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早期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防癌体检”提前把癌症挡在身外

2019-08-22   中国家庭报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要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防癌体检相当于古代战场上士兵手持的盾牌,敌人弓箭射来,可以靠它保命。

防癌体检可以在癌症的初始阶段,把已经癌变或即将癌变的问题查出来,并通过手术、药物等干预方式,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让患者有更大的机会痊愈。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高危人群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那么,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长期从事肿瘤防治和科普工作的著名学者、原协和医学院教授王晨光介绍说,高危人群是指发生某种癌症的风险较高的人群,一般有四类。

第一类是工作或生活中长期接触易致癌物的人群。易致癌物包括石棉、苯、镉、铬、镍、砷、木屑、放射线、氡及氡子体、紫外线、烷化剂、芳香胺、多环芳烃、乙烯雌酚、氯乙烯、4-氨基联苯、双氯甲基醚、煤烟和焦油、杀虫剂、橡胶等;第二类是有癌症家族史,或者已经发现癌症前期症状的人群,这些前期症状包括高烧不退、咳嗽不止等;第三类是长期吸烟、被动吸烟者、嗜酒者,以及有其他特殊嗜好的人群;第四类是患有乙型、丙型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人群。

不同类型的癌症有不同的高危人群。王晨光说:“比如肺癌,年龄大于40岁且吸烟超过20年、接触无机砷、石棉、铬、镍等,患有慢性肺疾病史的人,就属于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并不一定会患癌,非高危人群也并非一定不会患癌。王晨光说:“之所以定义高危人群,就是说这个群体患癌的概率要比其他人更高,可能高几倍甚至几十倍。高危人群一方面多了解防癌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尽可能远离致癌因素;另一方面注意前期症状,如有怀疑,及早到医院检查。平常生活中,最好每年参加1次防癌体检。”

普通体检与防癌体检有何区别

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把体检作为健康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定期体检的人,是否还需要进行防癌体检,常规体检和防癌体检又有何区别?

常规体检的项目主要是检查传统的生理指标,其目的是评估各种器官的功能是否存在异常。这样的体检比较全面,但缺乏针对性。

相对来说,防癌体检是通过现代医疗检测手段,了解和癌症相关的指标,因此更具有针对性、专业性。

此外,常规体检是规定动作,大家都一样,防癌体检则是个性化,不同的体检者可能接受的检查完全不同。

防癌体检是怎样进行的呢?王晨光解释说:“防癌体检的程序和一般的体检也不一样,防癌体检包括癌症评估、了解病史等多个环节,最后才是专业检查。”

常规体检中,所有人做的检查都是一样的,但防癌体检中,每个人的检查可能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防癌体检的面更窄,但更细致,更深入,更全面,几乎不会出现遗漏。”王晨光说。

哪些癌症适合防癌体检

随着医学的进步,癌症正在从可怕的绝症变成可控的慢性病,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因为许多癌症并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所以一旦发现,就已经是中晚期,这时候治疗的效果就非常有限了”,王晨光说,事实上,“如果能在发病之初,甚至出现前期征兆的时候就发现,是可以治愈的,且治愈率非常高,有些甚至超过90%”。

如何降低患癌的概率?王晨光说:“一般来说,预防癌症有几种方法,第一,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注射疫苗,但目前有疫苗的癌症不多,如宫颈癌是有疫苗的。此外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的发生,并以此预防肝癌,也是有一定作用的。第三就是防癌体检,这种方式效果最好,也是预防方式中占比最大的。”

但并非所有的癌症都适合防癌体检,王晨光说,“防癌体检一般用于高发病率、有相对明显症状等特征的癌症,在国际上,宫颈癌、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这四种癌症是普遍实施防癌体检的,因为这几种癌症的发病机制相对清晰、高危人群相对固定,体检的效果也比较好”。

