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受命瓦解北元残军。当时的北元皇帝脱古思帖睦尔深居捕鱼儿海,此地易守难攻,且离明朝政治中心南京甚远,他便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于是越发肆无忌惮,不时地欺辱一下明朝的北疆。
蓝玉率兵出发后,脱古思帖木儿没有得到消息,依然做着他的黄粱大梦,没有任何防御措施。虽然明军是孤军深入,但因一路没有敌军的追击围堵,甚为通畅,再加上后方支援力量充足,所以,并没有为此次远行带来困难。
突袭的那天,正好遇上风沙,黄色的灰尘漫天乱舞,分不清人影。于是,直到明军来到北元汗帐的大营之外,才被元人惊觉,但为时已晚。蓝玉大胜,俘获无数战利品。
离开战场后,蓝玉干出了一件颇为让人不齿的事情,他欺负了元主的老婆,而这位女性性情也甚是刚烈,被欺负后选择自尽而亡!
按理说,蒙古元妃虽被俘,但身份不变,而蓝玉仅仅只是一名大将,为何敢于明目张胆地霸占?最后又为何被朱元璋杀了?
军事生涯,一战成名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本来隶属于常遇春麾下,常遇春为人傲高,却对他的这个蓝玉非常欣赏,几次向朱元璋力荐他的小舅子蓝玉。
但朱元璋并未放心上,直到洪武五年,蓝玉跟随徐达参加了的远征表现出众,朱元璋才逐渐开始重任。
说是重任,其实也不算,蓝玉的运气其实并不好,在他的那个时代,名将太多。他无论从资历和能力上都还差一截,压根没有出头的机会,只能乖乖地给那些前辈们打下手。
洪武二十年(1387),是蓝玉军事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朱元璋又一次下令远征,在当时能够参加征沙漠(明称伐北元为征沙漠)的军事行动对每一个将领来说都是一种光荣。
而蓝玉在历次征沙漠的行动中只是担任了几次配角,偏偏配角还当得并不顺利,洪武五年的那次演出还是被王保保追着跑回来的。
洪武五年的那次战争失利,虽然并不是他的责任,但他明白,要想争取战功,就得彻底击败王保保。
从那之后,蓝玉不断地熟读兵书,苦苦思索着用兵之道,他想有朝一日再与王保保交锋。
然而,在洪武八年(1375),王保保却死在了漠北,蓝玉的愿望落空。
不过,蓝玉很快又立了新方向,那就是彻底攻陷北元。不过,虽然他屡次请命指挥远征北元,但当时还有徐达等名将在那里撑着,哪里轮得到他?
在他们的眼中,蓝玉始终只是蓝玉,他不可能超越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这些名将。
蓝玉明白,要想争取自己的光荣,只有做徐达、常遇春他们没有做到的事情,那就做他们没有做过的事情。
直到洪武二十年的远征,才成就了蓝玉,不过他当时也只是右副将军的位置,主帅是冯胜。
这次远征的目标是元太尉纳哈出,他拥兵二十万,占据辽东的大片地区,严重威胁着明朝的边界。
纳哈出在元灭亡时曾被明军逮获,后放回,但仍与明朝对垒,积兵积粮,养精蓄锐,伺机与明朝争夺中原。
朱元璋很早就想拔掉这颗钉子,因为他清楚,只有除掉纳哈出,明军才能放心大胆地攻击北元。
当时,冯胜派遣蓝玉为先锋锋攻击庆州。虽然此行也许很危险,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属于自己高光时刻。
这次远征大获全胜,纳哈出被迫投降。
让人想不到的是,主帅冯胜回师后就被定罪,主帅位置落在蓝玉头上。
当然他更想不到的是,自己将来的下场比冯胜还要惨,当然了,这是后话,至少现在,蓝玉实现了他的梦想,他将在这个位置上获得更大的光荣。在此期间,蓝玉屡立战功。
洪武二十一年(1388)三月,朱元璋将十五万大军交给了蓝玉,主帅正是蓝玉。
蓝玉统率十五万人的大军去进行最后的决战。当蓝玉率军靠近捕鱼儿海时,不但没有敌人,连水都没有。
若就此退回去,十几年的努力,就此功亏一篑。若继续前进,军队也坚持不了几天,毕竟粮食和水也不多了,十几万军队没有了水和粮食,有可能会饿死、渴死。
此时蓝玉也是进退两难,不过,最终蓝玉还是选择前进!当大军到达捕鱼儿海南面,军队都崩溃时,蓝玉终于发现了北元大军的踪迹。这次远征,蓝玉彻底击溃了北元残军,干了那些前辈名将不敢好的事。
捕鱼儿海战役是蓝玉一生的最高点,但在此之后,蓝玉却频频触碰了朱元璋底线,最终走向了毁灭的终点。那么,他干些啥事呢?
