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最重要的内容都在这里,关键看你能不能做到

2019-10-19     建筑设计风水学

养生最重要的内容都在这里,关键看你能不能做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实际上,大家读懂了这段话,照着去做了那我们就是上工,健康一定没有问题,这段话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内经讲的健康,一百岁。所以今天非常希望各位都能够一百岁,真正的长命百岁。长命百岁不是病怏怏的长命百岁。如果病怏怏的很残酷很痛苦的一百岁,那就是老子讲的"老而不死谓之贼"了,"老贼"。所以内经讲的是"行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心身健康。所以今天非常希望各位真正的在身心都健康的状态下度百岁乃去。我们下面就来具体的看这段话,来玩味这段话。确确实实这段话是需要体味的,体味了以后更重要的是去行持。

所以这里把能够度百岁的这样一些人叫做"知道者"。"道"是什么?老子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道这个东西是刹那都不能够离开的,能够离开的,现在先暂时放一放,待会再说,这个就不是道了。有人说你身体要注意哦,他说忙过这段时间再说,那这个显然就不是"道"了,就不是"道者"的风范。"道"是刹那都不能够离的,可离开的就非"道"了。就像我手持这个杯子,如果我只要一不留神一松手,啪啦一下就没有了,"道"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为什么说"道在日用"呢,举手投足之间呢,为什么说要坚持,要持之以恒呢,那就是这个意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接下来《内经》就讲到了"知道者"是什么?

法于阴阳

就是知道者必须要效法阴阳,阴阳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中医的一个大问题,实际上也是传统文化的问题。阴阳是什么?可以说阴阳包罗万象。所以《内经》里面谈到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讲的是天地之道。所以中医为什么要效法天地,为什么老子要讲道法自然,就是因为古人认识到了我们跟天地跟自然乃至跟日月是息息相通的。这个整体观念并不是人身是一个整体,而是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里面人必须顺从、效法这个整体的变化。也就是我们都要服从中央的领导,都要与中央保持一致,至少你与中央保持一致你的政治才有前途,政治又决定经济,你的经济才有前途,你的身家性命才有前途,都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跟天地保持一致。这就是法于阴阳,我们的健康才有保障。所以对天地要有一个认识、对自然要有一个认识。

《素问》第二篇,叫"四气调神大论"。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阴阳四时。现在我们讲四时就是春夏秋冬。"阴阳四时者"是什么?"万物始终也。"所有的物不是一个物,万事万物的开始和终结都是由阴阳、由四时产生的。万事万物怎么开始怎么发生,最后怎么样终结,都是由阴阳四时所决定,是"始生之本也",是"始"与"生"的根本,提的很高。所以阴阳我们可以不法吗,阴阳我们可以不顾吗?这里讲到"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怎么叫得道高人呢?这里讲的很清楚很明白,逆之则灾害生,阴阳四时我们是需要顺从。天地变化了我们也要变化。

为什么我们要睡觉?大家知道吗?因为有日落,有黑夜。人的睡眠就像黑夜,天地的黑夜;人工作的状态就像天地处于白昼的状态,这个很直接,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大家可能会笑这就是中医,对!这就是中医。

可是这个中医很深。天地为什么会有白昼,人为什么会有寤寐,就是觉悟和睡眠的状态,人为什么要在一定的时间睡觉?为什么不能够昼夜颠倒?这里讲的很清楚:逆之则灾害生。昼夜颠倒就是"逆",灾害就要来;从之则苛疾不起,顺从就是天地黑了,你也黑;天地亮了,你也亮。那么苛疾不起,疾病不会来找你,你就得道了。得道就多助,谁助啊?自然自助啊,自然的力量可是大了。失道就寡助,逆之,你不得天地相助,你势单力薄,那你不生病谁生病?这里讲的很好,这样的逆顺之间就是一个得道与失道。所以养生最重要的在这里已经告诉我们,这个原则已经很清楚,已经和盘托出了,就等待我们怎么去行持。

紧接着《内径》又讲:"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这讲的太好了。"道"这个东西呢是圣人行之,圣人拿着这个道,知道这个阴阳四时顺之则苛疾不起,逆之则灾害生,他就保持顺从,每天都这样去做,行之。愚者佩之,大家喜欢戴项链什么,佩在身上,只是佩戴而已,只是装样子而已,不是具体去做,这是愚者,你得不到利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seg620BMH2_cNUgv4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