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对于一个农民来说,都什么是最大的事情?
除了吃喝之外,自然就是住。而要住就要有家,要安居就要有属于自己的宅基地。
所以说宅基地,在农村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
1978年前后,我出生的这个,河北南部平原上的村庄,地处低洼,村里盖房的宅基地都要垫高,因数百年垫高宅基地挖土,村周边都挖成了一丈多深的大坑。
但随着村里人口发展,不断有需要宅基地的农户。那个时候,虽然耕地还是集体的,地里的庄稼苗都长不好,可大队干部们坚守保护耕地原则,不朝耕地上规划宅基。村四周的大坑属于不能耕种的非耕地,谁要宅基地就在村四周大坑里划给一片。要垫起来这大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时,农户都没有任何车辆,垫高宅基地的土怎么拉运?
我们村里有一方远离村庄的耕地,耕种特别不方便,大队干部召开社员大会,民主商议朝远离村庄的“上坡地”迁一个新村,村里可腾出来一部分宅基。上坡地位于发源于太行山南麓的洺河沿岸,地势非常高,平地盖房子,都不怕发大水。
其实,在1970年,大队就动过这样的讨论,没有获得全体社员的通过。但这次,因为村里好多青年长成了大小伙子,需要宅基地建房娶媳妇啊!
这次商议动迁新村,大队干部和全体社员一拍即合。开始了搬迁村庄的浩大工程。一个村要分开变成两个村。
在搬迁新村的过程中,开始实现分地到户,集体生产队散伙。都各家顾自己的责任田了,原来大队设想的是搬迁走的农户的宅基地都归大队所有,重新分配。
可生产队的耕地都分到了个户,宅基地怎么能归公?一下子没了权力的大队干部也就放任自流了。
要搬迁到新村的农户和不搬迁的农户都在私下买卖宅基地。
我们家里有一小块祖传的宅基地,以前是放柴禾用的。这片能建两三间房的地皮跟家族一个远房叔叔挨着。
这位叔叔,找到我父亲说:哥,你挪到上坡地了,这片宅基卖给兄弟吧!有钱难买一帮。这两小片宅基合并一起,就可盖五间房,像个庄子了。
我父亲说,兄弟,这片宅基不给你给谁?咱们一个家族的,这说不定是上几辈子弟兄俩分开的,如今,俺家搬走,这宅基地理应给了兄弟。你别急,等把新村的家安排稳定后再说。
本家这位叔叔,以为我父亲要高价,有钱难买一帮衬嘛!这是常识,就是说参照村里私下买卖宅基的价格,若这片宅基值500元,因为邻居要,就能卖800甚至1000,翻倍的价格。因为,你不要,还有四邻想买。
这位本家叔叔在家里坐不住,托族里一个长辈来找我父亲。我父亲还是那句话:新村安家稳定后,再议,保证不会卖给外人的。
一直等到新村的家安置稳定。父亲直接找到本家的这位叔叔说:都在一个村住得好好的,因为孩子多,需要宅基地太多,要宅基地就是大坑,咋垫?实在没法了,才下决心搬到新村去。搬迁这几年,心情不好,心里乱麻一样……
父亲说,现在,在新村盖了两片庄子,六间房,有庄子有房就是家。这片庄子哥是不用了,合并给兄弟你,是理所当然的。谁让咱们是同宗同祖呢!
当时,本家的叔叔应该是内心忐忑地望着父亲问道:哥,让俺出多少钱?
父亲平静地说:一分钱不用,合并给兄弟就是了。
哪情景,应该是本家叔叔疑惑地望着父亲,不知道该如何搭话。
父亲把家族兄弟之间的情谊重叙。然后请来本家一个长辈做见证。
本家叔叔要给钱,说,给了钱就心安。
父亲坚决不要钱,说,若图钱,早卖了。
父亲不要钱,本家叔叔就不要这片宅基。
经过争议。父亲说,咱这么着,兄弟,这片宅基,你给一块钱就行,就算哥一块钱卖给你家了。兄弟你要不要,哥就卖给旁人。
父亲说,庄子上这棵杨树不成材,先长着,哪天兄弟你家盖房,咱就刨掉。
父亲说,兄弟,你也不用内心不安。祖传的宅基,是上几辈人分开的,俺家搬迁到另一个村了,这宅基重新合并给本家兄弟是应该的。你想,哥8岁成为孤儿,咱爷收留,咱们从小在一起长大,跟亲弟兄有啥差别?
本家叔叔说,哥,你在咱爷哪长大不假,可你从小也割草喂牲口,不是白吃饭呀!啥也别说了,俺知道哥重感情重情义,这宅基兄弟就一块钱买了。
就这样,在1980年,父亲把一小块宅基一元钱卖给了本家的一个叔叔。
父亲有钱么?父亲不但没钱,还属于穷得叮当响的人家。这片宅基当时参照村里私下买卖的价格,能卖200元。
你现在想200元,还不够几个朋友吃顿饭。可在1980年,200元就是一笔巨款。
父亲在世时,常给我们念叨:他祖爷爷是大清秀才,人缘好,家里有上千亩良田,是方圆百里的有名人物;到了他曾爷爷,因为富家大户子弟就玩乐不学习;到父亲的爷爷又考中秀才。以后大清灭亡,民国建立,开始了兵荒马乱的时代。
1930年出生的父亲,8岁成为孤儿,在那些凄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挣扎着……
父亲没有上过学堂,自学到能通读《杨家将》《说岳全传》等书籍。
父亲记性特强,在村里,文革破四旧族谱被烧掉,但父亲能搬着指头数到上七八代,并且记得各辈祖宗的名字。后来,各家重续家谱,都请父亲去帮着口述。
父亲讲理明是非,不畏权势,活得不卑不亢,与村民找县领导讲理,拍着桌子,说得县领导哑口无言;与邻居遇事以让三分的心态处世。
就单看父亲,在那么贫困的状况下,能把一块宅基地一元钱卖给家族的一位叔叔,足可见得父亲重情重义。
现在,农村里的亲兄弟之间,在这宅基的问题上,有几个人能做到我父亲哪样?
图片来源:头条号免费图片。