明显,也不能太不明显,这一点也是游戏最耐玩、最玄妙、最有设计感的地方。
不知道,听完我的介绍,你会想和朋友体验一发《波长》吗?不过你们的默契真的能经受起这样的考验吗?来试试吧!我们下期见!
你喜欢《波长》这样的游戏吗?
来根据下面的图片,猜猜得分区域在哪个区域吧!
提示:健身环
运动Sport-游戏Game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