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个外卖,小哥“不见面”疫情下的无接触配送能走多远?

2020-03-24     浙江新闻温州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给温州带来各种影响,同时也给这座改革创新之城带来各种转机,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迎来了一次重构的机遇,“共享模式”“隔离经济”“在线服务”等成为孵化新经济的重要加速器。新时代,如何不浪费一场危机,抓住新需求,把握新机遇?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疫”线新经济》专题,聚焦温州“敢为天下先”的经济活力——

点外卖,不用见到“小哥”。疫情特殊时期,“无接触”外卖配送模式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

解决外卖配送的“最后100米”。近日,记者发现,温州街头出现了不少“安心自提点”和“智能取餐柜”。温州市场监管部门表示,该项“无接触服务”优先选择分布在外卖需求量相对集中的写字楼、创意园、社区、医院等场所,目前全市已有300多个外卖点陆续投用。

突如其来的疫情,催生外卖配送链优化升级。而这场基于“物”或“网络”等为中介,带来的经济生活变革不仅限于外卖,无接触配送能走多远?

安心自提,

外卖“无接触”带来这些方便

“您好,您的外卖已放置在楼下自提点,请尽快取走用餐。”

3月22日中午,在温州市区车站大道锦苑大厦“安心自提点”,“饿了么”平台外卖配送员刘师傅完成送餐后,打了个电话确认,便准备离开。他告诉记者,若在以往,他得一直等在楼下,当面把热乎的外卖送到买家手上。

记者在外卖自提柜看到,柜子空间较大,五层架子,目测可容纳五六十分外卖。柜子侧面还特地标注了配送“健康标识”,如实名测温追踪、全程配送戴口罩、外卖箱消毒等。

在刘师傅看来,这样的无接触配送便利许多,“不用见到对方,买家觉得安全,我们也腾出更多时间去送外卖了。”他说。

某种程度上,无接触配送让服务更加灵活。在温州市区工人大厦办公的李先生,现在习惯提早半天定外卖。“这段时间都要分餐吃饭,我一早起床一口气把早餐、午餐都订了,到单位上班就可以取,非常方便。”他说。

在工人大厦楼下,记者看到了李先生所说的取餐柜。有别于自提点,连排的黄色柜子,有大、中、小三种型号,透过透明的“门”,可以看到每个小柜子里有一盏灯。柜体上覆有二维码及二维码扫描设备,类似常见的快递柜。

该智能取餐柜负责人、“饭来啦”创始人李立中介绍,餐柜内餐品单独存取,取餐和订餐时间相对自由。为保障食品安全,取餐柜还提供了55℃~65℃的恒温保存功能,每天零时能自行进行内部紫外线消毒。

目前,温州已布点设立了4个外卖智能取餐柜。李立中说,近期他们还将在楼宇陆续投放10几个,“特殊时期,特殊需求,相信这种不见面的取餐模式会越来越受到市民认可”。

倒逼升级,

温州街头多了300多个自提点

安全、方便、无接触……小小的外卖柜发挥大作用。但在温州市政协委员、市公安局市交管局一大队教导员潘林昶看来,这样的无接触模式其实早就存在,“疫情期,倒逼外卖餐饮行业加快了提质升级的步伐”。

此前,潘林昶一直在关注食品安全,尤其是外卖安全问题。他曾针对学校食堂用地紧张情况,提出设立具有保温功能的智能取餐柜的建议,并且要求连通学校阳光厨房,做到食品安全从源头到终端都可视可监督,受到相关部门重视。这次疫情发生以来,他关注到,外卖小哥与消费者大量的接触式交接,可能存在感染风险,便又连夜撰写了一篇社情民意信息:在楼宇中引入智能取餐柜,推广外卖“无接触送达”,被温州市政协专报。很快,该建议得到了温州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

温州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从2019年就开始策划此项工作,目的是做好网络外卖的配送安全。疫情期间,此项工作被迅速推上日程,工作人员每天走街串巷,落实自提柜的安装、设置等,目前已有各类自提点300多个。

“看似小小的柜子,其实发挥着外卖餐饮行业强有力的规范作用。”潘林昶表示,他经过前期调研了解到,目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智能取餐柜已经得到普及,并受到大量白领人群的欢迎。因此,他建议温州智能取餐柜设置,也应优先选择在写字楼、创业园等人流相对集聚的地区,逐步引导人们形成新的食品安全消费习惯。

应景的是,今年3·15 消费者权益日之际,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好发布了《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对配送人员取餐时宜采用无接触取餐、提供无接触配送的具体要求均作了规定,将于2020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外卖配送链“最后100米”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了。

消费升级,

疫情下的无接触配送能走多远

饮食安全规范是一方面,在商家眼中,这样小小的柜子代表着消费模式的升级,也蕴藏了无限商机。

眼下,李立中就在忙着找一些供餐企业谋求合作,“我们设立了自己的点餐平台,用户可以直接查看平台内餐饮企业的厨房情况。”他说,与餐饮企业合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取餐柜的使用率。

与此同时,取餐柜潜在的消费因素被放大。“相当于买家和消费者有了一个置物中介了。”在李立中看来,用户吃外卖的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正是激发消费的好时机。待到取餐柜普及后,他们准备尝试在柜子里放一些食品小样等,和外卖一起送到市民餐桌,达到推介消费的目的。

看到外卖终端的先机,“饿了么”平台率先投用了存取外卖的“安心自提点”。其他外卖平台,包括美团、京东到家、每日优鲜等,也纷纷推出了自主约定地点的交付模式,用户下单后可与骑手协商取物时间、地点。由此,不少小区门口开始开辟固定存放点,迎接大包小包的外卖。

无接触式消费模式正逐渐受到普及,其实不仅是取餐柜,各行业也在往无接触、远程化模式发展,终端优化方面包括送物机器人、无接触测温仪、电梯语音系统等;借助互联网方便,云招聘、云办公、云教育、云旅游等大量无接触的消费体验也在逐步上线。

疫情期间“无接触”消费,疫情过后,这类产品是否就会消失?

在温州市市场监管局餐饮处副处长冯亮看来,这有待商榷。“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创造。”他坦言,疫情只是加速了大众对无接触智能化服务的接受过程,新业态、新技术的潜力无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JY-C3EBiuFnsJQVBV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