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想孩子有出息,在5-8岁时,父母少说1句话,多做3件事

2019-09-20     来川父母课堂

柏拉图曾经说过:“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孩子的初期教育在整个人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由于缺乏一定的自我意识,所以大多的信息来源,都是来源于最亲近的父母。

在北大教授看来,孩子5-8岁是成长的关键期,对外界旺盛的好奇心以及快速的学习能力,都对孩子今后的行为处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这期间,父母注意少说1句话,同时多做3件事,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样才容易长大有出息。

少说1句话:“你看看别人xxxx!”

对父母来说,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孩子作对比,似乎是件非常正常,甚至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件事。在父母看来,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鼓励孩子上进,这样的方式似乎再正常不过,但是在北大教授看来,一味的逼压孩子,反而会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甚至是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成长发展。

多做3件事: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其实对很多孩子来说,缺乏自信心似乎是件极为常见的事情,无关成绩、无关能力,甚至无关出身背景,内心深处缺乏的自信心,其实大多源于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不是意味着需要一味的偏袒、宠爱,而是学会遇事多与孩子商量、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才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关键。

2、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对于小孩子来说,每天的任务就是好好的玩耍以及休息,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如何能够从玩乐中学到知识、积攒经验,甚至是懂得道理,却需要父母的有意引导。

时间观念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让孩子养成不重视时间,甚至是浪费时间的性格,那么对孩子无异于是拖后腿的存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孩子5-8岁期间,尤为重要。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父母处于对孩子的宠爱,往往会将孩子犯错的责任,平时做事的义务,都揽到自己身上来,但是如果这样长期发展,却对孩子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

学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不单单的是口头上的责备,更是落于实际行动上的教导。学会让孩子独自面对问题以及各种突发情况,才是让孩子能够在今后独自成长的过程中,更加顺遂的关键。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ucgVG0BJleJMoPMjps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