自持功高,肆虐一切
蓝玉在北元的这一战役,稳定了明朝边疆,使得明朝的统治更加顺利,但他自持功高,以胜利者姿态肆虐一切。在归途中,蓝玉干出了一件颇为让人不齿的事情,他欺负了元主的老婆,使这位妃惭自尽而死。
蓝玉虽身为大将军,但仅仅也就是一个大将军,北元皇帝虽战败,但他的妃子再怎么沦落也沦落不到一个大将军侵犯。蓝玉的行为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是倚仗军功无视朱元璋,才如此明目张胆地以下犯上。
蓝玉的行为违反了朱元璋的民族政策,但由于考虑到蓝玉的功劳,朱元璋并没有对他深究。这也因此使得蓝玉更加猖狂起来。
此后,蓝玉的这类表演频频发生,在他回到喜峰关口时,那时已经是深夜,蓝玉还没等守关的官员起来开门,他就命令打破城墙强行闯入,还颇为扬扬自得。
朱元璋原本是想封蓝玉为梁国公的,结果因两件事,将他改成了“凉国公”,以此警告蓝玉。
不过,蓝玉不但继续放任自己的行为,在军队中不经过朱元璋的同意,便任命自己的亲信官员。
蓝玉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不过从宴请纳哈出时的傲慢到喜峰关的骄狂,其实,可以看出蓝玉也是个粗人,他属于那种想了就干、干了再想的人。
其实也是他的性格使然,就算不在这件事上犯错误,迟早也会在那件事上捅娄子。
这个就不难理解,就能合理地解释蓝玉的行为了,为什么敢霸凌北元王妃的事情了。
除此外,他还干一件不理智的事情,朱元璋考虑到蓝玉的大功劳,破例封给他太子太傅的官衔。
但他可能活得不耐烦了,居然在很多人面前大叫:“我不堪太师耶?”
朱元璋再也不能忍受了,他又一次亮出了屠刀。
这就是徐达、常遇春这一批开国功臣能善始善终,而蓝玉他自己却落下悲惨的结局。
写到最后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此言不虚。自从第一代的几位将军死掉后,蓝玉就成了大明朝的军神,多次北伐、多次建功,光芒万丈,尤其是北元的这一战役,一战成名变得不可一世。他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霸占北元王妃,一是他自持功高,认为攻陷元朝,霸占一个王妃又有什么?另一个是他的性格使然,蓝玉其实是个粗人,做事从不考虑后果,什么事都是干了再想的人。
蓝玉的一生是极富戏剧性的,前半生一直没有太多表现的机会,笼罩在名将的阴影中,但后半生他却成为了主角,建立了自己的功业。但最后也因自持功高,又从一代名将到位及人臣,再到身败名裂,然而蓝玉被凌迟、灭族,被他牵连的人数不胜数,他死后被朱元璋录入《逆臣录》。但值得欣慰的是,他赫赫战功,终究不负名将之名,他的不朽功绩将记入史册,为后人追忆。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似乎又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