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品学兼优,敢拼敢闯,连续三年专业排名第一,综合成绩97.19,四级649(听力满分),六级601;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如今直博北京大学物理系。她叫王陆君瑜,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学霸少女"。在校期间,她曾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三等奖、两次北京市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校"摇篮杯"特等奖、两次校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校数学竞赛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S奖。
2016年,王陆君瑜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初入大学校园,和大多数人一样,她也曾感到迷茫,懵懵懂懂不知道未来的方向。但她坚信努力总没有错,因此始终坚持着早7晚11的学习习惯。如今回想起来,王陆君瑜也十分感谢当时自己的努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期间,王陆君瑜的课业成绩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从大一时的94.34,到大二时的94.90,再到大三时的98.03。成绩的提升离不开努力和汗水,更离不开学习方法的改进。王陆君瑜不是漫无目的的"死学习",她重视课上课下的分工,课堂上保持专注,记录重点,课下整理笔记,构建知识网络;完成作业时对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学习过程中严格时间管理,避免分心。
近乎严苛的学习生活并没有让她对学习产生厌倦,"我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就是对本专业浓厚的兴趣和收获时所带来的喜悦与满足感。"王陆君瑜说。通过本科的学习,她逐渐发现自己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思维的锻炼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大学阶段,她积极参加学科和科技竞赛,收获过意外的惊喜,也经历过艰难的挑战。从美赛的熬夜奋战,再到物理实验竞赛的筹备奔波,竞赛不仅锻炼了她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同时也让她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大学是一段跌跌撞撞的旅途,充满未知和迷茫,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摸索和尝试,才能得出最终的答案。她曾参加共享单车调研的社会实践,在大街上采访并分发问卷,虽然被拒绝过多次,但却收获了温暖和感动;她曾加入材料青协,负责学院路家教项目,当看到辅导的学生由一知半解到逐渐清晰地明白答题思路,她感到喜悦和满足;她也曾加入本科生创新项目,在国家纳米中心初涉科研的过程中,有晚上11点依然一筹莫展的无奈,也有成功测得电池效率的欣喜……
"道路上布满鲜花与荆棘,我永远在成长。"回想这一次次的尝试,有失败,有迷茫,但在跌跌撞撞的路途中,王陆君瑜的目标逐渐清晰了起来,并选择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进行进一步的深造。选择本没有好坏,关键是把自己的选择变成最好的选择。回望大学阶段,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是失败也给人启迪,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大学期间,最让王陆君瑜感到温暖的是北科大的人文关怀。在科研和保研的选择上,班主任张铮老师为她一次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学业上,授课老师和本科生导师非常耐心地解答各种疑惑,鼓励她去思考和提问;在生活中,辅导员王超老师在她陷入迷茫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她度过了难关。
如今,王陆君瑜从一个懵懂稚嫩的"小白"长成了独立自信的"资深"学姐,她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也成为了无数学弟学妹们心中的榜样和目标。这四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带给她无数的温暖和感动,而她也会铭记这份情谊,带着母校的期待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招生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北科大材子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