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60年前的广州重现街头......

2019-07-07     银角大王W

广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某个街头的老建筑,就是某段历史的印记;同时,广州的面貌也日新月异,要是活在过去,根本不能想象往后会是这样的光景。

看到某个十字路口,就能发现什么是时过境迁。

图为中山五路教育路口

哪怕是一块小小的路牌,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化发展。

城市发展得太快,快到已经忘了原来是什么模样,但我们可以用照片去记录。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故地重游”,或熟悉、或陌生、或已经历“沧海桑田”......

/关于城市天际线/

曾经的城外大新公司,现在我们习惯叫它“南方大厦”。它是广州最早出现的“摩天大楼”,现在已不像从前一样“鹤立鸡群”了

爱群大厦,1937年开始成为广州第一高楼,如今已被“埋没”在“年轻”的高楼大厦中。

1967年,广州宾馆紧随其后成为广州第一高楼,一举打破爱群大厦长达30年的“最高”记录

城市发展迅猛,城市天际线也被迅速“拉高”。谁曾想到,这一片片广阔农田,现在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珠江新城CBD。

从南方大厦再到珠江新城,城市的“海拔”由西往东被拉高,高度的刷新,也带来了商圈的兴衰。

/关于商圈的变迁/

曾经的长堤,有着广州“外滩”的美誉。有80年历史的大同酒家,就见证着长堤商圈的兴衰,也随着商圈的衰落而衰落。

海印缤缤广场原名中苏友谊大厦,曾是前32届广交会的举办地。如今广交会已经搬到了琶洲,这里成了软装采购中心。而9-11楼的KTV也成为年轻人们的休闲好去处。

2002年,北京路出土了从唐代至民国的路面,自此奠定了“千年古道”的地位。周边商场林立,人气长盛不衰。

北京路与文明路的交界处,每天都人头攒动。繁华的丽都大酒店,这里原本是市公安局永汉警察分局。

从“大新公司”,到“中山五路百货商店”,再到如今的“新大新”,广州老城区最繁华的十字路口,依旧有它一席之地。

90年代,天河路商圈崛起,天河城成为这个商圈的第一个购物商场。除了外饰改变还有多了一栋喜来登酒店和一栋粤海天河城写字楼外,外观并没有太大改变。

而从前在天河城旁边的宏城广场,现在变成了集众多奢侈品牌于一身的天环广场。

/关于城市交通/

珠水两岸,几十年间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海珠桥旁的一排疍家人,如今早已洗脚上岸。繁忙的渡轮也渐渐被一座座跨江桥所取代。

海珠桥上,曾经见证着“单车王国”的壮观,如今已再难复刻。

人民桥上,改变的不止是桥的模样,还有车辆的型号外观,以及人们的出行方式。

广州火车站,第一批外来务工人员南下的第一站,如今也是旅客进出广州最主要的车站。

“广州站”三个大字与那个大钟依然在,但外墙与两旁的标语已经发生了改变,“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现已成为广州站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最早的广州站是在大沙头,是原广九铁路的起点。曾经的铁路现在变成了马路,还有一座广九铁路纪念园。

/老照片中的这些,依旧在/

北京路最北端的省财政厅,从1919年开始就已经在那里。

在财厅不远处还有广州最古老的西餐厅——太平馆西餐厅。这里最享负盛名的,当属“总理套餐”与“总理夫人套餐”了。

清末民初,大批传教士来到今天的东山口,建起教堂、学校。如今这里名校林立,而教堂中的圣歌也依旧咏唱。

图为基督教东山堂

镇海楼虽已不能“镇海”,但任凭如何沧海桑田,依然矗立在越秀山上。

同在越秀山的五羊石像,也没有多少变化,只是周边的树木长高了。

凭时光怎么走,透过拱门,蓝瓦红柱的中山纪念堂依旧大气庄严,仿佛一位老者在城市中心静静地看着广州的变迁。

五仙门发电厂,曾为中心城区提供充足的电力。1975年“退役”后,这里曾做过酒吧和批发市场,如今已是市级文物单位。

/而有些,早已不见踪影/

曾经海珠石早已沉埋地下,岛上的海珠公园也随之不见踪影。现在的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以前生产“虎标”万金油的永安堂,成为今人怀古辨认海珠石的标志之一。

粤海关这座“大钟楼”,建成于1916年,已经矗立在西堤岸边100多年了。

不过,最初在原址上的海关是长下图那样的。1860年起,粤海关的行政权就有洋人把控着,直至新中国成立。

越秀山曾被称为观音山,因为在山上曾经有座观音阁,因年久失修已被拆除,如今留下的,只有这座“粤秀奇峰”的牌坊。

后来在观音阁的原址上,建起了中山纪念碑,与越秀山脚下的中山纪念堂遥相呼应。

当同一地点的新旧照片对比,你会不会有种时光荏苒的感觉。我们看到的也许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轨迹,更是自己生活的轨迹。

- end -

内容来源遇见广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eVFDGwBmyVoG_1ZbN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