数据显示,在我国,主要发病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前6种癌症的发病率约占所有肿瘤的70%,死亡占比也接近80%。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是乳腺癌。王晨光说:“前6种癌症都是适合防癌体检,比如肝癌,我国乙肝、丙肝携带率比较高,而这两种恰恰又都是肝癌重要的诱因,也可以通过筛查早发现。”

哪里能做防癌体检

从小生活在提倡养生、重视健康的家庭,陈宏养成了许多同龄人不具备的健康习惯,不抽烟、不喝酒、常运动、按时休息、多吃蔬菜粗粮等,但他依旧为自己的健康担心。尤其是近几个月来,经常便血,这让陈宏格外忧虑,他咨询了很多体检机构,但越是咨询,就越觉得问题严重。

当前,社会上各种检测机构、检测项目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到底该如何选择?对此,王晨光说:“防癌体检是非常专业的检查,因此必须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检测机构,不要相信天花乱坠的广告,有些广告宣传得很夸张,但实际上并不专业,轻信之后,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也可能危害健康,或者延误病情。”

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之后,还要对防癌体检有一定的了解,王晨光说,现在信息很发达,医院也都有自己的官网、微信公众号等,上面会有很多科普的文章。对体检来说,多看一些权威平台的信息、知识是有益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同时,在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防癌体检时,医生首先会对体检者的情况做一个综合评估,然后提出建议,告诉体检者哪种癌症发病的风险较高,做何种检查比较适合,比如肺癌的高危人群,可以选择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结直肠癌和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多选肠镜和胃镜检查等。这个过程中,体检者本身也会对防癌体检的知识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防癌体检能做到什么

为什么要做防癌体检?防癌体检又能对防治癌症起到怎样的作用?

“其实,癌症是通俗的说法,一般人们会把恶性肿瘤称为癌症。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疾病,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很多癌症发现时已经晚了。而防癌体检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王晨光说。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的数据显示,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只有13%,但通过体检发现的早期肺癌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近90%。其他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等,早期发现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甚至可以达到100%。

5年生存率是衡量癌症治疗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早期发现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王晨光说:“肿瘤防治中,有一个概念叫癌前病变,也就是癌症的前兆,所谓前兆,就是有预兆但还不是癌症,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发现,是可以治愈的。此外,即便已经发展成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如果是早期,治愈的希望也很大,在美国,所有癌症的平均治愈率超过60%,日本超过50%,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好的治愈率,就是因为早发现早治疗的缘故,而要早发现早治疗,防癌体检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

此外,防癌体检的意义不只是早发现,还是改变自身生活习惯的契机。王晨光说:“生活习惯是癌症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重度烟瘾,很容易引发肺癌。而防癌体检中,医生会对个人的生活习惯进行评估,并给体检者提出合理的建议,提醒他们,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这对降低癌症的发病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年轻人也要具有防癌意识

研究显示,30岁以前,癌症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到40岁以后,则开始直线上升。不过,这一数据只是综合结果,实际上,不同癌症的发病年龄也不同,而且,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癌症的发病正在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因此,防癌体检不仅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年轻人同样需要。

王晨光说:“一般来说,40岁以后,1年进行一次防癌体检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高危人群,是不限年龄的,需要5-10年检查一次。此外,不同癌症的检查年龄也不同,一份2017年发布的《防癌体检规范专家共识》认为,针对乳腺癌的防癌体检,35岁就要开始,而宫颈癌则要从21岁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防癌体检不是一劳永逸的,不同癌症的检查间隔也不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到,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的常见癌症,建议高危人群选择专业的体检机构进行定期防癌体检,根据个体年龄、既往检查结果等选择合适的体检间隔时间。

王晨光说:“如结直肠癌,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5-10年检查一次即可,但如果一个人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检查间隔应该在6-8个月。同时,如果有容易诱发癌症的因素,检查的间隔也不一样,比如胃癌,一般情况下3-5年检查一次胃镜就可以了,但若是有萎缩性胃炎,则需要1-2年检查一次,如果有中度不典型增生,就需要半年检查一次。” 文/本报记者 彭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