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以往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总是关注血糖,如今,血压情况也在检测的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患者意识到控制血压对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对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控制,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严格控制血压对糖友也很重要
严格控制血压比强化控制血糖更有价值
在药物选择上, 除考虑降压药的疗效外,还应考虑有无靶器官保护作用; 能否降低大血管并发症事件及微血管并发症;药物对糖代谢控制或低血糖症状有无影响等。及早发现和控制高血压, 有利于预防和延缓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显著降低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总体病死率,保护肾脏等重要器官,使患者享受正常的生活。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严格控制血压可以使任何由糖尿病引起死亡的发生率下降 24%、心肌梗死下降 44%,并发现若与血压控制在 154/87 毫米汞柱 (1 毫米汞柱 = 0.133 千帕)比较,严格控制血压至 144/82 毫米汞柱 ( 收缩压下降了 10 毫米汞柱, 舒张压下降了 5 毫米汞柱) 能显著降低糖尿病相关病死率、中风发病率等。因此,强化控制血糖治疗和严格控制血压是事半功倍的事情,而且严格控控制率与治疗率仍很低,高血压发病后,大多数患者并无不适亦无自觉症状,容易忽视。我们强调糖尿病患者在首次就诊及以后每次随访时,均应测量血压。对已知存在高血压和(或)肾病的患者,更应经常监测血压情况。不要因没有症状而长期不测量血压,或因过去测量血压不高而不再定期测量。测量血压后,应记录下来,就诊时给医生参考。
测量血压应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血压波动, 应坚持在不同日反复测量; (2)选择符合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 并确定该仪器处在良好工作状态; (3)注意血压测量方法的规范性: 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 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 2/3;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 5分钟; 被测量者最好坐在有靠背的座椅上,裸露出右上臂,上臂与心脏同一水平,必要时加测站立位血压;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 2.5 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处;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第1音)和第Ⅴ时相 (消失音) 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应间隔 1~2 分钟重复测量, 取2 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2次读数相差 5 毫米汞柱以上,应再次测量,以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评估高血压的危险性
目前认为不但要多次测血压判定血压值, 而且在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四个方面评估:(1) 血压水平;(2)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 以及可变因素如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3)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如脑血管、心血管、心肌、肾、眼底、外周血管);(4)相关疾病如脑卒中、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眼底出血、蛋白尿、肾衰竭等。这一全面评估的目的是为综合治疗每一位高血压患者提供依据, 并判断预后。若高血压合并存在这些情况, 则危险性相应增加。国内外有关高血压治疗指南均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及合并的器官受损情况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危险性进行量化并分组。国内外有关高血压指南均强调重视高血压与糖尿病共存这一特殊人群, 认为高血压患者若有糖尿病, 无论是否有其他因素,即列入高危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