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自“量子位”公号引用的一篇病毒研究论文,给了我们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在研究的已确诊患者中,平均一个人传染3.77人;而56岁的人患病率最高。
“量子位”公号发文截图
根据该论文,研究的已确诊患者中,男性患者的调整后的病死率是女性患者的三倍多,60岁或60岁以上的患者的病死率远高于年轻患者;
在研究的确诊病例中,71.45%集中在30-65岁的年龄段,50岁以上(中老年人)患病率最高,20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低。
在研究的确诊患者中,56岁的人患病最高,疑似患者的年龄分布与此相似。
在研究的确诊病例中,分别有25.5%和69.9%被诊断为重症和轻度肺炎,14.5%无肺炎表现。其中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轻度肺炎患者和非肺炎患者。
上图为论文中的一幅统计图。为了阅读方便,小编添加了中文红字注释。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在年龄比例方面,56岁最为突出(画红圈处)。
虽然有研究在前,但在我们了解的案例中,还是很欣喜于多名高龄老人治愈出院的情况下,不得不清醒地面对现状:在疫情当前,老年人依然是最易被感染的人群,老年人群的防护形势依然是最最严峻的。
勤洗手、勤通风、不吃野生动物、少出门、少聚会、出门戴口罩........在这些常规的防护措施外,作为中老年人,还要格外注意这些:
家居篇
1、备好常用药
家中常备体温计和常用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盲目停药。记住所在辖区发热门诊的地址和电话,如有需求及时联络。
2、防跌倒,降低去医院几率
疫情当前,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去医院,以免引起交叉感染。然而老年人一旦跌倒,很容易引发骨折或脑出血,这时往往不得不去医院。建议老年人在家少穿拖鞋,家中因拖地导致地面湿滑时老人暂停一切活动。锻炼时,身边要有家属看护。
3、室温舒适,注意保暖
冬春交际,气候不定,心脑急症、呼吸道疾病高发,老年人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室内温度过低易诱发血管痉挛,必要时可以开空调取暖。
4、进行适度居家锻炼
运动对于防止老年人肌肉衰减有重要作用。病毒流行期间外出减少,群体性的体育锻炼无法参加,可居家做做太极拳、广播体操等运动。
饮食篇
合理膳食是改善老人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的重要环节。老年人在饮食方面可适当做以下侧重:
1、肉类做熟,使用公筷
处理食物时生熟分开,鸡鸭鱼肉、海鲜、蛋类等,充分做熟再吃。不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不去未经消毒处理的菜市场,不在无保护措施下接触活禽。家庭用餐,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烟酒对老年人有害无益,应禁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2、适当增加有助增强抵抗力的食物,补充优质蛋白
老年朋友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食物,不仅品种要多,颜色也要多。早餐要有主食、一个蛋、一杯奶,最好还有蔬菜或水果;中餐和晚餐每餐至少要有一个主食、一个荤菜、一个素菜、一份粥或汤羹类食物。疫情期间,老年朋友应适当增加鱼禽肉蛋、奶、大豆类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尤其是深颜色的蔬果。足量的蛋白质有助于延缓肌肉衰减、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而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镁等微量元素,可以增强抵抗力,缓解焦虑和压力。
3、少食多餐,防止呛咳
除了每天的三次正餐,老年朋友还可以有两到三次加餐。食物尽量做得细软一些,吃饭时细嚼慢咽,以帮助消化吸收。此外,老年朋友一定要注意防止呛咳,尤其是吃坚果、带壳、带刺的食物时。
4、多饮水,保证大便通畅
要充分饮水、多吃粗粮、水果、增加活动量,保证大便通畅。每天饮水应在1500~2000毫升,多次少量;可以饮温开水或淡茶水。饭前饭后菜汤、鱼汤、鸡汤等也是不错选择。
生病护理篇
如果老人出现身体不适,应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去医院,并做好防护。
1、小病痛,线上问诊或去社区医院
疫情期间,小病痛不宜去大医院,以免引起感染。可以先线上问诊,或在家人陪同下到社区医院,既能降低感染风险,又可以减轻医疗资源压力。
2、有咳嗽、发热症状及时就医
老人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全身不适,应及时就医。
3、不得不去医院,务必做好防护
去医院前,家属及老人一定要戴好口罩。在医院里要“管住手”,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外侧及口鼻眼,避免频繁触摸公共物品,注意勤洗手。
4、放松心情,避免焦虑
疫情只是暂时的,老年人要正确看待疫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可以多听听音乐、跟家人聊聊天。
来源:量子位、腾讯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uIIXXABgx9BqZZIm2f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